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育平
摘 要:信息技術教育是一項面向未來的現代化教育,是培養學生信息技術素養、計算機運用意識、科學文化綜合素質的重要途徑。要提高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效率,教師就要應用好課前時間,活用搜索工具,引導合作探究,注重情境教學。
關鍵詞:信息技術;教學方法;課前時間;搜索工具;合作探究;情境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6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8)21-0089-01
現在的高中生是伴隨著信息時代成長起來的,已具備了一定的信息意識和信息能力,這對于學好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是一種優勢。但眾所周知,高考科目占據了大部分的時間,留給信息技術課堂的時間非常有限。所以,對于高中的信息技術教學,如何在有限的課堂時間里高效產出,一直是教師思考和實踐的課題。下面,就如何通過用好課前時間、用活搜索工具、引導合作探究、注重情境教學等方法,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進行論述。
一、用好課前時間,養成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
學生普遍對信息技術很感興趣,一般都會提前幾分鐘到達機房瀏覽網頁、看視頻、聊天、打小游戲等。此時,教師應充分利用課前的這段時間讓學生自主學習,將本課的教學內容提前發到學生的電腦桌面,讓學生根據所提供的教學內容開展課前自主學習。然后,教師再根據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進行教學,能為課堂教學節約一定的時間。例如,在“因特網信息的搜索”一課的教學中,教師提前把課件發到學生桌面,請學生根據課件內容先自主學習搜索引擎,了解搜索引擎的分類及常用的搜索技巧。這些操作知識學生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都能接觸到,只是對搜索引擎這一概念不甚了解。通過對提供課件的學習,學生對自己日常使用的搜索工具有了深入的理解。在學生自主學習的基礎上,教師可讓他們再進行一些搜索的練習,在搜索的實踐中總結搜索技巧,最后再給出一些特殊搜索任務,如圖片搜索等。簡單基礎知識,學生自主學習;拓展提高知識,師生共同探討。這樣的課堂內容充實,學生學得高效。
二、活用搜索工具,培養學生的信息獲取能力
在當前的網絡時代,網絡是一個巨大的信息資源庫。在開放的網絡課堂上,凡是互聯網上有的信息,就應讓學生自己去獲取,教師不必代勞。例如,在智能化加工“聚焦人工智能”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先用PPT演示阿法狗和李世石對弈圍棋的圖片,詢問學生圖片上是誰。有的學生脫口而出,也有的學生不了解。于是,教師先請學生利用因特網去了解阿法狗和李世石,并給學生一些查找的時間,然后請他信來介紹阿法狗的現狀。接著教師再用PPT演示機器人小度的圖片,同樣詢問學生。然后教師再請學生到因特網上去了解機器人小度的情況,學生自己搜索后,再向大家介紹小度……由生活中的人工智能應用引出本課的課題:聚焦人工智能。本課后續的人工智能的定義、人工智能的應用領域以及未來的應用方向等,均由師生通過互聯網獲取知識并共同探討。通過本課的學習,學生不僅對人工智能技術有了一定的了解,而且多次自行搜索到相關知識,有效提升了信息獲取能力。
三、引導合作探究,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
教師用任務驅動法引領課堂,做好課堂的組織者和引路人,在技術學習中適時引導學生合作探究,往往能讓學生收獲頗豐。教師在課上組織教學,就是吸引學生去思考,鼓勵學生去合作,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例如,在“表格數據的多元化”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樓市觀察”為課題,和學生一起來觀察近幾年身邊的樓市數據,然后分組分角色探討,站在不同的角色角度來分析數據,從而體驗數據表達的多元化。教師根據學生情況分為四大組,來分別模仿四個角色:本市市長、銀行行長、房企開發老總、普通百姓小李。這樣,每個組可站在自己的角色角度來分析教師提供的眾多樓市數據,提取和自己角色相關的數據,并發現數據背后蘊含的信息,最后做成匯報PPT,請學生代表演示匯報。
四、注重情境教學,調動學生探究的欲望
一堂優秀的信息技術課往往同時具備技術和人文兩條主線,有了人文的鋪墊,學生在技術方面會學得更深入。如果教師能從生活中提取出既能觸動學生內心情感又有實際應用價值的案例來組織教學,必能調動學生探究的欲望,從而讓學生更好地參與課堂,更有效地掌握課堂知識。例如,在“利用可視化研究春運數據”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在課前播放《走的越遠越想家》的MV,讓學生產生情感共鳴。上課伊始,教師問學生:“再過一兩年,同學們即將為了夢想踏上新的征程,這個時候你會想家嗎?”“每逢佳節倍思親,到了每年的春節前夕,全國約有兩億人踏上回家的路,于是就有了春運?!比缓髱熒黄饋矸治?017年中國鐵路總局發布的春運大數據報告,在“游子期盼回家”情境中引入本課“春運”話題,使學生在課堂上完成一次相對完整的生活體驗和情感洗禮。在這樣的情感體驗中,師生間必定產生強烈的共鳴,從而達到最優的教學效果。
一堂高效的課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師長期的積淀,如知識儲備、閱讀視野、教學智慧、人格魅力等。同時,這些需要教師通過長期學習甚至終身學習來不斷地豐富自己、提升自己、完善自己,才能使自己的每一節課都對學生的發展有益,真正實現高效課堂。
參考文獻:
[1]蘇霍姆林斯基.怎樣培養真正的人[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2.
[2]郭濤.提高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質量的方法探討[J].中小學教育,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