摘 要:在新課程改革的創新教學理念下,教學有效性以學生進步與發展作為主要宗旨,堅持以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為原則,讓學生能夠在有效、積極的教學情境下,樂于參與到教學活動當中,進一步構建相關的知識體系,繼而推動小學生的主動全面發展。在小學教育教學中,數學作為基礎教育的必修課,對小學生的綜合素質提升起著最直接的作用。針對小學數學課堂進行有效性教學,不但是新課程改革的重點要求,更是提升學生素質與課堂教學效率的基礎。針對小學五年級的數學課堂有效性做出深入研究,對推動小學生發展與提升相關教學質量意義重大。
關鍵詞:小學五年級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思考;研究
一、 小學五年級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含義思考
要想更好地提升小學五年級數學的教學有效性,其必要的要求就是對教學目標進行有效明確。假如教學目標不夠明確,數學課堂的教學就會缺乏針對性與目的性,無法分清主次,這是小學數學教學最嚴重的弊端。小學數學的教學活動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讓小學生對數學精髓與魅力做出深刻的領悟,數學教學絕對不僅僅是一些單純定理與公式就可以代表的,其更應該作為一種思維模式,是一種思考與對問題進行處理的邏輯性思維。
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要積極鼓勵學生參與到課堂的教學活動中,以更進一步提升數學教學質量與教學效果。摒棄原來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一言堂”的教學方式。在教學活動中,師生共同就實際的數學問題進行交流與討論,充分發揮出學生應有的主觀能動性,有效促進學生對教師提出的問題進行主動思考,并由此逐漸構成屬于自己的獨特思維方式,從而更進一步解決相關問題。把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從“以教為主”轉變為“以學為主”。教師要重視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想法,并結合小學生的實際情況對教學模式進行有效優化,進一步提升小學生的數學學習效果。
二、 有效提升小學五年級數學教學有效性的措施
(一) 以學生為主體,進行有效性教學情境的創設
作為小學數學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要從兩個起點出發,也就是生活經驗與邏輯起點。教師在設計相關的教學內容時,不但要充分考慮到數學學科相關知識的系統性與邏輯性。還要對學生的情感體驗、心理的發展與個性的不同差異進行重點關注,從小學生的知識積累與熟悉的生活著手,使得教學內容更加貼近生活。另外,還要針對教材內容做出相應調整,選擇一些與學生生活息息相關的教學問題或情境。與此同時,在為學生呈現教學情境時,要去除一些容易使學生分散注意力與思維的部分,讓學生可以在科學有效的情境中積極思考,更好地感知數學知識,從而進一步調動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增強他們的學習能力,讓他們更好地參與到學習中來,通過一系列的情感體驗,實現對數學知識與問題的思考、創造,繼而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
例如在進行“小數乘小數”這一知識點的學習時,教師可以創設一些問題情境,如:“如果社區宣傳欄的玻璃被弄壞了,想換一塊新玻璃,你可以幫助他們算下要多大塊的玻璃才可以嗎?如何列式?”(黑板上的示例圖中給出玻璃板的長與寬分別為1.3和0.9)。然后教師引導學生把之前學過的整數乘整數的知識聯系到這個情境,并進一步引導他們對現在的新知識進行理解,最后使小學生對這個知識點更好地掌握,并因此記憶深刻。
(二) 運用合理的教學方式,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一堂高效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必定是擁有活力充滿生機的,教師要營造出民主、愉悅、有趣的課堂學習氛圍,對于需要學生進行探索的問題難度、時間與空間等進行適度設計,并組織學生進行相關問題的討論與交流,教師從旁指導,進一步提升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效果。
1. 營造寬松的課堂氛圍
在小學數學的課堂上,教師要爭取為學生營造出較為寬松的課堂氛圍,更好地激發出小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與興趣。在學生遇到困難時,給他們以耐心、熱情的幫助。在學生積極展現自己的體驗與發現時,做出肯定的客觀評價與熱情鼓勵。
2. 創設的問題難度要適當
在進行相關數學問題的創設時,一定要貼合學生的學習情況與知識積累情況。相關教學心理研究表明,當提出的問題與學生的知識積累缺少相應的本質聯系時,這個問題就設計的太難了。所以,教師在進行問題的設計時一定要注意,問題的設計要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在積極思考之后都能夠解答出來。
3. 留出適當的探索時間
在進行教學活動中,教師需要給學生留一些思索問題的時間,結合不同教學內容進行不同教學活動的設計。針對一些學生可以獨立發現與思考的問題,教師要給學生自主探索的機會,讓他們結合自身的數學學習情況,在數學教學活動中通過觀察與思考、探索等,獲得最后的數學結論,更好地掌握相關的數學知識。
4. 適時的交流與合作
在小學五年級數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在組織小學生進行交流合作時要把握好時機,交流與合作應該是在學生能夠獨立解決問題的前提下進行的。通過這種方式,讓學生們可以明白同一個問題是有很多不同解決方式的,并對每一種思路與方法進行了解,繼而進一步提升小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 借助多媒體技術,運用信息教學法提升教學有效性
1. 借助多媒體相關技術做演示實驗,多媒體技術擁有綜合處理性強、圖文并茂的特點,能夠把例題設計成一題多解形式,讓學生做出選擇性比較,更好地引導小學生積極思考,培養他們對已學知識靈活運用的習慣。
2. 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一些動畫的模擬,針對教學內容運用定格、移動、解說及變化色彩等方式進行生動描述,對小學生想象力差的問題進行有效解決,讓他們在生動有趣的教學中實現知識的轉換。
參考文獻:
[1] 崔峰.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幾點思考[J].學周刊,2016(35).
[2] 汪祝芳.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學周刊,2016(5).
[3] 李劍峰.探討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亞太教育,2016(6).
作者簡介:
韋月英,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廣西南寧市武鳴區兩江鎮白云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