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武順
【摘要】數學是小學生學習的重點科目,有利于培養小學生的邏輯思維。但數學符號復雜,導致小學生不愿意自主學習數學,從而使學生的成績下滑,令很多老師頭疼。文章從數學思維能力的內涵入手,分析小學數學教學的現狀,認識到培養小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必要性,從而提出創新的數學教學策略。
【關鍵詞】小學數學;添趣;育趣;誘趣;數學思維能力
一、前言
數學不僅在學習階段很重要,在生活中也避免不了與數學接觸,數學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分離的一部分,所以學習數學要從小學抓起。目前,小學生由于年齡小,意識不到數學的重要性,而很多家長只知道提高小學生的數學成績,給小學生報數學奧賽班,美其名曰是在數學成績上拔高,實際上是在揠苗助長,使小學生本來就活躍的思維被數學公式所束縛,從而導致小學生對數學失去興趣。所以,要以“活”添趣、以“新”育趣、以“問”誘趣的教學模式來代替傳統的數學教學模式,要在課堂上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從而使小學生對數學產生興趣。
二、數學思維能力的內涵
數學思維是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所使用的思考方式。數學思維能力不僅有數字,還有符號,具有一定的形象化。學生只有運用好數學的思維能力,才能夠在數學學習中取得好成績。學習數學最重要的原因是為了訓練小學生的邏輯思維。在數學的運算中不僅會學會用各種各樣的數學公式解題,還要運用各式各樣的運算定律解題,這是訓練小學生邏輯思維的一種形式,能夠使小學生的思維更加活躍,更能夠訓練小學生歸納總結的能力,使得小學生在遇到數學難題的時候能夠自主解題,提高發現問題的能力,運用自身所學到的知識推理問題,找到答案,從而培養小學生的觀察能力以及想象力。
三、小學數學教學現狀
從目前看來,小學數學教學還存在很多不足。現在的小學生跟從前相比,在享受科學成果中長大,各種智能化玩具從小圍繞著他們,所以傳統的數學教學方法已經滿足不了他們的需求,也無法引起他們的興趣,課堂氣氛十分沉悶,教學方法十分無聊,令小學生失去了學習數學的信心,從而導致數學成績下降,不僅令老師頭疼,還使得家長也跟著擔心。家長只能讓小學生去參加數學課后補習班來彌補落后的成績,使得小學生在放學后的時間被占用,勞逸不相結合,容易使小學生對數學產生排斥心理,增加小學生的心理負擔,使得小學生失去原有的活力。所以老師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在課堂上就要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引起小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從而達到教學的目的。
四、培養數學思維能力的必要性
由于小學生的心智還處于萌芽階段,愛玩好動是小學生的天性,所以不能夠控制住自己的行為,導致精力分散,不能夠集中注意力在課堂上。小學生的學習能力不能一概而論,每個學生接受知識的程度是不一樣的。學習能力較強的小學生會在課堂上將老師所講的內容聽懂,能夠自主完成老師所留的家庭作業;而學習能力較差的小學生就不能夠將老師所講的內容進行有效的吸收,從而不能很好地完成家庭作業。所以老師要積極尋找方法改變這一現狀,運用創新的教學模式,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使其感受到數學的魅力,從而能夠自主學習數學,提高小學生的數學成績。
五、創新教學策略
(一)改變傳統教學觀念,增強小學生的自主性
在新時代下,傳統的教育方式已經與時代嚴重脫軌,抓不住靈活的思維,而現在的小學生由于受到科技的影響,好奇心變得更強。在傳統的課堂上,由于課程內容較多,老師只有在講臺上不停地講,才能夠跟得上教學的進度,忽視了與學生互動的機會,使得課堂氣氛沉悶,教學內容無聊,再加上小學生不能夠自主地控制好自己的行為,總是對教室外面心向往之,造成學習效率低下。所以老師要改變自己的教學觀念,與時俱進,在課堂以學生為主體,老師只是以旁白身份出現,以創新的教學方法向小學生傳授知識,與小學生積極互動,推動學生自己思考問題,使學生感受到數學的魅力,引起小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增強小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從而到達教學的目的。
(二)創新教學方式,實現多元化教學
我國傳統的教育方式以“填鴨式”為主,使得小學生原本活躍的思維遭到禁錮,與時代脫軌。所以,創新教育方式顯得尤為重要。教師要提前充分了解數學課程的內容,在課程內容基礎上設計好問題,如果以生活實際作為引題就更好了,在跟小學生交流的時候,要注意語氣,最好將所形容的事物夸大,成功地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例如在教學“米的認識”中,教師在開題的時候可以說:“我今天進教室的時候,看見小明站在5厘米的凳子上擦黑板,同學們覺得老師說得對不對啊?”利用這種有趣的方式引起學生的思考,從而使得學生的注意力被吸引,然后老師拓展學生對“米”的認識,達到以“問”誘趣的目的。
(三)以學生為主體,增強對學生的評價
傳統的課堂都是以老師為主體,老師雖然在講臺上滔滔不絕地向小學生傳授知識,但是不重視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使得小學生容易在課堂上走神,對老師所講的內容也不能夠完全吸收。所以在新的時代下,課堂上要以學生為主體,增強學生的自主性,并創新向學生提問的方式,將課本內容與實際結合。比如在學習圖形的時候,就可以向學生提問“看看你身邊什么是三角形”,從而提高學生發現問題的能力。簡單的提問方式會使學生積極地回答問題,使得課堂氣氛變得活躍。值得注意的是,對正確回答問題的學生要積極表揚,把“你真棒”“你回答得真是太對了”“我沒想到你能回答得這么好”等語句掛在嘴邊,不要吝嗇對學生的夸獎,否則會打擊小學生的積極性;對于回答不正確的學生,也不應該進行批評,要引導他的思維走向正確的答案,從而達到以“新”育趣的教育目的。
(四)因材施教,開發小學生的數學邏輯思維
傳統的教育模式比較單一,教師對學生的提問,只是對課本上的問題進行提問,由于上課的時間有限,使得小學生還沒有思考就將答案公布出來,從而沒有達到教育的目的。所以老師要合理安排課堂時間,針對不同的學生設置不同的問題,對于基礎比較差的小學生就提問比較簡單的問題,對于基礎比較好的小學生就提問難度較高的問題,做到因材施教,從而開發小學生的數學邏輯思維。并且老師對小學生解決不了的問題要耐心為他們解答,不是直接公布答案,而是引導他們的思維,讓學生自主發現問題,利用所學習的知識對問題進行推理,從而找到問題的答案。這樣不僅能提高學生的數學成績,還能夠提升小學生的數學邏輯思維能力,從而達到教育目的。
(五)數學課本與實際相結合
傳統的數學教學模式是以課本為主體,對重點知識進行講解,課堂枯燥無聊,與生活實際脫軌,數學成了為考試而產生的科目。所以老師要改變這種不良的情況,改變傳統的教育模式,在課本的基礎上與生活實際相銜接,從而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老師可利用自身的實際經驗作為例子,引起學生的思考,加強對學生數學思維的培養,從而提高他們的數學成績。例如在學習長方形周長的時候,可以讓小學生利用手中的格尺對自已的桌子進行測量,從而通過長乘以寬的公式,對老師提出的問題進行回答,使得課堂氣氛不再沉悶,學生能夠與老師進行互動,將抽象的數學變得具體化,能夠使小學生更加直觀地感受到數字趣味,從而達到以“活”添趣的教學目的。
(六)合理增加練習題的難度
數學練習題不只是作為課后作業來充實小學生的課后時間,而是為了將課堂學習的知識加以鞏固,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從而記住數學知識的要點,提升小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對于課后的練習題要難易皆有,而且要針對不同學生的特點布置不同的課后練習題,使得學生能夠將數學題解出,增強小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信心,也是對小學生的鼓勵,使得小學生對數學產生興趣,達到教育的目的。
六、結論
數學不僅具有抽象性,還具有一定的具體性。興趣是學習的開始,數學學習也是一樣。如今的小學生生活在科技時代,他們接觸的都是智能化工具,使得小學生對數學的認知一直是概念模式,意識不到數學的重要性。而家長為小學生報數學課后班的行為,會促使小學生對數學的學習產生排斥,反而對培養數學的邏輯思維不利,使學生對數學不感興趣,甚至失去學習數學的信心。所以,要改變數學教學方法,老師要積極地大膽創新,與時代接軌,將教學內容與實際情況結合,引導學生主動進行思考,利用課堂實踐,增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從而自主推理出答案,提高小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學生在未來的生活和工作中要想得到更好的發展,老師在教學中就要積極提倡以“活”添趣、以“新”育趣、以“問”誘趣的教學模式。
【參考文獻】
[1]張祺.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融合的教學應用研究[D].錦州:渤海大學,2017.
[2]稅忠.試論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J].中國校外教育,2016(32):73-74.
[3]韓玉敏.核心素養視角下如何開展小學數學教學[J].華夏教師,2016(11):96.
[4]韓增俠.芻議數學思想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滲透[J].教育現代化,2016(27):322-323.
[5]王成營.“小學數學課程與教學論”課程內容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教師教育論壇,2016(05):5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