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采用還原法避免學生對文章進行誤讀,進而提高語文教學的有效性。采用自主學習的方法能還原生命課堂;采用視界融合的方法能還原對話課堂;采用體驗探究的方法能還原實踐課堂。這種多元還原的方式能讓學生避免低效的文本解讀,進而提高閱讀效率。
關鍵詞:還原;文本解讀;高中語文
語文教學不是自給自足的封閉結構,也不是靜止的意義形態,但是在實際教學中高中語文閱讀教學存在大量的問題,教師往往用自己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進而導致由于意識形態扭曲而讓學生產生假理解的現象,學生因為死記硬背標準答案也會產生不理解的問題。教師在高中語文教學中要盡量避免這些問題,將課堂還原成生命課堂、對話課堂和實踐課堂,促使學生的閱讀效率有所提高。
一、 自主學習,還原生命課堂
要還原生命課堂,教師就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有意識地閱讀文字,進行信息收集和判斷,成為閱讀的主人,而教師在此過程中只是對學生進行適當地引導和組織。教師如果能將思維交還給學生則能改變教師一言堂的問題,讓學生沉淀知識,按照自己的思維方式閱讀,這樣能更好地喚醒學生的閱讀期待。
在學習《祝福》時,教師可以利用導學案鼓勵學生展開自主學習,嘗試通過自己的探究了解文章的內涵。教師首先可以鼓勵學生嘗試填寫表格,分析文章的結構,在探究的過程中,敏銳的學生可以發現這篇文章利用了倒敘的手法,教師繼而可以讓學生深入探索,說說作者為何要使用這樣的寫作手法。如果學生暫時無法完成這個探究項目,則可以讓學生先嘗試探究下一個內容,那就是了解一下作者筆下的祥林嫂究竟發生了哪些變化,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在探究中填寫表格,按照祥林嫂到魯鎮的前后進行填寫,說說祥林嫂發生了怎樣的大事情,這些事情對其的影響是什么。在了解了作者如何描寫祥林嫂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將第一個問題結合起來進行思考,分析作者采用倒敘的手法對于展現祥林嫂的形象有什么好處。此后,教師還可以根據學生的能力強弱鼓勵其分析一下魯四老爺等其他的人物,并探究造成人物悲劇的社會原因是什么。這樣能讓學生在基于個性化解讀的基礎上理解文章的內容。
教師要避免追求標準式的解讀,因為由于學生個體之間存在差異性,因此每一個學生對于文章的理解也會有所不同。教師要鼓勵學生在自主閱讀學習中根據自己的能力對文本作出解讀,這樣的課堂才是生命課堂,能喚醒學生的獨特思考方式。
二、 視界融合,還原對話課堂
現代對話理論認為作者和讀者之間的關系實際上就是一種精神聯系,閱讀是一種讀者和作者進行精神交流的過程。教師在教學中要促使學生實現和文本的視界融合,讓學生在和文本進行對話的過程中進行思維的理性碰撞,進而對文章產生感知,體會文章的真正內涵。
在學習《師說》一文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在知人論世的基礎上閱讀文章,首先了解一下作者的生活經歷和當時的時代背景,然后嘗試將自己想象成作者,思考自己如果處在作者的情況下,會如何做。這樣能讓學生和文本形成對話,了解作者的創作思想。學生認識到作者認為門第思想對于人們有很大的影響,因此當時的人產生了“恥學于師”的心態,故此對于社會的發展和人們的進步都會產生不利的影響。如果要解決這樣的問題,就要像作者所說的那樣不恥從師。在此基礎上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聯系生活進行思考,嘗試探究現如今人們對于從師求道的觀點有怎樣的想法,然后嘗試模仿課文的寫作手法進行創作,分析當代人如何看待老師的問題,并探究怎樣才是真正的尊師重道。在嘗試創作的過程中,學生和作者再次進行情感溝通,形成共鳴,學生所創作的文章實際上就是和作者進行理性思維的碰撞。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教師要努力構筑多元對話的語文課堂,促使學生和文本進行融合,進入視界融合的狀態,這樣的閱讀和對話是雙向、互動的對話,能促使學生對文章產生更為深刻的認知。
三、 體驗探究,還原實踐課堂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語文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統一的特點,如果教師能還原實踐課堂則能讓學生在語文實踐中進一步掌握語文學科的本質。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展開各種形式的體驗和探究,促使學生由此及彼地思考,進而在實踐中對文章產生更深刻的感悟,提高語文核心素養。
在學習《林黛玉進賈府》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參加探究實踐活動。首先,可以嘗試閱讀《紅樓夢》,并分析文章中的林黛玉性格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其次,可以讓學生嘗試將自己想象成林黛玉,進行課本劇的編演活動,學生可以選取自己最感興趣的一部分內容,然后將其改編成課本劇,表演出來。這樣的活動讓學生可以將自己對于林黛玉等人物的個性化理解融入劇本中,寫出自己的獨特感受。如有學生認為林黛玉并非膽小怕事之人,正相反,有著一種自尊和自強,她雖然在第一次進入賈府時處處小心,但是在此后則展現出了自己的獨特個性,其葬花等舉動都能看出這一點。在編演劇本的過程中,學生表達了自己對于林黛玉的獨特感受,對小說的理解也更為深入。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參加多種多樣的體驗探究活動,促使學生在多種多樣的實踐活動中由此及彼地思考,對課文產生更為深刻的認識。
教師在組織學生進行體驗探究時不應該只是最終判斷學生的探究結果是否正確,而應該和學生一起進行體驗和探究。這樣能讓學生在教師的陪伴下意識到閱讀是認知發展和情感體驗的過程,提高閱讀效果。
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認識到閱讀教學中的問題,避免用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將語文課堂還原成生命課堂、對話課堂、實踐課堂,這樣才能提高教學效率,讓學生更投入地學習。
參考文獻:
[1]賀義廉.文本解讀的低效性及應對方略[J].中學語文教學參考:初中生版,2012(1).
[2]陳星宇.中學小說課文文本解讀淺析——以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教材小說課文為例[J].文理導航,2018(4).
作者簡介:
畢繼會,云南省曲靖市,云南省富源縣勝境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