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通過合適的教育來塑造人、改變人、發展人。小學是兒童成長的初始階段,是兒童接受新鮮事物的最初時期,加強思想品德教育對兒童一生的成長有著重要作用。兒童往往對最初感知的事物記憶更為深刻,思想品德的形成不是短期能完成的,而是需要長期積累的。
關鍵詞:小學德育;立德樹人;教師;家長
學校是培養人的地方,“育人”是教育的原點,“成人”才是教育的真諦。“三觀不正,自毀前程。”我校的教學目標是讓所有的孩子“成長 成人 成才”,只有讓孩子從小樹立良好的道德品質,健康成長,方可能成才。那么怎樣才能使孩子們在小學時代就建立正確的道德觀、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呢?這是現代小學德育教育一直在不斷努力研究的課題。筆者認為,小學德育教育,就如同給衣服扣紐扣,只有把第一粒紐扣對齊了,扣準了,衣服才能穿服帖,整體才會美觀。
一、 德育教育,教師先行
1. 強化德育教育意識。新時代教師,不可能再以“一桶水”灌溉一片田地。教師自身的德育意識不強,已無法成為“傳道授業解惑”之師者。教師們必須跟上時代的步伐,更新教育思想、教育觀念,樹立全面育人、以“人的發展”為中心的課堂教育理念。只有教師自己的德育教育意識強化了,方能灌輸給學生先進的德育教育思想。
2. 強化德育課程意識。德育教育,不是班主任一人之責,而是貫穿于每一位任課老師、每一堂課之中。新時代教師,必須摒棄過去狹隘的課程觀,而要把德育視為課程內容納入自己的教學之中,在引導學生掌握知識與技能、熟悉過程與方法的同時,善于變德育為“涓涓細流”,常伴自己的教學,潤物細無聲地浸潤、滋養學生的心田。
3. 強化德育表率意識。教育家加里寧曾經指出:“教師的世界觀、品行和他的生活,以及對每一現象的態度,都這樣或那樣地影響全體學生。”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一顰一笑乃至衣著服飾都可能是學生關注、品評、模仿的對象。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要學生做的事,教師要和學生一起去做;需要學生學習的知識,教師要首先掌握;要學生養成的行為規范,遵守的各項規章制度,當老師的要首先模范遵守……教學生怎樣做人,首先教師自己要知道做什么樣的人。
二、 德育教育,家長同行
1. 培養主人翁意識。家長是家庭教育課程的主人,拓寬課程實施渠道,必須激發起家長的積極性,需要用多種可行且有效的方法。學習是滿足個體內部需要的過程,只有促使家長對家庭教育知識學習的充分認知,他們才會感到學習有興趣,才愿意學,才會理論聯系實踐。那如何培養家長對家庭教育的主人翁意識,一直保持學習的熱度呢?這就需要“保鮮劑”的滋潤。嘗試方法有:(1)鼓勵家長制定一份育兒計劃表,一學期對達到目標,且收到良好效果的家長進行表彰;(2)開座談會,讓有成功轉變孩子的家長作經驗交流;(3)制作育兒電子小報,通過微信渠道將更好的育兒方法分享給更多的家長;(4)聘請在家庭教育方面較成功的家長做導師,給其他家長上課,家長與家長之間的溝通有時能起到較大的啟發作用……家長的做法一旦被推廣,他們的內心就會有一種被肯定的動力,主人翁意識也就自然而然被激發、被點燃。
2. 提升家庭教育水平。比如我們可以利用手機,開發手機短信家庭教育課程,每天定時給家長推送一條當天教育知識,當然內容需要之前做好系統化的制定;還可以利用快捷的現代化互聯網開展課程,如通過微信、郵件或網頁,開發微信家庭教育課程、郵件家庭教育課程、網頁家庭教育課程,分享家長較好的家庭教育方法的小報或微視頻,設置學習交流板塊,讓家長暢所欲言,互相交流,在互動中學習、成長;也可以給家長推薦比較優秀的家庭教育學習平臺,比如“教師心家”“蘇州林老師教育團隊”等。
三、 德育教育,家校共行
現代社會,講究的不再是以往個體奮斗的模式,不管用于哪種領域,單靠一方面孤軍奮戰的個人作戰模式已逐漸被社會所淘汰。“團隊贏則個人贏”的模式已廣泛應用于各行各業,同樣也適用于教育行業。
1. 加強家校溝通。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指出:“沒有家庭教育的學校教育和沒有學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養人這一極其細致和復雜的任務。”這就是說教師和父母都是無可替代的孩子的教育者。學校教育要想取得成功,必須要有家庭教育的密切配合,而良好的學校教育是建立在良好的家庭教育基礎之上的。因此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需要相輔相成,加強它們之間的溝通互動也就顯得尤為重要。
2. 借助家長力量。家長是孩子的監護人,是家庭教育的主人,是主要行使教育權利的群體之一,他們才是德育教育開展的真正中堅力量。充分抓住家長的力量配合學校教師開展學生教育工作,緊密結合家長的生活實際和社會實際,不失時機地拓展家長的思維,挖掘家長的內在潛能,培養家長多角度看問題,使家長學有所用,讓家長在解決實際問題中去運用知識和掌握知識,培養家長的發散思維能力。在實際工作中,教師的作用是有效借助家長的力量,幫助家長將所學的家庭教育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的生活中去。學生家長來自五湖四海,來自各個不同職業崗位。三百六十行,行行精英都隱含其中。教師要充分了解家長的行業特點,挖掘家長的隱性能量,做到“各盡其職,用其所長”,方能配合學校開展好學生的教育工作。
只有家校攜手,才能組成一支真正的教育團隊,使孩子的德育教育事半功倍,為孩子的健康成長打下堅實的基礎,真正為孩子的“成才”做好奠基工作。
小學生德育教育是一項利己利國的永久性事業,才是真正有潛力的投資!小學德育主要是習慣養成教育,它往往起源于看似不經意的小事,卻蘊含了足以改變人類命運的巨大能量。好習慣常常讓人受益終生,壞習慣往往使人深陷泥潭。祖國的花朵需要家長和老師的精心灌溉,國家的未來需要我們共同奮斗!就如同給衣服扣扣子一樣,教育者只有扣準第一顆扣子,家校一齊發力,從小養成學生良好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才能進一步樹立其熱愛祖國的思想,教育他們為祖國的建設努力學習,我們的國家才能日益強大。
作者簡介:
戈惠娟,江蘇省蘇州市,蘇州高新區成大實驗小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