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學和互學是兩種基本的課堂學習方式,在小學階段的課堂學習中有著廣泛的應用。自學可以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是鍛煉學生思維能力的主要方法。互學是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精神的重要方法,可以使學生在與同學的互動中取得進步。本文將基于小學數學課堂上的自學與互學,探討提升小學數學學習效果的有效措施與途徑。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自學;互學;有效性;高效課堂
自學與互學在小學數學課堂上的應用比較廣泛,雖然二者的功能、價值以及適用對象都不盡相同,但是對提升小學數學課堂的學習效果和提升數學教學高效性具有重要的意義。具體來說,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當引導學生通過自學來理清自身學習中存在的困難,再通過互學來解決困難,最后通過歸納總結來達到鞏固提升的效果。
一、 自學與互學課堂教學模式概述
作為小學數學課堂上應用廣泛的教學模式,自學與互學具有明顯的教學優勢,也已經與“導學”“歸納”等學習方式聯系在一起,成為了小學課堂上的經典教學模式。
(一) 自學與互學的概念
著名的數學家華羅庚先生說過,自學是一種獨立思考和獨立學習的能力。小學階段正是學生學習能力和學習習慣養成的重要時期,應當著重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而互學是指通過同學之間的相互學習和相互借鑒取得進步,互學的主要方式有小組討論式學習等。
(二) 自學與互學的意義
當今世界,知識體系的更新越來越快,每個人都要有“活到老學到老”的意識,因此,學習能力在未來的學習和工作中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小學階段“自學”能力的培養能夠有效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另外,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孔子也說過,三人行必有我師。因此,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互學可以使學生在相互借鑒中取得進步,在提升學習能力的同時培養團隊合作精神,這就是自學互學教學模式的意義所在。
二、 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上推進自學與互學
要在小學數學課堂上推進自學互學教學模式,就要在充分了解自學互學意義和價值的基礎上,采取適當的策略來進行。一般情況下,自學是互學的基礎,互學是自學的深化。
(一) 在比較中引導學生自學
由于小學生自身知識結構和思維方式等諸多方面的差異,在同一個內容的學習中往往會產生不同的理解。這些差異化的學習效果往往才會反映出學生的真實學習情況,只有針對這些差異化的學習成果進行針對性的輔導,才能最大程度提升教學效果。例如,在某一道計算不規則圖形的面積的題目中,教師就可以通過組織學生通過獨立自學和自學展示的方法提升學習效果。
1. 獨立自學
首先,就是根據題目向學生進行發問:試驗田的面積有多大?應該怎么求呢?從實景圖過渡到方格圖上可以看出,試驗田是略近似于長方形的不規則圖形。因此,學生可能會想出兩種計算面積的方法:(1)將方格圖上的試驗田近似成一個長方形,使用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來進行試驗田的計算。(2)由于已經將試驗田展示到了方格圖上,因此可以通過數方格的方法估算試驗田的面積。
2. 自學展示
在學生經過獨立思考和計算之后,教師提問學生各自的計算結果,發現有的學生算出來是52平方米,有的是50平方米,也有的是49平方米。為什么同樣的試驗田會得出不一樣的面積計算結果呢?這會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自學展示環節實際上就是讓學生意識到自己問題所在的環節,也是教師進行針對性教學的準備環節,具有重要的作用。在進行自學展示后,教師就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解決各自的問題。
(二) 在錯誤和沖突中啟發學生互學
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要想取得進步,首先要找出自己的不足之處,即學習是一個不斷突破原有的認知,不斷進行知識更新的過程。要引導學生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之處,就需要學生與學生之間的觀點產生“碰撞”與“沖突”。教師要有效利用學生之間觀點上的沖突,引導他們進行深度互學和交流。例如,在人教版五年級數學“3的倍數的特征”一節的學習中,教師就可以將自學與互學聯系起來,促進課堂教學效果的提升。
1. 組織互學
在課堂開始后,教師可以先讓學生以“百數表”作為基本工具,自主探究3的倍數的特征。讓學生先進行自主總結,然后教師使用課件展示2、3、5各自倍數的特征,讓學生進行比較。進行比較會發現:2的倍數是個位上是0、2、4、6、8的數,而5的倍數是個位上是0和5的數,3的倍數是各個數位上數的和可以被3整除的數。可以看到2的倍數和5的倍數具有相似之處,3的倍數和它們有著極大的不同。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呢?這就形成了核心的問題。為了解決這個核心的問題,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小組互學。通過借助小棒圖,學生可以理解2和5的倍數特征:2個2個地分和5個5個地分可以剛好將個位以外的其他數位上的數分完。更進一步,學生也可以用同樣的辦法理解3的倍數的特征。
2. 班級交流
經過小組互學,學生已經基本理解了“3的倍數的特征”這一知識點,但是,這還不夠。理解是一回事,會“講”是另一回事。在進行組內互學之后,教師就可以讓每個組派代表進行班級交流。在班級交流的過程中,各個小組可以對本組的答案進行組間對比,也可以進行知識點的鞏固復習。同時,可以使發言的同學鍛煉語言表達能力,對知識點的理解更加深刻。
三、 結語
自學指的是學生獨立思考和學習的能力,自學能力的培養可以鍛煉學生的獨立思維,為以后的學習和工作打下基礎。互學指的是與同學進行交流學習,可以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精神和合作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新知識的傳授過程中,要通過比較激發學生的自學意識,在自學過程中,要通過自學展示來明確學生的不足之處,進而進行針對性的提升。自學是互學的基礎,互學是自學的提升,在互學環節,要注重組內交流和班級交流兩個過程,通過組內交流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以及探究問題的能力,解決單個力量無法完成的任務。通過班級交流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以及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總之,自學與互學是相互促進、相輔相成的學習環節,教師應當將二者進行科學合理的搭配,使教學的效果更加顯著。
參考文獻:
[1]張林峰.“導學—自學—互學”模式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江西教育,2015(18):4-7.
[2]李幫魁,徐蘭春.暴露自學問題:讓自學互學深度關聯[J].教學月刊小學版(數學),2014(Z2):89-91.
作者簡介:
曾翠彬,福建省三明市,福建省明溪縣第二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