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奉娟
摘 要: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國民對于世界財經新聞的需求逐漸擴大,新媒體應運而生,研究財經新聞翻譯具有迫切的現實意義。作者認為財經新聞語篇作為新媒體的一種特殊體裁,既具有一般新聞的特點,又具有獨有的特點,即:新媒體語境與財經新聞語境的雙重制約,在此基礎上以語境理論為指導,探討新媒體語境下財經新聞翻譯的特點。
關鍵詞: 新媒體語境 財經新聞翻譯 翻譯 語境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和經濟全球化的逐步推進,財經新聞報道在我國受歡迎的水平高于以往任何年份,西方發達國家金融、財稅、證券等財經報道早已成了媒體報道的主流內容。特別是2008年以來,由美國的次貸危機導致的全球性經濟衰退成為人們討論的熱點問題。財經新聞在數目上猛增,研究深度也不斷加強。國內外財經報道成了人們了解經濟,或向中國民眾傳遞世界經濟現狀的必不可少的途徑,因此英語財經新聞的翻譯顯得尤為重要。本文從影響財經新聞翻譯的關鍵性條件即新媒體語境著手,討論財經新聞翻譯的影響因素和翻譯技巧。這里所說的語境既指普遍的語言交際語境因素和翻譯語境因素,又指財經新聞體裁本身特有的語境因素。他們相互配合起作用,影響和主導著財經新聞翻譯的過程。
1.財經新聞的新媒體語境
1.1語境
每個人都是用語言進行與其他人的溝通和交流的,這一行為產生的背景往往是在特殊的環境下,這種環境被語言學家稱為語境。波蘭人類學家馬里諾夫斯基(Malinowsky)是最早提出語境理論的研究者,他說:“話語和環境相互緊密地糾合在一起,語言環境對于理解語言來說是必不可少的。”李淑琴和林玉霞認為語境分為兩大類,即語言語境(linguistic context)和非語言語境(non-linguistic context)。語言語境,即上下文語境(co-text),指詞、詞組或句子等語言單位在使用過程中的篇章(context)內語言環境。非語言環境又進一步分為情景語境(context of situation)和文化語境(context of culture)兩類,前者指語言交際活動的話題、時間、地點、場合、參與者等相關背景知識,后者指特定社會的文化、政治、經濟、風俗、宗教等因素(林玉霞,2001;32;李淑琴,2001,42-43)。
1.2新媒體語境
新媒體觀點由Goldmark于1967年提出,此后,伴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萬維網乃至無線網絡興起,新媒體內涵隨之得到不斷的完善與豐富。在傳播形態特點上,新媒體能夠利用新的傳播平臺,整合各傳統媒體各類型信息在新媒體語境下,作者和讀者共同影響新聞的創作,而不同的文化背景、語言使用、政治環境、經濟狀況都是影響原語受眾和目的語受眾不同的因素,因為兩者對新聞有不同的興趣點和期望。交流障礙由此產生,這就需要譯者對原語信息進行刪減或增補達到感受等效的效果。在傳播范圍特點上,新媒體傳播無界限限制;在傳播形式特點上,新媒體傳播互動性強,綜合各類型傳播渠道優勢;在傳播內容特點上,新媒體傳播內容涉獵廣,容量大。
上文對“語境”進行了初步的分析界定,由此得出,在新媒體興起之前,“語境”一詞表示傳統意義上現實中人們交流活動的語言環境,著重描述面對面交流。而當“新媒體”出現后,它打破了傳統意義上現實交流的界限,將人類的交流活動擴展至數字化虛擬空間。新媒體的網狀傳播取代了傳統媒體的點狀傳播,且同時具有傳播主體可變、傳播時間短的優勢,綜合這些優勢,兼具虛擬與即時特點的“媒體語境”才可被構建出來。
1.3財經新聞的新媒體語境
近年來,伴隨著資本市場、金融市場及與投資相關的要素市場的不斷發展,財經新聞逐漸取代傳統經濟新聞的地位,成為報紙雜志、電視新聞等報道的主流內容。在新媒體語境下,人們可以隨時隨地地通過手機、電腦等途徑瀏覽財經新聞,極大地提高處理信息的速率及新聞傳播的廣度。
1.3.1體裁語境
作為一種獨特的體裁,新媒體語境下財經新聞語篇的體裁特征顯著,主要體現在語篇的宏觀布局和組織方法兩個方面。
新媒體語境下財經新聞語篇的宏觀布局主要是指新聞報道一般由標題(headline)、導語(lead)和正文(body)三個部分組成,與紙質版新聞相似。標題是一篇新聞報道的核心,它要以獨具特色的語句結構抓住讀者游移瀏覽的目光,以精練的文字內容告訴讀者某篇新聞的要點;導語是新聞的第一段,是最基本內容的概況和濃縮,一般由一個句子構成,并涵蓋由who(何人)、what(何事)、when(何時)、where(何地)、why(何故)、how(方式)等組成的新聞五要素中的幾個要素;正文則指導語以后的段落,主要以具體、細節的語言來擴展、闡釋導語內容(侯維瑞,1988:248-259)。
新媒體語境下的財經新聞語篇的組織方法指新聞語篇創作過程當中導語和正文間采用的描述方法,主要有三種類型,即倒金字塔描述法(inverted pyramid)、順時描述法(chronological account)和金字塔描述法(pyramid)。倒金字塔描述法是指,一篇新聞報道的語相(graphology)正如一個倒置的金字塔一樣頭重腳輕:最重要的事實在前,最次要的事實在后;順時描述法將新聞報道的事實按時間排序,逐漸進入高潮,適用于復雜事件的報道或者有關系列事件的報道;金字塔描述法同倒金字塔描述法恰好相反,將最關鍵的信息置于語篇的后部,從而創造一種興趣上的懸念(Johnston,1979:182-184)。在這三種方法中,經常出現的是倒金字塔描述法。
財經新聞采用“倒金字塔機構”的主要原因在于,這種結構最符合報道的寫作規律,最有利于記者組織新聞材料,最便于編輯的編改和裁剪,也最便于讀者瀏覽時有的放矢。
除倒金字塔結構外,在財經新聞報道中,還常用編年體、對話體、并列列舉體等。
編年體是按事件發生的時間順序報道新聞發生、發展、高潮和結束過程的新聞寫作體例。其特點是:新聞的展開與事件的發展過程基本重合、故事的高潮大多安排在文章的結尾,行文層次分明,讀者越往后看情節越明晰越有意思。
對話體是財經新聞報道采用人物對話或問答形式展開。其對話或問答的情景有三種:一是新聞人物之間的對話;二是記者與新聞人物之間的對話;三是記者與編輯之間就新聞事件進行的討論,其中以第一種最常見。
并列列舉式是在導語之后把多個重要性相同的新聞事實一一列舉,令讀者一目了然。列舉的方式有多種,可以是幾個平行的段落,可以由星號或者圓點等符號標識出來(劉其中,2009:32-44)。
1.3.2跨語境語篇
財經新聞報道中存在著一種特殊的報道形式,即連續報道或系列報道(follow-up stories)。這是一種追蹤報道形式,主要用于持續報道重大或正在發展中的新聞事件。這類報道形式有利于處理報道的及時性和完整性之間的沖突(張健,1994:58-59)。一組連續報道由若干篇在時間上銜接,邏輯上可能出現逆轉,既相互獨立又前后在某種程度上相互聯系的報道構成。就讀者而言,對其中的某篇報道的理解要放置于前后文相關的語境中進行,后面的語篇是以前面為基礎進行的進一步報道。這種前后相互聯系、牽一發而動全身的語境即大家所說的跨篇章語境。
例如,最近正在進行的中美貿易戰,從2018年3月5日《英語頭條》app以“Trump trade war:China vows relation if tariffs bite”(中國不想跟美國打貿易戰,但絕不會坐視不管)為題首次對此次貿易戰進行報道,在之后的報道中重復提及“中美貿易戰”這幾個隱形信息,如:2018年3月23日的報道“Trump announces $50bn in China tariffs”,譯為:“貿易戰來勢洶洶:特朗普宣布對華加征500億關稅”和2018年3月28日的報道“China considers possible tariffs on $3bn worth of US goods”,譯為“中美‘貿易戰:特朗普追加600億元關稅”等原文中并沒有出現“the trade war between China and the US”(中美貿易戰),但譯者卻在翻譯時進行了增譯,因為有了前面的篇章為前提,讀者理解起來不會產生歧義,這就展現了新聞報道的連續性和跨語篇語境。
1.3.3心理語境
從語用的角度看,傳統財經報道是報道語篇與讀者之間開展的一種間接性的單向語言交際(one-way linguistic communication)。這種交際以信息傳達為主要目的,前者是信息發出者,后者是信息接受者。鄭興東提出:任何高效的報道信息傳播都依賴于報道語篇、作者與讀者之間的互動關系(1999:27-29)。在新媒體語境下,財經新聞可以與讀者進行雙向互動,使新聞語篇與讀者之間形成一種連續性的雙向語言交際,增強新聞傳播的有效性。
在新媒體語境下,影響新聞創作的因素主要有兩個,即作者和讀者。語言、文化、政治、經濟及生活環境等多方面的差異導致原語受眾不同于目的語受眾,導致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受眾在接受新聞內容的興趣點與需求上各不同,最終引發財經新聞信息在國內外傳播過程中產生這樣或那樣的問題,造成各種交流障礙。如在A國家喻戶曉的事件,在B國人們可能一無所知,反之亦然,基于這些原因,財經新聞譯者在翻譯過程中,需要針對上述差異和問題,對原語信息在譯語中做出適當調整。調整的手段包括刪減或增補相關內容,調整的程度由差異的程度和性質決定,調整的目的是使譯文明了易懂,盡量做到使譯文讀者對譯文的感受和原文讀者對原文的感受等效,增強傳播效果,做到有效傳播。例如,把senior China official譯為“中共高官”而不是“中國高官”(道瓊斯全球財經教育資訊平臺“訴訟與爭端”欄目對薄熙來案件的庭審報道),體現了中國語境下職務的政黨性質及表述視角的變化。
2.翻譯語境
2.1翻譯的交際性
翻譯不僅僅是對原文的改寫,更是用目標語將源語準確表達,以便于傳播交際活動的順利進行。關于翻譯的交際性,Nida認為:“翻譯即交際,交際的過程取決于聽/讀者從譯文中獲得的信息”。(1993:116)完整的翻譯過程先后需要三個交際階段;一是譯者與原文作者的交際階段,即譯者瀏覽、理解原文的過程,交際的媒介是原文;二是譯者與譯文讀者的交際階段,即譯者將原文進行翻譯表達和讀者瀏覽與接受譯文的過程;三是譯文讀者與原文作者進行間接交際,這是翻譯的最終目的。按照Burke的修辭學理論,為了使翻譯交際活動取得成功,必須實現兩個層面的統一(identification):首先是譯者與原文作者的統一,即譯文與原文在思想內容和語言形式上的統一;其次是譯者與讀者的統一,這種統一以前一種統一為基礎,要求譯者在翻譯時考慮到譯文讀者的知識結構、價值觀、情感、態度、需要等心理因素,否則讀者將難于理解或接受譯文,從而致使交際的失敗(鄧志勇,1999:22;2000:19-24)。
2.2翻譯語境
自20世紀90年代開始,語境這一語言學概念逐漸植入翻譯研究,由于研究角度和目標的差異,學者們對語境考察的視角和范圍就產生了差異。
Newmark(1991:87)認為翻譯研究中的語境可以分為兩種類型:可見的語言范疇和不可見的語言范疇。從可見的語言范疇上說,詞語是借助搭配,語法作用及其在句子里的詞序而進入語境的。從不可見的語言外的所指范圍說,詞語處于由真實或想象的情境、文化背景、話題和與讀者共有知識所構成的語境中。就財經新聞這種特殊的新聞體裁的翻譯而言,其翻譯語境多為后者,翻譯時要結合相關背景知識,采用專業術語,準確表達。
3.新媒體語境與財經新聞翻譯
對于財經新聞,就信息傳播速度而言,新媒體的傳播速度遠遠快于傳統媒體的傳播速度,而且可以為讀者提供多種獲得信息的渠道。因此,對新媒體語境下的財經新聞翻譯進行研究十分必要。
3.1體裁語境與財經新聞翻譯
英漢財經新聞在語篇的宏觀布局上有相似之處,我們在進行新聞翻譯的過程中首先要遵守這種相同的布局模式,然后按照一般的翻譯原則進行翻譯即可。這里要強調的是,為了突出報道的“真實性”、“客觀性”、和“可信度”,英語新聞通常把新聞出處,即消息的來源作為導語部分(張健,1997:91-92)。這種導語的構成順序通常是概括性消息內容加消息來源。在漢語報道語篇中,消息出處往往置于開頭部分。由此,在翻譯此類英語導語時,要根據上述語序加以調整,使之符合地道漢語的表達習慣。
除了要注意專業詞匯的精準翻譯外,在翻譯英語財經新聞時還要注意詞序的調整。但由于漢英新聞在語篇組織方式上同大于異,因此在進行翻譯時可遵循相同的語篇組織方式。
3.2跨篇章語境與財經新聞翻譯
英語中存在跨篇章的持續報道,對這類特殊的新聞報道模式而言,翻譯主要有三種選擇方法:一是持續法,即同步于國外新聞發布,實時將某一系列或某一話題的每一篇新聞翻譯出來。譯者在翻譯過程中需要以之前報道為基礎,進行跨語境轉換,做好語意銜接工作,幫助譯文讀者更好地理解源語新聞。二是綜述法(黃忠廉,2000:174),即在有關某一事務的系列報道全部完成之后,將該系列報道綜合成一篇總的新聞報道;三是提煉法,即從某一系列或話題報道中選擇其中有代表性的一篇展開翻譯,或選擇若干篇進行編譯、綜合分析,當然譯者也需要依賴于源語跨篇章語境。就翻譯效果而言,第一種方法有利于真實再現源語新聞,表現新聞的真實性與及時性;第二種方法雖然不能及時地對新聞進行報道,但有利于譯文讀者把握新聞的整體性,對新聞進行綜合性理解;第三種方法可以突出重點,在短時間內傳達給譯文讀者最準確有用的信息。
4.結語
本文從新媒體語境的角度探討了財經新聞的翻譯問題,得出的結論是:新媒體語境下,作者與譯文讀者的互動更多,更加突出了翻譯的交際性。并且財經新聞多采用倒金字塔結構,在翻譯時要注意中英文在句法、篇章之間的差異,以及新聞報道的跨語篇翻譯與心理翻譯。
參考文獻:
[1]陳明瑤,盧彩虹.新聞英語語體與翻譯研究[M].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2006.
[2]陳興康.新媒體語境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傳播研究.長沙:湖南科技大學出版社,2015.
[3]陳振光.英語新聞常用詞語的翻譯特點及策略[J].中國科技翻譯,2009(9).
[4]方夢之,毛忠明.英漢-漢英應用翻譯綜合教程[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8.
[5]黃彩梅,李軼圓.淺談新聞英語的翻譯標準[J].中國科教創新導,2010(7).
[6]黃勤.我國的新聞翻譯研究:現狀與展望[J].上海翻譯,2007.
[7]黃奇輔.金融經濟學基礎[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3.
[8]何威.網眾傳播:一種關于數字媒體、網絡化用戶和中國社會的新范式[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1.
[9]劉金龍.英語新聞標題中的修辭格及其翻譯[J].中國科技翻譯,2011(31).
[10]劉全福.英漢語言對比與翻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11]盧衛中.語境對報刊新聞翻譯的制約作用[J].上海科技翻譯,2002(22).
[12]麥玲.從新聞英語的語體特點看新聞英語的翻譯[J].新聞知識,2009(9).
[13]田傳茂,許明武.報刊科技英語的積極修辭及其翻譯[J].中國科技翻譯,2001(13).
[14]譚瑋.中英新聞導語的差異及翻譯[J].中國科技翻譯,2008(15).
[15]王恩冕.如何翻譯英語報刊經濟文章[M].北京: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05.
[16]王惠娟.論英語新聞翻譯中的歸化與異化[J].咸寧學院學報,2010(34).
[17]王瑞玲.新聞標題翻譯的“信達雅”原則[J].中國科技翻譯,2007(51).
[18]夏廷德,馬志波.實用新聞英語翻譯(英漢雙向)[M].北京: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10.
[19]嚴火榮.論英語新聞翻譯中的語境處理[J].北方文學,2012(17).
[20]嚴立梅.從關聯理論的視角看漢英新聞翻譯[D].煙臺:魯東大學,2008.
[21]曾尼.論報刊英語的特點及漢譯[J].新聞界,2000(14).
[22]莊起敏.試論新聞詞匯翻譯中的“功能對等”原則[J].上海翻譯,2005(15).
[23]張引.英語新聞語篇中的名詞化功能及其翻譯策略研究[J].攀枝花學院學報,2010(17).
[24]朱伊革.英語新聞的語言特點與翻譯[M].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