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麗蓉 李云清
摘要:踝關節損傷是武術套路運動員運動損傷發生率較高的運動損傷之一,運動員一旦發生損傷就不得不停止運動訓練,在一定程度上影響運動員運動成績的提高,嚴重的損傷甚至直接影響運動壽命。本文通過對武術套路運動員踝關節的損傷機理與預防的研究,發現其損傷的規律采取預防措施,是武術套路運動員取得好成績的前提和保障,對運動員順利成才有著積極的意義。
關鍵詞:武術套路;踝關節;損傷原因;防治
武術運動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運動項目,是中國優秀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運動特點決定了對運動員的身體素質要求極高,隨著武術國際化的進程和武術新規則的要求,武術套路運動的難度不斷增加,武術運動進一步向“高、難、飄、穩”發展,對武術套路運動員的身體素質要求也隨之提高,因而運動損傷發生率也大幅提高,影響運動員訓練的連續性。在武術套路運動的損傷中踝關節損傷是經常發生的運動損傷之一,本文通過對武術套路運動員踝關節的損傷機理與預防的研究,發現其損傷的規律采取預防措施,是武術套路運動員取得好成績的前提和保障,對運動員順利成才有著積極的意義。
一、 武術套路運動員踝關節損傷的機理分析
踝關節是人體較為復雜的關節之一,在解剖學上,踝關節是人類足部與腿相連的部位,組成包括7塊跗骨加上足部的跖骨和小腿的骨骼。腳踝支撐著整個身體的重量。腳踝是由相對較小的骨頭和粗而短的韌帶構成的,其主要韌帶為前距腓韌帶、跟腓韌帶、后距腓韌帶、三角韌帶組成,其損傷主要為外翻損傷和內翻損傷,例如運動在武術套路演練中高速連續翻轉踩踏時由于腳掌強烈地向外側扭曲,內側的韌帶拉伸而造成的外翻損傷。因為內側的韌帶相當強韌,所以往往是骨折或撕裂等較為麻煩的重傷。而武術套路運動員如旋子轉體720度落地時踩踏時由于腳掌強烈地向內側扭曲,外側韌帶承受負擔和拉伸引起的內翻損傷。一般而言內翻損傷較為常見,而外翻損傷對運動員的損傷更為嚴重。
二、 對武術套路運動員踝關節損傷原因的分析
(一) 武術運動項目本身的特點
武術套路運動對速度、力量、耐力、柔韌、協調、靈敏素質全面要求極高的全身性運動,在運動中包含極速跑、翻轉騰挪、轉折以及突然爆發式起跳的動作,具有動作幅度大、步法多變、跳躍動作多、動作難度大的風格特點,對運動員的身體特別是踝關節造成較大負荷,如果踝關節不能承受武術運動的負荷,其負荷超過踝關節的生理特性,勢必造成踝關節的損傷。
隨著武術套路運動的國際化進程和進奧運會的需要,加之武術新規則的進程,對武術運動的動作難度要求進一步加大,動作難度之間動態銜接的組合和原地爆發式的起跳對踝關節的刺激加大,如旋子轉體720度接旋風腿720度,原地擺蓮720度等動作對踝關節力量的要求很高,同時高起高落對踝關節的震動、旋轉落地對踝關節的扭力、極速運動中的閃轉騰挪對踝關節的刺激,稍有偏差極有可能造成踝關節的損傷。同時要掌握如此復雜的動作要求武術套路運動員日復一日的刻苦訓練,造成長期高負荷作用于踝關節,運動損傷幾率進一步加大。
(二) 武術套路運動員踝關節損傷原因分析
1. 生理原因
(1)準備活動不充分,在訓練開始前,由于部分教練員和運動員不太注意準備活動或者只進行專項準備活動而忽略一般熱身準備活動,準備活動能降低肌肉的粘滯性,提高神經的興奮度,為即將開始的練習做好身體的準備,一般性準備活動的作用是提高整體的代謝水平和大腦皮層的興奮狀態,減少運動損傷的發生,專項準備活動因運動幅度或運動量較大,在未熱身的前提下容易造成損傷,如簡單的慢跑后直接進行壓腿、踢腿或者跳躍的起跳動作,容易造成踝關節的損傷。
(2)踝關節的生理結構由脛、腓骨下端的關節面與距骨滑車構成,故又名距骨小腿關節。脛骨的下關節面及內、外踝關節面共同形成的“冂”形的關節窩,容納距骨滑車(關節頭),由于滑車關節面前寬后窄,當足背屈時,較寬的前部進入窩內,關節穩定;但在跖屈時,如走下坡路時滑車較窄的后部進入窩內,踝關節松動且能做側方運動,此時踝關節容易發生扭傷,其中以內翻損傷最多見,因為外踝比內踝長而低,可阻止距骨過度外翻。武術套路動作步法轉換快,跳躍的起跳、落地等對踝關節的刺激負荷大,稍有不慎即可造成損傷。
(3)踝關節力量不足,武術運動幅度較大,長期的武術運動訓練使武術套路運動員關節柔韌較好,關節活動幅度大,相應地降低了關節的力量和關節的穩定性,加之武術套路需要練習的內容較多,因而針對性的踝關節力量練習少也是踝關節損傷的原因。
(4)局部負荷過大,武術套路步法的擺扣轉折、起跳落地都對踝關節進行負荷刺激,特別是武術跳躍中的旋轉起跳和落地更是對踝關節的負荷加大,長年累月的累積勢必加大踝關節的負荷,造成踝關節的損傷.
(5)運動員因訓練強度過大生理疲勞或賽后立即投入訓練因疲勞造成踝關節的損傷。
2. 心理原因
(1)運動員比賽因賽場的刺激過度興奮或過度緊張造成動作變形或節奏失衡造成的踝關節損傷;
(2)一些省市地州賽前教練員與體育系統或當地政府簽訂比賽成績協議,對一些優秀運動員過于關注,加之媒體的宣傳,對運動員心理造成壓力,在比賽中患得患失,欲速則不達,造成動作失誤,可能損傷踝關節;
(3)一些地州教練員對訓練生理負荷掌握不夠科學,在運動中不注意對運動員進行運動負荷的調控,造成運動員過度疲勞,在訓練中注意力不夠集中也是可能造成踝關節損傷的原因;
(4)運動員在學習掌握難度動作過程中因心理恐懼,加之動作未定型,起跳高度不夠,落地不穩,也是造成踝關節損傷的原因;
(5)武術套路運動員踝關節曾經受傷后未完全恢復就進行訓練因而留下隱患,在大運動量和長期訓練、比賽過程中,對踝關節重復的強刺激,可能會引發再次損傷。
3. 場地器材原因
武術套路動作由于跳躍、翻轉、跌撲、翻滾動作較多,對場地的要求較高,運動員如果長期在偏硬和光滑的場地上進行運動訓練,將造成踝關節負荷增大;訓練使用的地毯因陳舊破損,造成地面不平整,是運動員損傷的原因;運動員長期在自己所在場地進行訓練,而比賽場地與訓練場地的厚度、平整度、摩擦力不同,如果運動員不能盡快適應比賽場地,在比賽中可能造成損傷,特別是踝關節的損傷。
(三) 武術套路運動員踝關節損傷防治及對策
1. 預防措施
(1)重視運動訓練前的熱身活動,只有在運動員身體完全活動完成后才能進行運動訓練。在訓練中不僅要重視專項準備活動,也有強調一般的熱身活動,同時科學選擇運動訓練的時間,根據人體活動的規律,合理安排訓練內容,例如難度和大強度的訓練一般應安排在下午進行,同時根據比賽安排,增加晚上訓練課;不僅要注重訓練前的熱身活動,同時注重訓練后的放松活動,防止肌肉僵化。
(2)加強踝關節的力量練習,在運動訓練中安排專門的踝關節力量練習,力量的練習應注意武術套路運動的特點;在踝關節的柔韌練習過程中應注意是“柔韌”訓練而不是“柔軟”訓練,武術的其他身體部位的柔韌練習也要注意“韌”的練習,特別是地州級教練員應特別注意。
(3)教練員應加強運動人體學、解剖學、運動損傷學、運動訓練學的理論學習,特別是地州級教練員,在運動訓練中科學安排運動量,注意避免運動損傷的發生,同時在運動損傷發生的第一時間進行正確、科學的處理,減輕運動損傷對運動員的傷害。
(4)賽前對運動員特別是優秀運動員的關注用語要恰當,盡可能不要造成運動員的心理負擔;運動員本身應自我進行心理調節,變壓力為動力,在訓練和比賽中保持平常心,賽出水平。
(5)教練員訓練過程中注意訓練場的安全隱患,比賽前合理安排運動訓練內容,對運動員可能失誤和動作不夠完善的部分加強訓練,賽前適應場地的環節教練員一是檢查場地情況并及時告知運動員注意事項,二是合理安排場地適應的內容。
2. 損傷治療措施
(1)初期處理
踝關節損傷發生后,教練員及時判斷損傷的情況,第一時間使用云南白藥噴劑進行冷處理,減少受損部位組織液的滲出量,無云南白藥噴劑的可用冷水沖洗浸泡,同時用繃帶進行加壓包扎,有條件的在繃帶上進行冰敷,在此過程應注意運動員凍傷,繃帶加壓包扎注意松緊度,防治過緊造成運動員組織損傷。嚴重的應及時送醫院進行治療。受傷初期的科學處理,對運動損傷的下部治療和恢復十分重要。
(2)中期處理
踝關節的損傷在急性期處理一般為活血化瘀、消腫止痛,過急性期可進行理筋通絡、滑利關節。治療主要采用藥物、針灸、按摩、電療、熱敷處理,加強局部部位的血液流通,修復受損肌肉組織,疏通筋絡,簡易的方法例如:一盆熱水浸泡3~5分鐘,換冷水浸泡1~2分鐘,反復更替,不斷刺激關節部位,促進血液流通,注意保持熱水的溫度,以熱水開始,熱水結束,次數可多可少。
(3)功能恢復
損傷后期,運動員不是離開參與運動訓練,也不是完全休息,而是及時進行功能恢復,教練員安排適度的關節活動和力量練習,同時進行一些難度不大,動作簡單的動作進行訓練,內容避開或踝關節負荷小的動作,全身血液循環加快也對踝關節損傷的恢復起促進作用,也能保持運動員的水平不降低,將損傷造成的影響降到最低水平。
三、 結論
從武術套路運動員踝關節損傷的原因來看,造成武術套路運動員踝關節損傷的原因有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場地因素、教練員水平因素及武術套路運動特點的因素,通過一些積極的預防措施,可以最大限度避免武術套路運動員踝關節的損傷;在平時運動訓練中運動員、教練員應對運動損傷引起足夠的重視,積極學習運動訓練相關理論知識,掌握運動訓練的科學性和一些運動損傷的基本知識,損傷發生后及時科學的處理可以將運動損傷對運動員的影響降到最低,確保運動員的成績、運動壽命不受影響或將影響減到最低。
參考文獻:
[1]盧義錦.人體解剖學[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1990.
[2]國家體育總局.中國體育教練員培訓教材《武術(套路)》[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90.
[3]編寫組.2002年武術套路競賽規則(試行版)[M].2003.
[4]王之虹.推拿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5]高雅,柴倩楠,張智剛,高增.武術專業大學生常見運動損傷調查及成因分析[J].武術研究,2017(07).
[6]許華.武術套路運動員在攻克指定難度訓練中易傷部分的治療與預防[J].搏擊.武術科學,2006(12).
[7]潘小玲.對優秀武術套路運動員比賽心理因素的調控[J].搏擊.武術科學,2009(05).
[8]趙澄.試論武術套路運動員競賽期訓練[J].科技信息,2012(32).
[9]趙升.福建省青少年武術套路運動員運動損傷的調查與分析[J].福建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02).
[10]朱曉東,司幸偉.武術套路運動員彈跳力訓練方法之研究[J].科技信息,2007(36).
作者簡介:
和麗蓉,云南省大理州,大理州體育館競賽培訓部;李云清,云南省大理州,大理大學體育科學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