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丁慧 劉喜圓
摘要:創新精神是創新的內在靈魂和動力源泉。高職大學生作為我國人才儲備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創新精神強弱不僅關系到學生個人的成才,也將影響到我國“雙創”事業的發展。通過問卷調查客觀了解高職院校大學生創新精神現狀并有的放矢地提出相應的對策,以期為高職院校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提供有益參考。
Abstract: The spirit of innovation is the inner soul and the source of innovation. The students in vocational colleges, a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part of the talents reservation, the strength of their spirit of innovation is not only matters the individual success, but also has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 development of E&I.; By questionnaire, we objectively get to know the current situation about the spirit of innov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put forward with countermeasures accordingly, so we can carry out the deepening reform in E&I; education.
關鍵詞:創新精神;創新教育;高職;大學生
Key words: the spirit of innovation;innovative education;vocational colleges;college students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8)29-0283-03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指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創新精神是創新的內在靈魂和動力源泉。高校對大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不僅是對建設創新型國家戰略目標的積極響應,也是塑造21世紀創新人才的必有之路。高職大學生作為我國人才儲備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創新精神強弱不僅關系到學生個人的成才,也將影響到我國“雙創”事業的發展。基于這一認識,本文試圖在調查的基礎上,客觀了解高職院校大學生創新精神現狀并有的放矢地提出相應的對策,以期為高職院校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提供參考。
本次調研選取了深圳市高職院校A的在校學生作為樣本,主要通過“問卷星”網站進行了在線問卷調查,由于網站提供了設置選項能夠刪除不合格問卷,因此回收的600份問卷全部合格。參與問卷調查學生的就讀年級分布為:大一學生占32.67%,大二學生占45.27%,大三學生22.06%。創新精神是指人的創新思想觀念、思維和行為方式。創新精神不是單一的某種創新因素,而是因素的集合,是一個完整的結構。[1]在借鑒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本文將從創新情感、創新個性、創新意識和創新意志等四個維度開展高職大學生創新精神現狀的調查。
2.1 大學生創新情感濃厚
大學生創新情感是大學生對于創新活動的感受和評價,是從事創新活動的基礎和前提。具體調查結果見表1。
調查表明,高職大學生整體的創新價值觀正確,創新情感濃厚。90%以上的同學能充分認識到創新的意義和價值,對創新充滿熱情,有將創新意識升華為創新行為的渴望。究其原因,一方面是黨和政府高度重視創新創業,在全國范圍內掀起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浪潮,大學生耳濡目染,充分認識到創新的重要性和意義。其次,草根創業者的成功為大學生樹立了榜樣,激發了大學生參與創新的熱情。第三,高校積極開展創新創業教育,開設通識課程,組織講座,開展創新創業活動等,極大提升了大學生對創新的認知。
2.2 大學生創新個性發展不均衡
大學生創新個性是指具有創新特性的素質集合,可以概括為獨立思考精神、勇于探索精神、批判精神等,這些素質直接決定了大學生能否養成良好的創新精神。具體調查結果見表2。
調查表明,大學生的個性發展并不均衡,既有需要保持發揚的優秀個性,也有需要加強培養的個性。具體表現為:大學生思維活躍,面對問題時勇于嘗試不同的解決方法,探索精神較強;在面對問題和挑戰存在一定的依賴和不自信心理,偏重求同思維,獨立思考精神有待加強;而批判精神和質疑精神則嚴重不足,缺乏問題意識,在學習和知識獲取中常常處于被動接受狀態。分析成因:第一,當代大學生是伴隨互聯網發展而成長的一代,互聯網猶如一把雙刃劍,一方面開闊了大學生的視野,豐富了頭腦,作為一種工具幫助學生在面對問題時不再投鼠忌器而是積極探索、求知;而另一方面,便捷的知識獲取,使大學生對網絡產生了較強的依賴性,缺少獨立思考,不求甚解,“拿來主義”盛行。第二,中國傳統教育注重師道尊嚴,片面地強調教師的權威性,“唯師論”“唯權論”使學生不敢提出問題和發表意見,只把理解與掌握當成了學習的全部使命,漸漸放棄了質疑的權利。第三,傳統教學中,教師多采用灌輸式的教學形式,學生總是被動地傾聽者和接受者,思維長期處于受壓抑、受限制的狀態,久而久之,批判和獨立思考的能力被弱化。
2.3 大學生創新意識不強烈
創新意識是指大學生對創新活動的一種理性的覺識,是促使人們想要創新的一種內部動機和動力,反映學生對創新的認識水平和自覺、主動水平。具體調查結果見表3。
調查表明:大學生普遍具有一定的創新意識,但不夠強烈。僅有34.96%的學生表示一定會參與創新,更多的學生表現出不確定。創新的靈感和想法不可能憑空產生,它們必然來源于對生活的觀察與實踐的積累。然而僅有36.99%的學生表示會經常有意識地發現需求或是問題,說明有相當一部分大學生仍缺乏敏銳發現問題和及時捕捉問題的能力,這嚴重影響創新靈感和思想的誕生,致使創新行動只能是紙上談兵。通過分析,導致大學生創新意識不強烈的原因主要有:第一,大學生創新興趣不足。當代大學生個性分明,興趣多變,其興趣隨時間、環境、心情的變化而變化。這種易變性不僅使大學生缺乏持久的創新興趣,也缺乏創新所需要的耐心和思維。[2]第二,大學生缺少清晰的職業生涯規劃,職業目標不明確,“坐、等、靠”的被動心理嚴重,導致對創新的內部需求和動力不足。第三,傳統教育重知識輕技能,重理論輕實踐的教育模式導致大學生創新能力不足,存在知行差異,大大降低了學生參與創新實踐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2.4 大學生創新意志不夠堅定
大學生創新意志在創新過程中起著穩定、鞏固、保障創新活動進行的作用。它能促使人自覺地確定創新目標,并根據目標的支配,調節行動,克服困難,達成目的。具體調查結果見表4。雖然在兩道問題的調查中,都有接近50%的學生表示會堅持創新活動,但這是一種沒有從事創新活動的“事前主觀評價”,存在對自己創新意志的高估。
所以綜合調查結果,我們可以得出當前大學生的創新意志普遍還是不夠堅定。究其原因:首先,大學生自身缺少意志和毅力鍛煉。當代大學生多為獨生子女,父母溺愛,生活條件優越,衣食無憂,多是在順境中長大,沒受過挫折,導致心理承受力差,意志品質堅持性薄弱。其次,功利主義觀念嚴重。創新本身具有一定的不確定性、不穩定性和風險性,而創新的過程也是十分艱辛的,付出努力也不一定會有收獲。一旦遇到困難,不能獲得預期的收益,很多學生自然而然就會選擇放棄。最后,大學生的各種創新品質是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缺乏創新意識,創新個性發展不均衡,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創新意志。
3.1 完善高校創新教育體系,注重創新精神培養
高校作為大學生學習的主要場所,科學有效的創新教育體系是培養大學生創新精神的關鍵。因此,高校要積極深化創新教育改革,將培養大學生創新精神納入人才培養體系。首先,高校要改革傳統的教育模式,改變“知識本位”的教育理念,全面實施“知識+技能”“理論+實踐”的教育模式,使學習與實踐無縫連接,實現“學中做,做中思,思中創”,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大學生的創新精神。其次,高校要不斷探索新的教學形式,改變單一的“講授式”“灌輸式”教學,根據課程的特點和需要,綜合運行啟發式教學、問題式教學、情景模擬教學和項目演練教學等多種教學方式,營造寬松、包容、平等和互動的教學氛圍,激發學生的想象力、思考力,批判精神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等,使大學生的創新個性得到全面發展。第四,要積極創建“互聯網+教育”的模式,積極開發優質創新創業網絡課程,為廣大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便利。同時,要引導學生科學、合理的利用網絡資源,在借鑒的基礎上融入自己的思考,避免不加思考的“拿來主義”。
3.2 開展創客教育,開辟創新精神培養新途徑
興趣是學習的首要驅動力。創客教育的核心理念就是基于興趣的學習、創新和創造,以及在創造中學習。[3]創客教育是在知趣合一、知行合一、知造合一中培養大學生的獨立思考、敢于質疑、勇于探索、積極實踐等創新型人格特質。可見,開展創客教育是激發大學生創新興趣、培養創新精神的重要載體。高校首先要重視創客教育的作用,在校園內倡導“開源、分享、協作”的創客精神,創建“敢為天下先、寬容失敗”的創新文化,樹立崇尚創新的價值觀。[4]其次,高校要將創客教育融入到人才培養體系中,依托科技社團開展相關創客活動,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將創意變成現實,逐漸養成樂于創新、敢于創新的意識和勇氣。最后,高校要積極建設創客空間,免費向全體學生開放,為學生提供學習、實踐、創造的場所,促進知識分享、跨界協作以及創意的實現,打造創客、創新、創業、創投的“四創”服務鏈條,開辟創新精神培養新途徑。
3.3 做好職業規劃,加強大學生創新精神的自我培養
創新精神不僅依賴于學校的教,也需要學生的自我養成。首先,大學生要根據自身興趣和優勢制定職業生涯規劃,確定人生發展目標,從而激發追求高層次的人生需要,努力成長為符合時代發展要求和國家發展需求的創新型人才。其次,大學生要自覺學習創新創業所需的綜合知識,要主動關心前沿的科學技術發展,關注創新創業政策,分析創新創業案例,培養自己獨立思考能力和思維遷移能力。最后,大學生要積極主動地參與學校的科技社團、頂崗實習和社會調查等活動,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學習與生活相連接,在實踐中培養自己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磨練意志,樹立信心,從而培養良好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
[1]秦虹,張武升.創新精神的本質特點與結構構成[J].教育科學,2006(22).
[2]鄭景丹.大學生創新意識培養研究[D].中北大學,2016.
[3]趙曉聲,司曉.創客教育:信息時代催生創新的教育新形態[J].電化教育研究,2016(4).
[4]楊岸.眾創時代大學生創客教育的發展對策研究[J].價值工程,201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