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丹丹
(杭州市余杭區臨平第一中學,浙江 杭州 311000)
課堂提問屬于一種教學藝術,特別是在體育課堂上的運用,有效提問能夠增強學生的體育參與積極性,打破體育課堂“邊緣化”的位置,發揮出體育教學的效果,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這里提到的有效提問并非傳統的“舉手式”提問、“點名式”提問等傳統的提問方式,因為這些提問方式相對滯后,而是需要對全新的提問方式及效果進行分析。本文以杭州市余杭區某中學為例,開展深度調查研究。
初中體育課堂提問方式與效果。
1.2.1 文獻資料法 通過學校圖書館和網絡資源數據庫隨機第一手資料,用以支撐本研究的理論基礎。
1.2.2 問卷調查法 以杭州市余杭區某中學的初中生為調查對象,采取隨機抽查的方式。共發放問卷100份,回收問卷95份,有效問卷95份,問卷有效率95%。調查內容主要包括對當前運用的提問方法、對提問方式的感興趣程度、期待的提問方式等。
1.2.3 訪談法 對杭州市余杭區某中學的2名初中體育教師進行訪談,訪談的內容圍繞體育課堂提問方式認知、重視程度以及實踐效果等層面。
1.2.4 數理統計法 采用Excel 2012對調查數據進行統計處理。
由表1可知,在該中學體育課堂中,教師經常采用的提問方式以“舉手式”提問和“點名式”提問為主,占比分別為47.4%,這主要是根據不同教師的習慣來確定的;新型提問方式的運用不夠理想,所占比例僅為5.2%。
由表2可知,僅有10.5%的學生對體育課堂提問方式非常感興趣,26.3%的學生一般感興趣,63.2%的學生不感興趣。可見,學生對體育課堂教師的提問方式很不認可。
由表3可知,學生期待趣味性的提問方式占比68.4%,互動性提問方式占比57.9%,情境提問方式占比63.2%。可見,學生對傳統的提問方式很不認可,教師新型提問方式的運用明顯不足。這需要教師創新模式,以人為本,綜合運用新型的提問方式,滿足學生學習需要。
根據對教師訪談發現,當前教師對體育課堂新型的提問方式認知度明顯不足,依舊沿用傳統的體育課堂提問方式。并且在重視程度上,教師普遍認為體育課堂提問方式的更新并無太大必要,但在新的課程標準中,教師也已經開始逐步去接觸新的提問方式,并愿意在體育課堂教學中適當地應用,以此來達到課堂提問有效性提升的目的。

表1 體育課堂教師經常采用的提問方式 n=95

表2 體育課堂學生對提問方式的感興趣程度 n=95

表3 體育課堂學生期待的提問方式(多選) n=95
3.1.1 有效調節體育課堂氛圍 傳統的體育課堂氛圍凝重,單一的講解和示范的方式導致學生的積極性明顯下降,課堂氛圍沉悶導致學生的學習效果大打折扣,教師的教學積極性也受到一定的影響。新型提問方式的運用,使得傳統的課堂氛圍更加活躍,學生的參與積極性明顯提升,能夠主動探究,積極回答,課堂氛圍良好。3.1.2 學生體育課堂注意力 對中學生而言,受到學習壓力的影響,通常對體育學科的參與積極性不高,并且注意力極易分散。在這種情況下,如果采取傳統的提問方式,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較差,如果“點名式”的提問點到對知識點不了解的同學,會導致這一群體失去信心,嚴重影響學習積極性,不利于學生的長遠、全面發展。而新型提問方式的運用,則能夠吸引學生的關注度,積極回答體育教師提問,避免課堂陷入尷尬局面。
3.1.3 提高學生自主探究能力 新型提問方式的運用,對學生參與體育學習的積極性具有重要作用。并且從這種新型提問方式的運用來看,學生在體育學習當中的自主探究性明顯提升,能夠主動地去探究相關內容,掌握體育知識,并學會舉一反三,有效反饋和互動溝通,對自身全面成長提供促進作用。
杭州市余杭區某某中學體育課堂提問的策略,需要把握“3個度”,分別為提問的“廣度”、提問的“深度”及提問的“趣度”。
3.2.1 提問的“廣度” 體育學科的受重視程度已經普遍提升,作為決定學生全面成長的關鍵學科,要保證提問的“廣度”,從而更好地將學生吸引到問題中,展現出提問的價值和效用,真正完成知識的傳遞,加深學生的全面理解。以“足球比賽的規則”為例,班級中的大多數男同學對足球運動比較了解,并且興趣較高,在提問的過程中就可以聯系世界杯的相關內容,完成提問的“廣度”的擴展。設置問題:世界杯與中超聯賽的球隊有多少支?每屆參賽世界杯的球隊有多少支?一場足球比賽中有多少裁判?各自站位情況如何?怎樣的行為叫做越位?等等,這些提問內容的設置,能夠保證學生可以主動地參與其中,并通過導入提問方式和情景提問方式,發揮出體育課堂提問的價值 。
3.2.2 提問的“深度” 初中體育教學過程,是一個學生全面認知的過程,將所掌握的知識進行從無到有的一個儲備過程。在整個體育知識的學習中,良好的提問方式能夠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保持提問的“廣度”之后,還需要探索提問的“深度”,基于教學內容的視角下為學生設計提問內容。以“快速跑”教學內容為例,在課堂提問之前,需要對整個運動技巧、要領做好演示和講解,當學生初步了解運動內容之后,設置提問:正確的起跑方式分為幾種類別?如何在賽跑中有效運用起跑?快速跑項目決定成績的關鍵在哪里?雖然問題看上去相對表面,但這些都是需要學生深度思考而完成反饋的過程,該階段可適當地運用反饋提問和探因提問方式。
3.2.3 提問的“趣度” 無論是哪一種教學方式,以趣味性的引導為前提,都能夠提升課堂的教學質量,使學生可以更主動地投入其中,努力地去探索和實踐,對課程充滿興趣,從而更主動、更積極地參與其中。例如,在“單杠”的解釋方面,如果通過單一的文字和圖片解釋內容,顯然無法展現趣味性特征。在課程之前,展示電影《猩球崛起》中大猩猩被追捕的片段,接觸叢林蕩秋千,這一點與單杠運動有一定的相似之處。片段觀看完成之后,提出問題:大猩猩是如何完成蕩漾動作的?基本原理是什么?有怎樣的特征?以趣味性的方式來增強提問的“趣度”,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及學習熱情會空前高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