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鳳霞
摘要:因社會的不斷發展,我國的基層建設也更加的完善,而我國的基層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事業也在這種情況之下得到了更加有利的發展。隨著社會社保力度與范圍的不斷深化,網絡科技的不斷發展,使得基層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的信息化發展得到了更多人們的關注,這種發展也是使工作更加方便快捷的不二選擇。
關鍵詞:基層人力資源;社會保障;信息化;建設研究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社會保障制度的體系已然成為了當前人們最為關注的話題,而此制度也與民生有著非常重要的聯系。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機制的基礎便是以人為本。而因信息化技術的不斷發展,各行各業也將信息化技術融入于了各個方面之中,基層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于是如此。
一、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信息化建設概述
所謂的人力資源,便是指在社會中所有勞動力的總稱。其具體包括了所有的勞動能力,如處于勞動年齡的人、未到勞動年齡的人與超過勞動年齡的人,只有將這些具有勞動能力的人進行統計后,才是真正的社會人力資源。也就是將整個社會中的勞動資源減去沒有勞動能力的人員后所剩下的人口。人力資源能夠有效的推動社會經濟的發展。在統計人力資源時,應著重對勞動者的體質、智力、知識與技能這幾個方面進行了解,能夠獨立完成一項或幾項的人便能夠算作具有勞動能力的人。社會保障則是通過制動相應的法律法規,對相應的社會資源進行協調,對某些沒有收入或者收入較低的家庭給予最為基本的生存保障,從而使這類人群的正常生活得到最為基本的維護。而基層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信息化建設主要依靠的是現代計算機技術與網絡技術,以此來實現對這兩個項目的信息化處理技術。依靠數字化技術對基層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的相關信息進行分析、加工、儲存等,以保證基層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的服務水平,并提高相關人員的生活質量。
二、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信息化建設的重要性
(一)推動科學技術的發展
因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社會信息化的水平不斷提高,社會的建設工作也逐漸的步入了正軌。然而,社會的建設離不開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工作的支持。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提高,人員的流動性也越發頻繁,為更好的滿足這一需求,做好流動人員的跨區域就業與其他相關社會保障措施,便需要相關人員進一步的加強基層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服務的建設。此外,通過不斷的提升基層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的服務水平,不僅能有效的促進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的發展,還能提升科學技術的相應水平,推動社會更加快速的進步,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
(二)監督政府廉政建設
為保證能為相關人員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平臺,使工作人員能夠順利的開展工作,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信息化的建設是必不可少的。并且,為了保證政府的相關部門能夠得到更加有利的發展,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的建設也是一項非常有利的措施,相關人員在工作的同時,還能夠進行自主的學習,提高工作的效率,可謂是一舉多得的措施。而在對相關問題進行處理時,信息化技術的存在也能有利于實現監督措施,這對政府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三)促進各項事業發展
將信息化技術與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進行進一步的建設,能夠有效的推動相關人員進行就業、管理等相關問題進行發展與完善工作。另外,使用信息化技術完善基層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還能夠妥善的安排基層人力資源的相關分配。因此,為促進社會各個方面的進步,加強基層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的相關建設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四)全面采集信息
隨著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工作的大幅度應用,如何收集相應信息便成為較為困難的一項環節。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應將全市范圍內的勞動者、用人單位、下崗人員等信息進行收集。與此同時,應保證數據的完整性與準確性,保證信息資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在使用這些資源時,應將相應的信息挑選出來,并綜合利用,最大限度的促進辦公自動化、社會保險信息系統等方面進行融合與發展,為政府提供更加科學且有效的信息。
三、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信息化建設的措施
(一)建立統一數據中心以及公共服務平臺
在對基層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進行信息化建設時,應建立一種統一的數據中心,以及一個公共的信息交流服務平臺。在進行數據建設時,應努力將所有信息融合進一個信息中心,以做到信息共享,減少成本的投入,避免出現信息落后的現象發生。對于工商、民政、公安等相關的部門,應在建立信息數據中心與信息服務平臺方面多出些力氣,此外,應增強數據中心的承載能力,并將支持功能與安全系數進行提高,進一步促進信息化基層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的建設。例如使用云計算平臺,為基層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提供更加信息化的支持。此外,進一步加強基層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完善相應的網站平臺,能夠在網上開展求職招聘、申報審批等一系列的服務,并實現網上受理、合作辦理、網絡查詢等一體化的服務模式。還能夠同步建立電話咨詢服務,從而使所有的服務得到擴展,還能夠構建出更多的層次,更多的形式的信息化服務型系統,為廣大群眾提供更為優質的服務。
(二)加強各部門的有效合作
在相關人員進行工作時,應選用有效的現代化信息技術與相應的應用方式,不要再因傳統的思維模式導致基層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的發展遭到限制,而是將政策與技術進行逐個管理。在遇到信息政策發生變化時,相應的專業技術人員應快速的參與其中,保證其質量,并提升其信息的協調性,便于分析政策與技術的可行性,此外,還應對其成本加以評估,以便于在制定出新的政策時,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使工作能夠更加快速有序的進行。另外,在進行信息化建設時,應保證基層人力資源管理部門能與社會保障部門進行有效的合作,建立起現代化的信息系統管理模式,以便于充分的發揮出其聯動性,使工作發揮出最為優越的效率與效果,保證基層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的正常實施。并且,在處理與兩者有關的問題時,有效的合作也能幫助兩者更快更好的解決相應的問題,以此保證在規定的時間內,提高自身的工作效率。最后,基層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人員應增強自身的信息技術水平,這能夠將其溝通效率大幅度提高,從而提升自身的服務質量與服務效果。
(三)制定出合理信息體制
通過制定更加合適的基層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的信息化建設模式,便能夠將這兩項環節變得更加規范且專業,并符合相應的科學理念。而不斷完善的信息化管理運行體系,也能將兩者變得更加穩定、高效,且具有人性化的一面。符合相應理念的信息體系,能夠有效的提高相關人員的工作效率,從而進行有效的管理,保證了信息技術體系的完整性。
四、總結
總而言之,想要社會能夠更快更好的發展,便離不開有效的基層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體系,因此,如何建立一個有效且科學的基層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體系便是當前最為重要的事情。本文針對了基層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進行了簡單的介紹,并對其重要性與建設的措施進行了逐一的敘述。但因我國基層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尚未達到預期效果,因此相人員應對其進行更加細致深入的研究,從而找到最為適合我國社會現狀的建設措施。
參考文獻:
[1]張志強.基層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信息化建設研究[J].人力資源管理,2017(09).
[2]姜厚余.基層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信息化建設淺析[J].智能城市,2016(12).
[3]曲國強.如何做好基層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信息化建設[J].通訊世界,2016(17).
[4]冀萍.基層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信息化建設研究[J].中外企業家,2016(14).
(作者單位:利津縣社會保險管理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