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英 蔣桂芳
摘 要:該文對《食品微生物學》課程的教學目標進行了概述,并以此目標為導向提出了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及考核方式等方面的改革措施,以期為培養面向食品行業,具有國際視野、高素質的應用型、創新型人才提供參考。
關鍵詞:食品微生物學;教學改革;PBL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 G642.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8)12-0138-2
Reform and Thinking of Teaching on “Food Microbiology” in the Applied Undergraduate Colleges
Li Xiaoying et al.
(College of Forestry & Life Science,Chongqing University of Art & Science,Chongqing 402160,China)
Abstract: In this paper,the teaching goals of food microbiology were summarized,according to the target,the reform measures including teaching contents,teaching methods and evaluation mode were put forward,in order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cultivating food-oriented industries with international vision,high-quality practical and innovative talents.
Key words: Food microbiology;Teaching reform;Teaching model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
《食品微生物學》是食品科學與工程、食品質量與安全等相關專業本科學生的一門重要的專業基礎課、學位課,涵蓋內容廣泛,知識體系復雜,既要建立在物理化學、有機化學及食品生物化學等學科基礎之上,又是諸多后續課程如食品保藏學、發酵食品學、食品工藝學、食品安全學、谷物科學等的理論基礎,在整個食品釀造、加工、保藏及品質控制等方面起著重要的指導作用[1,2]。要求學生通過學習,充分掌握有益微生物在食品工業中的應用,能夠利用微生物為人類制造更多可食用的產品,豐富食品加工原料;其次,要認識到微生物與食品腐敗變質的關系,從而通過抑制和殺滅微生物的各種措施和手段,防止食品加工各環節的微生物污染,保證食品的食用安全性;最后,還要能熟練掌握食品衛生檢驗技術,為學生今后從事食品加工、保藏、發酵產品開發、食品衛生質量控制及檢測奠定基礎。
1 《食品微生物學》課程的教學目標
通過此課程及相關課程群的理論教學與實踐活動,有力支撐本專業“面向食品行業,具有國際視野、高素質創新型人才”的培養目標[3-5]。通過教學實現以下3個目標:首先是知識目標。使學生具有過硬食品微生物學的理論知識和得心應手的食品衛生檢驗技能,同時能通過所學知識,融會貫通綜合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嚴謹的檢測技術、綜合的科研能力,為學生進一步學習食品發酵、保藏、質量控制等提供一個必要的基礎,為今后從事相關工作奠定基礎[5-7]。其次是能力目標。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掌握食品微生物及相關的基本操作技術,增強學生獲取專業知識、拓寬專業口徑、創新思維、自主學習以及自我展示能力。最后是素質養成目標。食品衛生安全一直是國家社會強調的重點問題,通過認識微生物與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培養學生的責任意識,爭做有良心的食品人。
2 課程教學改革
2.1 優化教學內容 采用輕基礎、重應用的教學內容安排,將教學內容分為微生物基礎知識、微生物在食品生產加工中的應用、食品安全相關的微生物污染、食源性病原微生物食物中毒及防治問題四大模塊進行分類教學,便與學生梳理食品微生物學相關內容。同時,針對本專業課程設置安排,食品微生物學與后續課程《食品營養與衛生學》《食品安全學》《食品工藝學》《食品保藏學》等都有部分交叉,針對每一個部分的內容以及交叉的情況,進行細致推敲、深入討論,力求使內容更為合理、精煉,重點更加突出。同時結合實驗教學內容,將微生物檢驗中的一些基本操作放入理論課堂教學中,實驗課程可以有更多的時間給學生用于檢驗技術培訓與實際操作練習,從而使學生能在理論與實踐操作技能上都能系統全面地掌握。
2.2 改進教學方法 教師仍以PPT講解為主,充分利用PPT展示更多的微生物相關內容的內容;同時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應用PBL教學模式(Problem-based learning——基于問題的學習,也稱問題式學習),穿插于各教學課堂上,使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教學中的部分問題設計如表1所示。
通過安排課堂討論,動畫、視頻播放,以及學生參與的PBL形成互動式教學,將深化學生學習印象,提高學習效果。
2.3 調整考核方式 加大平時成績的比重,增加1個與食品微生物相關的展板的制作,占總成績的20%(即作為期中成績),其中展板的制作(占總成績的80%)與匯報(占20%),既能考查學生收集、整理資料的能力,又能考察學生團結協作的精神及個人表達能力;課后作業占總成績的15%,參與PBL教學模式的情況及讀書筆記占15%,讀書筆記促使學生去了解目前最新的與食品微生物相關的知識及研究進展,拓展學生的知識面與視野,并與時俱進。
3 結語
通過教學改革,使學生課堂上勇于參與,課堂氣氛活躍,課中課外學習積極性增強。學生主動投入到學習和創新的過程中,在掌握基礎理論知識的同時,訓練了自己理解分析問題、縝密的邏輯思維能力,為后續課程的學習及今后承擔并順利完成相關食品加工、質量控制及衛生管理工作積淀深厚的知識與技能。
參考文獻
[1]王雪艷.集美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卓越工程師培養模式的構建與實踐[J].內蒙古民族大學學報(自然漢文版),2013(6):742-744.
[2]申屠旭萍,傅小偉,郝培應,等.提高食品微生物學教學效果的探討[J].教育教學論壇,2013(47):59-60.
[3]李劍芳,田豐偉,張灝.《微生物學》教學與課程建設的幾點體會[J].江南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9(1):75-77.
[4]劉廷國,黃勁松,郭軍,等.“食品微生物學”教學改革實踐與探索[J].農產品加工,2015(7):86-88.
[5]呂艷蓓,高申,葉春華,等.論《食品微生物》與《食品微生物檢驗技術》課程融合之設計[J].職業教育研究,2012(9):30-31.
[6]秦秀麗,孫佳巖.微生物學課程教學改革的探索與實踐[J].吉林農業科技學院學報,2011,20(1):79-81.
[7]伍國明,曾榮,溫玉輝,等.食品微生物學實踐教學的改革與實踐[J].高校實驗室工作研究,2012(4):1-2.
(責編:張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