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化,教師對學生課堂主體地位的認知顯著增強。但是必須指出的是,教師充分重視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并非等同于課堂完全交給學生。從教課堂改革之后小學數學高年級課堂教學現狀來講,還存在一定的問題,而如何在保證學生主體地位的同時,并給予他們適當的指導,是廣大小學數學教師所需要思考的重點問題。本文首先闡述課堂教學引導策略的重要性,然后提出幾條小學數學高年級課堂教學引導策略。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引導策略
教學引導策略是一種新型的教學策略,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規避傳統教學模式存在的弊端,而且教學引導策略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能夠讓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顯著提升,對學生數學綜合能力的培養也有一定的積極意義。因此,教師需要重視在課堂教學中對引導策略的應用。
一、 小學數學高年級課堂教學應用引導策略的必要性
近年來,新課程改革在小學教育中不斷深化,學校對學生興趣的重視程度也在逐步提升,而且還在實踐教學中,基于本校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出最佳的教學模式。在小學數學高年級課堂教學中,通過有效引導的方式,能夠有效地培養小學生對數學的興致。這要求教師需要逐步提升對有效課堂教學引導策略的認知與重視,并逐步優化自身的教育理念,進一步培養學生對數學學習的主動性,充當學生學習的引導者,提升學生的課堂數學學習效率。
二、 小學數學高年級課堂教學引導策略
(一) 引導式數學情境的創設
無論是小學低年級學生還是高年級學生,他們對新鮮事物始終保持極強的好奇心,所以,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能夠集中精力聽講的時間比較短。因此,教師可以通過引導式的情境創設策略,增強學生對數學的興趣與積極性。教師在創設數學情境時,需要充分考慮到情境是否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致。另外,任何教學情境的創設都需要以教材知識為基礎,引導學生能夠以數學知識為導向,構建出數學知識框架。并充分發揮輔助教學工具的有效性,提升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與理解能力。引導式情境教學能夠有效地提升學生在課堂中的興趣,而且還能夠保證數學課堂教學質量。
以“三角形”教學為例,在課前,教師可以布置與本節課相關的課堂習題,讓學生能夠在課下提前預習所需要學習的知識,并準備下節課所需要使用的三角尺等。而教師需要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并準備一些生活中的三角形。在課堂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展示自己所準備的三角形物體,并解釋自己對三角形的認知。在引導式情境教學中,教師可以設置一系列問題,進一步強化學生對三角形的了解與掌握。比如:“你們手里三角形的特點是什么呢?”“你們還知道哪些是三角形呢?”這種引導式提問方法,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致,并引發學生學會思考,從而更加有效地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二) 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
數學是一門非常抽象的學科,受到自身思維能力的制約,小學生對數學解題思路比較模糊,因此教師的引導就更加重要。小學高年級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思維能力,而且已經初步構建出數學知識框架,教師在數學課堂中進行一定的指導,能夠更加有效地提升小學生的數學學習效率,幫助他們更好地解決數學學習中存在的各類問題。教師不進行引導,而僅僅讓小學生通過自主探究獲取知識,將難以保障教學質量。以正方形面積與周長教學為例,教師可以首先將班級中的學生進行分組,然后安排小組內成員對正方形特點進行歸納與總結。基于此,教師可以設計問題:“某班同學需要參與歌唱大賽,原來的隊形為正方形,邊長為8米,每行人數為8人,現在需要同時減少一行與一列,試問,減少之后的正方形面積為多少?現有人數有多少?”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教師需要參與學生的討論與互動,從而更好地了解他們所出現的各種問題,并給予適當的指導,從而使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得到提升,課堂教學質量也得到較為有效的保障。
(三) 引導學生將數學知識與生活融合
在數學教學中,教師需要注重引導學生將生活與數學聯系在一起,從而增強數學知識的實用性,進一步提升學生對數學的應用能力。以“多種方法解答應用題”為例,設計出一個更加貼合實際的數學問題,比如:采用什么樣的方法測量出一條線段的長度,并提出幾種測量方法,第一,將電線拉直,然后對折,測量出每一段電線的長度,從而讓學生在實踐中應用自己所學的知識;第二,將電線纏在一個圓柱體上,然后測量出一圈的長度與總圈數,從而計算出電線的總長度。接下來,教師可以讓學生思考如何利用比例計算出電線的長度。通過生活與課堂教學的有效聯系,增強學生對知識的應用能力。
再比如,教師設置問題:“移動公司最新推出兩種手機業務套餐,第一種套餐沒有月租,但是用戶需每月繳納100元,套餐中通話費用為0.6元/分鐘,100元可以享受300元的通話時間;第二種套餐的月租費用為38元,而通話費用為0.2元/分鐘。”那么,請問學生,如果李叔叔每月通話時間為500分鐘,哪種套餐最適合他使用呢?提問之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自己父母的手機通話時間,挑選出最佳的套餐。特別是在計算中,教師必須注重引導學生對比的方法,為什么需要采用這樣的方法進行對比,從而實現數學與生活之間的有效聯系,進一步增強學生對數學知識的了解與掌握程度。
三、 結語
教學的有效性主要表現在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如果僅由教師單純的講授,或者是放任學生自主探究,最終都難以增強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掌握程度。而采用引導策略能夠更加有效地激發學生對知識的興趣,并有效地培養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從而進一步提升學生數學學習的效率。
參考文獻:
[1]王海燕.小學數學教學中引導學生建立空間觀念的途徑[J].學周刊,2017(32):23-24.
[2]陳洪.重視課外作業設計 引導學生個性發展——以小學數學教學為例[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6,17(09):57-58.
[3]劉欽傳.探析興趣引導以實現小學數學高效課堂[J].中國校外教育,2016(14):126.
作者簡介:
楊扣忠,江蘇省鹽城市,江蘇省鹽城市張莊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