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遠亮
摘 要: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正如火如荼地在全國乃至全世界進行。不同學科對學生核心素養形成有不同的貢獻,體育學科尤其是小學體育對核心素養的培養和形成更為重要,小學體育階段是體育核心素養形成的基礎,通過以身體運動為基本手段分學段突出階段性重點,體育教學的根本立足點是讓學生掌握并能自如運用體育技能,最終成為全面發展的人。
關鍵詞:小學生;體育;核心素養;技能
中圖分類號:G807.2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8.03.011
1 前言
除了中國在研究核心素養之外,世界上許多國家都在研究,有的國家稱為“關鍵能力”,有的國家稱為“核心素養”。目前對于核心素養還沒有一個完整的定義或完整的表述,從搜查到的文獻上看總體有以下幾種,牛超等認為核心素養是學生在接受相應學段的教育過程,逐步形成的適應個人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1]李冬梅認為核心素養是指學生借助學校教育所形成的解決問題的素養與能力。它不是各門學科知識的總和,而是知識、技能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綜合表現。[2]雖然大家的定義表述不同,但是總體上都說明了它是各個學科的綜合表現。而體育學科在核心素養的形成上起著重要的作用,尤其在小學階段,這樣才會更加注重學科的均衡發展,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2 學校體育的教學現狀
2.1籃球學習的奇怪現象
通過走訪調查發現,在教學中運用完整法與分解法相結合的教學方法,籃球課的教學,從持球、運球到行進間上籃通常都是以這個方式進行。考核時學生定點投籃或行進間上籃都能夠按照要求做的很好,能夠獲得高分的學生比比皆是。但是在實際籃球比賽中學生不知道怎么把學到的東西運用到實踐中。在教學方法上由于客觀因素的限制,固定時間內進行分解教學,由分解再到完整的動作結合,學生掌握了動作,但運用動作能力差。
2.2排球展示課的誤導
一次聽課中發現了這樣一個情況,一個排球專業的老師上一節排球展示課,這堂小學生排球課中,老師運用了一節課時間讓學生從兩人一組面對面拋球到隔網對拋到比賽再到扣球和攔網。當時看課的我和其他人都很震驚。展示課上老師把一個水平三的學生從拋球教到打比賽這一跨越性的跳躍,沒有人感覺到正常,常態課是不能按照這種思維來上課的,只能說這樣的展示課給常態課一些啟發。
2.3足球展示課的成功
在外出學習中看了一堂小學四年級的足球展示課,這節足球展示課學生就學習一個技術:正腳背運球。課的一開始老師與學生在師生互問互答的對話中融為一體,“老師讓我怎么做,我們就要怎么做”的口號直接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老師通過講解示范動作,通過掛圖讓學生看清楚腳與球的接觸點,再拿一只球鞋去對準足球踢球的位置,讓學生充分知道并看見用腳的哪個部位去踢球,再通過“提、繃”等關鍵詞提醒學生如何做到踢球時穩和準,從兩人一組一人踩球一人正腳背擊球到以老師為圓心圍成兩個同心圓,兩個大圓上的人面對面站立互相正腳背踢球練習,最后穿插跑的素質練習。整堂課緊緊圍繞足球正腳背踢球展開,不僅學生的技術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在體能上也得到了訓練,整節課的練習密度達到了70%左右,這樣的課堂才是學生喜歡而又不失質量的課堂。
3 結果與分析
3.1學以致用是學生最大的收獲
通過籃球老師的教學發現,學生只是掌握了籃球的單個技術動作,在運用上不能得到更好的施展,不能把學到的技術串聯起來,達到運用的目標。籃球學習中明顯可以看出,正常的籃球分解教學時學生通過仔細練習都能掌握單個動作,但在實際運用上不能把動作結合起來,達不到運用于實踐的這一終極目標。顯然這種分解教學是達不到核心素養所要求的綜合運用于實踐的目的。在籃球的教學中務必使學生明確掌握動作之間的銜接運用,做到動作完整法與分解法相結合,通過完整動作進行考核,促進學生對完整動作的整體掌握;這樣才能達成體育核心素養的培養。
3.2創新需要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
在排球課的教學中我看到了創新,這種創新我一直想實踐,至今沒有把握可以成功,原因有二,第一那是一堂展示課,學生是有基礎的;第二我面對的是沒有任何排球基礎的學生,他們拿著排球開心地向天上扔、用手拍、甚至有的用腳踢。這樣的教學方式不能讓學生達到掌握技術的能力,從學科核心素養的角度思考,學生還是得回歸到單個技術的練習中才能穩穩地掌握各項技術,這一堂展示課并沒有帶給我們更好的教學方式,這種教學方式是建立在有技術動作基礎的前提下才能進行,沒有單個技術動作的訓練作為前提,這課不科學。
3.3符合學情的教學是一切的根本
通過足球課的觀摩與展示,老師把符合學生接受能力的正腳背運球從踢球的部位到如何踢再到兩人一組面對面傳接球,使學生從點到線再到面的接觸,不僅體現了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而且也展示了老師在學情分析上的準確性,把握了學生在這個年齡段接受知識及吸收知識的能力,有效地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掌握了足球正腳背踢球這項技術,并且學生在課下能夠完全做出符合足球運動規則的技術組合動作,讓足球技術在學生中真正的落地生根,而不是像排球課那樣只是簡單地通過拋球來進行比賽。體育本身就是以身體運動為手段的促進身心發展的文化活動,學會某項體育運動技術當然是從掌握它的正確技術而開始的。
3.4老師的教學觀決定學生前進的速度
3.4.1老師的態度影響學生的能力
當下的教育仍然處于老師教學生學的模式中,在小學低年級表現的尤為突出。老師的一句話甚至一個行為都是學生學習的榜樣,小學生正處于模仿能力強的階段,他們還沒有形成自己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對老師充滿著無比的崇拜與敬仰,老師的課堂教學動作或者課下老師之間的交流,這些都是他們學習的目標。課間老師交流時,他們會高度集中地聽你與其他老師的聊天,你的言行舉止就是在給他們示范。在體育課上表現的就更為明顯,我上課時偶爾會有一個體育老師過來忽悠我的學生去做游戲,雖然是二年級的小學生,他們是具有對比能力的,他們會輕輕告訴我那個老師不認真上課,經常來搗亂我們的課堂,直至有一次那個老師又過來了,一個學生直接說你又來搗亂了,當時那位老師臉上表情變了,之后再也沒有來我課堂“搗亂”過。總之一個體育老師的教學觀直接決定學生的進步速度。
3.4.2差距源于執著的追求
學生之間的差距有時不容易看出來,通過數據更能判斷。一次學校二年級體育課質量調研讓我開心不已,一校兩區的教學是學校領導比較煩心的事情,為了摸底質量決定抽測兩個校區的二年級學生體育成績,抽到班級的成績對比我驚訝了。就說立定跳遠,我班的學生普遍在在一米四和一米五,而另外一個校區的一個二年級班級立定跳遠成績一米二是普遍的。通過這件抽測小事,我感覺到我天天做的無外乎是大家都能做到的,只是我不厭其煩罷了,我想我得對得起我的孩子們。差距是什么?是來自于自己的每節課的認真與負責,是來自于內心的信念與追求。
4 結論與建議
4.1結論
4.1.1小學體育核心素養的形成依賴于教師課堂教學中的教學方法及有效的學情分析和教材分析。只有準確的進行了學情分析和教材分析,把握住學生的接受能力以及在學習后能把運動技術切實運用到具體實踐中是構建體育核心素養的重要路徑。
4.1.2學生在學習中掌握了運動技術并且可以運用到實際課余生活中是考量教師教學水平的重要標準也是構建體育核心素養的重要支撐。
4.1.3教師的認知能力是構建體育核心素養的重點。教師對一堂課教學的準備以及良好的師生關系體現老師的認知能力。
4.2建議
4.2.1體育老師需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教學目標的設定和學習后的體育知識在實踐中能夠運用。課堂學習的知識在實踐中得以運用是檢驗課堂教學效果的主要標準,是構建小學生體育核心素養的有力保障。
4.2.2好體育教師不但教給學生技能而且能讓學生在實踐中會運用,在實踐中熟練。
4.2.3達成良好的師生關系是促進良好課堂生成的沃土,體育老師應該在良好師生關系的前提下讓知識得以有效傳播。
參考文獻:
[1] 牛超,劉玉振.試論地理核心素養的內涵、特征及其培養策略[J].全球教育展望,2015(12).
[2] 李冬梅.聚焦美術的核心素養與綠色教育[J].新課程(中),20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