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體旭 汪淑芬 郭佳
摘 要:《園藝操作技能訓練》是一門專業實踐性課程,為了提高教學質量,該文分析了目前該門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優化教學內容,選擇合適教學方法,細化考核內容以及提升教學條件水平等教學改革措施,以期提高園藝操作技能訓練課程的教學質量。
關鍵詞:園藝操作技能訓練;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考核內容;教學條件
中圖分類號 G642.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8)12-0134-3
Exploration of Improving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Horticulture Skills"
Hu Tixu et al.
(College of Horticulture,Northwest A&F; University,Yangling 712100,China)
Abstract:"Horticulture Skills" course is a practice course for horticulture.This article analyzed the defects of the teaching process and proposed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The teaching reform was explored from the optimized teaching content,flexible teaching methods,diversified evaluation system and better teaching conditions.
Key words:Horticulture skills;Teaching contents;Teaching method;Evaluation system;Teaching condition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園藝產業在我國農業產值中的比重逐年增加,成為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的新增長點,在我國現代農業建設中發揮著重要作用[1]。如何培養高素質的園藝技術人才,以滿足社會對園藝專業技術人才日益高漲的需求,成為目前我國高校園藝專業最重要的人才培養目標之一。基于此,本文以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的園藝操作技能訓練課程為切入點,分析了目前本門課程中存在的不足,并探討了教學改革的方法,以期達到培養符合現代化園藝發展需求的實用技能型卓越人才的目標。
1 課程現狀
《園藝操作技能訓練》是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園藝學院開設的一門專業實踐性課程,授課對象是園藝專業大二學生。該課程的主要內容包括:園藝作物育苗及定植,雜交授粉,嫁接,田間管理等基本操作技術學習以及園藝作物性狀調查等。課程由指導教師統一安排組織,學生分成若干實習小組,在實習過程中,指導教師主要負責現場講解、示范、答疑、管理等工作。目前,課程考核方式主要為考察,考察內容包括出勤天數、勞動表現、實習報告、實習日志。教學目標是通過本課程的學習,要求學生基本掌握蔬菜種植和管理技術,了解一些主要園藝作物的形態特征、生物學習性,激發學生學習專業的興趣和潛能,使學生盡早對專業有一個初步認識。
2 存在問題
2.1 教學內容不夠系統化 本門課程共32個課時,分為上下學期進行,每學期主要分為4次實驗,由于課程時間受限,學生往往參與操作的整個時間只有零碎的課上十幾個小時,其他時間一般由實驗員代為管理,因此課程內容中涉及到的園藝操作技能只能包括一些主要的操作步驟,一些細節的管理學生則無法參與,導致學生在課程結束后無法對本門課程內容有一個系統的認知。例如,學生第一節課完成整地定植后,由實驗員課后幫忙進行搭架,下節課學生則直接過來整枝,對于定植和整枝中間的澆水施肥搭架等操作管理過程,學生并不清楚,進而影響教學質量。
2.2 教學方法落后 《園藝操作技能訓練》主要采用教師主講,學生聽課的傳統模式,學生在整個上課過程中更多處于被動接收狀態,導致上課積極性不高,教學質量不夠理想。另外,目前本課程上課時多采用小組模式,每組5人左右,由于小組內部成員之間的分工不夠明確,導致上課時經常出現同一小組內有的同學在努力做實驗,而有的玩手機的情況,影響了整體教學質量。
2.3 考核方式不夠合理 首先,由于目前小組內部分工不明確,實習報告在小組內同質化現象非常嚴重,這樣會嚴重打擊學生的上課積極性。其次,由于學生參與的時間非常有限,決定植株生長好壞的決定性因素不在于學生的參與度和實際操作水平,而在于實驗員在課后的管理水平,由于實驗員課后均是統一管理,植株的長勢水平也比較一致,不能客觀上反映學生的參與度和園藝技能操作水平,從而導致學生過度依賴實驗員,上課積極性不高。
2.4 教學條件落后 在硬件條件上,本門課程上課地點主要在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北校區園藝場的露地上進行,上課時間和上課內容都受到天氣等外界因素的嚴重制約;此外,隨著園藝技術的不斷進步,露地栽培已經不能代表我國現代農業的發展水平,受到露地栽培條件的制約,學生所學知識跟不上社會發展和時代需要,造成產學研脫節。例如,部分家里種地的學生在上課時表示老師上課講授的園藝操作的相關技能和所用到的相關工具設備的先進程度,還趕不上家里現在正在用技能、工具和設備,因而影響學生上課情緒,導致上課積極性下降,這也不利于培養符合現代化園藝的高素質人才。在教學軟件條件上,目前擔任本門課程教師多屬于年輕教師,博士期間多是以室內實驗為主,對田間蔬菜種植方面的技術和知識基礎相對薄弱,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本門課程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
3 教學改革措施
3.1 教學內容系統化 園藝植物從整地育苗到產品器官采收的整個過程是一個系統的過程,大多數涉及到植物的整個生長周期,園藝技能操作訓練只有4次課,只能覆蓋其中的一小部分操作技能訓練,從而影響整體教學質量。因此,應該鼓勵學生在課外利用課余時間親自操作,全程參與植株的整個生長發育過程,這樣可以有效保證學生對整個園藝植物種植和管理技術以及主要園藝作物的形態特征、生物學習性有一個全面的了解[1]。具體操作上,可在課前將地分為幾塊,一塊由教師和實驗員進行示范操作,學生小組分組后每個小組負責一小塊地,制定種植計劃和小組內部成員分工合作范圍,并全程自己負責栽培管理,直到產品器官形成收獲,教師在整個栽培管理過程中給予指導,并根據植株管理情況和生長狀況給予評分,這樣可以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和責任感,培養學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實踐操作能力,保證學生對整個蔬菜種植過程有一個系統全面的了解[2],提高教學質量。
3.2 注重問題導向式教學方式 為了提高學生的參與度,教師可在上課之前提出下節課的上課內容,由學生自行查閱相關資料,教師上課講解過程中學生可以更好的理解每個操作步驟的方法原理,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為今后靈活運用這些技術,滿足生產上的各種需求提供基礎[3]。例如,在講授整地育苗時,由學生提前查閱資料,了解不同整地方法的差異和適用范圍,育苗時提前了解不同蔬菜品種適合的育苗方式,以及不同澆水方式的利弊等,讓學生帶著問題聽課,從而提高上課積極性,提高教學質量[4]。
3.3 細化實習考核方式 為了保證考核結果的公正客觀,提高學生上課的積極性,應該采用更加細化的考核方式。首先明確小組內部分工,針對目前小組內部分工不均的問題,可以在小組分組時提前確定每個人的分工內容,例如在進行性狀調查時,可以每個成員負責一個性狀;在進行授粉雜交時,可以每個人具體負責幾棵具體植株,這樣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責任感和積極度。在考核實習記錄時,可以將實習記錄細化到具體細節,鼓勵學生將實習報告寫成小論文的形式[5],包括前言,材料方法,實驗結果以及討論,在考核時根據每個部分相應打分,從而提高學生的文獻綜述能力。在考核實習日志時,應該鼓勵學生將原始記錄保存,并客觀記錄實驗結果,要“重過程輕結果”,實驗結果不理想時根據實驗數據進行分析,并總結原因,這樣可以防止學生為了追求高分一味追求結果的準確性,有利于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6]。
3.4 提升教學條件 隨著現代化農業的不斷發展,目前我國園藝作物尤其是蔬菜種植大多數在大棚種植,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作為全國重要的農業院校之一,教學條件更應該符合現代化農業發展需要,并保持領先帶頭水平,以培養高素質的現代化農業科技人才[7]。因此,應該優先選擇園藝場教學實驗基地塑料大棚或者玻璃溫室進行教學活動,這樣不僅可以擺脫外界環境的干擾,有利于植株的標準化管理,還有助于學生了解目前先進的栽培模式和栽培技術。例如,目前該門課程露地栽培的澆水方式主要是漫灌,這種方法雖然簡單但是容易造成土壤板結和病蟲害傳播,因此蔬菜大棚多采用噴灌或者滴灌,此外在整地除草等方面露地和大棚都有一定的區別,采用更先進的教學硬件設施,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和課程教學質量[8]。
3.5 提高教學水平 教師的教學水平對于一門課程的課程質量而言非常重要,為了提高本門課程教學質量,教師教學水平能力的培養非常重要。目前該門課程教師多屬于青年教師,田間實驗技能積累有限,因此,在教師能力水平提升上,首先,鼓勵青年教師走出實驗室,多參與田間技能訓練,這不僅有利于熟悉園藝操作技能,提高教學水平,還可以保證自己的研究和當前農業需求更加緊密結合;其次,學院教研室應該對青年教師進行充分培訓,組織青年教師去優秀園藝作物種植基地或公司,參觀學習最新的園藝操作技能和設備,也可通過“老帶新”方式,由經驗豐富教師帶著年輕教師共同授課,從而幫助年輕教師盡快熟悉本門課程的教學方式,提高教學質量。
4 結語
隨著農業科技水平的不斷提高,培養符合現代園藝發展需求的高質量人才極為重要,園藝專業作為傳統的農業專業,實踐教學更是在其中扮演舉足輕重的作用,是高等院校保證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環節之一。通過優化教學內容,選擇合適的教學方式和考核方式,提升教學硬件和軟件水平,對提高《園藝操作技能訓練》課程教學質量極為重要,有助于培養出“復合型、應用型、創新型”的農業科技人才,以適應新時期農業科技飛速發展的需要。
參考文獻
[1]熊丙全,陽淑,萬群,等.淺談創新教育模式下的園藝技術專業人才培養體系[J].農產品加工(創新版),2010(1):78-80.
[2]何竹青,劉永紅,李曼.開放性實驗在植物組織培養教學改革中的探索[J].學園,2015(12):18.
[3]馬光恕,廉華,高玉剛,劉芳,王茹華.園藝專業課程實驗教學改革與實踐[J].安徽農學通報,2012,18(15):168-169.
[4]洪森榮,尹明華.CBL+PBL多媒體教學模式在植物組織培養教學中的應用[J].成都中醫藥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1(3):27-28.
[5]胡秀麗,袁祖麗,邰付菊.“植物生物技術”實驗教學改革與探索[J].科教文匯(下旬刊),2011(3):134-135.
[6]吳志紅.高職園藝技術專業學生能力培養探索與實踐[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1(23):25-27.
[7]張顏,李好,李智.園藝操作技能訓練課程教學改革探索[J].安徽農業科學,2017,45(23):249-250.
[8]胡月華,李靜.實用型園藝人才培養目標及模式初探[J].河南農業,2009(22).
(責編:張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