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慶歡 李真真
摘 要 對于大學生來說,大學不再是被填鴨式的灌輸知識,而應該是根據自己的需要,進行選擇性學習與探索。作為大學老師,應該注重培養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本文主要針對如何培養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展開講解。實踐證明,本文所述方法的綜合運用可以有效改善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關鍵詞 大學生 自主學習 自主學習能力培養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作為大學老師,想要提高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就要搞清楚是什么桎梏了大學生的自主能力。根據研究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狀況分析,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問題:(1)學習不刻苦,缺乏信心。有的學生對大學的學習生活不適應,仍然沿用中學的一套學習方式,過分地依賴老師、班主任,學習上缺乏自主性、主動性、自覺性。有的學生自認為很聰明,學習不必花太多的工夫,臨考前突擊一下就能過關;有的學生迷戀網吧、游戲室、談朋友等。(2)學習基礎差,缺乏自信。一是邊遠地區的學生入學分數偏低,各門課的成績普遍較差;二是農村山區來的學生,英語基礎較差,特別是聽力和口語。有些學生因學習基礎差,缺乏學習信心而導致越學越被動,越學越不想學。(3)對所學專業沒興趣。通過對部分專業的調查表明:有近20%-50%的學生對所學專業不感興趣。集中體現在二種情況:一是傳統、艱苦專業的學生;二是高考服從專業調劑的學生,專業思想反應比較嚴重,“沒有興趣就沒有記憶”。有的學生因對專業不感興趣而厭學,有的學不下去甚至要退學。針對以上問題,大學老師應該如何提高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我總結了以下幾點方法,供讀者參考:
1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
自主學習是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所以要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促使學生在教學活動中自主去探索知識、去思考加工。
1.1學習興趣是自主學習的根本
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習興趣的水平對學習效果能產生很大影響。學生對所學知識感興趣,他就會主動的學習相關方面的知識,遇到困難時表現出頑強的鉆研精神。否則,他只是表面地、形式地去掌握所學的知識,遇到困難時很快就會喪失學習的信心。因此,要促進學生主動學習,就必須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1.2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是自主學習的催化劑
教學實踐表明,學生熱愛一位教師,連帶著也熱愛這位教師所教的課程,他會積極主動地探索這門學科的知識。這個道理是很淺顯的。如果學生喜歡這個老師,那么他在學習中遇到問題會很自然的像老師請教,反之則會有遲疑。所以教師要努力把建立好良好的師生關系,真正做到愛學生,關心學生的成長,用自己最大的努力幫助學生。
2積極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想要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教師就不能沉浸在自己的“一言堂”,必須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從而使學生最有效地進行學習,達到最優的教學效果。
2.1通過情景教學,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
情境的創設關鍵在于情,以情激境,以最好的境、最濃的情導入新課,形成問題。老師可以自己提出問題,也可以引導學生自己提出。但是,提出的問題擊中思維的燃點,這樣就能迅速的引起學生的興趣,從而提高學生學習和思考的效率,增強自主學習能力。
2.2鼓勵質疑,營造思考的氛圍
在教學中創設民主、寬松、和諧融洽的教學氣氛,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樂于思考。許多教育家都主張教學中應有良好的學習氣氛。巴班斯基指出:“教師是否善于在上課時創設良好的精神心理氣氛,有著重大的作用。”當代教育學家沙塔諾夫更強調:“在課堂上創造一種普遍互相尊重、精神上平等、心理上舒坦的氣氛是每個教師的首要責任。”可見,良好的教學氣氛對教學活動的開展非常重要。在課堂中應營造這種氛圍,讓學生在學習中自由自在,無拘無束,方能產生思維碰撞,閃現思維火花。教師在教學中大膽放手,鼓勵學生獨立自學,使學生真正掌握著學習的主動權,成為學習的主人,學生就會積極自主的參與學習,主體性得以充分發揮。
3循循善誘,引導學生思維加工
在學生獲取一定感性認識的基礎上,教師還應該引導學生自己進行思維加工,才能將認識由具體、簡單上升為抽象、復雜。應對處于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指導;對中等生,指導他們鞏固所學新知識以后,嘗試思考與解決稍深的學習問題;對于學困生,則指導他們進一步理解與鞏固所學新知識中最基本的部分;對于優等生,應指導他們在掌握新知的基礎上,解決綜合性更強、條件更復雜、難度更大的學習問題,提高他們的自我發展能力。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分層各自練習,全班學生各自獲得不同層次上的平衡,培養了自己的創造力,產生了強烈的愉悅感,這樣就進入一個新的良性心理循環過程。
總之,作為大學老師,要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要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促使學生在教學活動中自主去探索知識、去思考加工,從而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