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鴻雁
摘 要:目前,農村初中語文教學現狀不容樂觀,教師教法呆板單一,效率低下。因此,農村初中語文自主性學習能力的培養研究顯得尤為重要,這就要求教師積極探索,引導農村初中生開展自主學習,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語文的能力,提高學習效率,使課堂充滿朝氣,煥發出新的生命力。
關鍵詞:農村初中語文;自主學習;能力培養
在農村中學十四年的教學及參加中考語文閱卷的經歷,我感到農村初中學生與縣城的學生在語文科上不單是成績上的差距,更有學習能力上的巨大差異。于是我對農村初中生學習語文的一些不良現象和改變辦法進行了思考,把這些心得寫出來,請大家指導。
一、農村初中學生學習語文的一些不良現象
(一)對語文不重視
語文是主科,是各學科的基礎,這一點農村初中生很清楚,但是對語文的學習認識就是識字,字認得了,文章就懂得了,語文就學會了。
(二)語文基礎不扎實
一大部分學生寫字不認真,甚至認不清楚。錯別字多,語句不通順。至于作文,一寫起來就愁眉苦臉,搜腸刮肚,一節課過去了,還只是寫了一個題目。
(三)語文課外讀物少
少見學生有靜下心來看看課外書,我校的圖書室圖書不多,管理人員兼職,圖書室的作用微乎其微。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提出“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種學習方式絕不是對被動、封閉、接受性的學習方式的一種修正與補充,而是一種學習理念上的根本性轉變。對此,我們在教學實踐中就要運用這種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來促進學生的學習,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
二、農村初中語文自主性學習能力培養的一些嘗試和探索
(一)課前預習中體現自主的學習方式
語文課的預習最為重要,預習的過程其實就是學生自主學習的一個過程,也往往體現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習慣及學習態度。農村學生預習時條件有限,做不到上網查詢,工具書也比較缺乏,所以我在教學過程中,主要采用五遍讀書法。
第一遍,感知課文,讀的時候,解決生字、生詞、文學常識,主要的閱讀對象是課文和注釋。
第二遍,精讀課文,畫出自己覺得重要和精彩的字句。
第三遍,讀單元提示、預習提示、課后練習,結合課本上的要求,盡己所能地試著完成這些任務,不能完成的要以問題的形式寫在相應的書頁空白處。
第四遍,再次精讀課文,主要記錄自己的心得體會,其實每一次讀文都有這方面的記錄,但這一遍是重點突破。
第五遍,閱讀的對象和第三遍相同,主要是學生簡單地分析寫作亮點。
其實,這種自主學習的方式最能促進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不需多少交流,主要是埋頭思考,而且有針對性地學習。用“五遍讀書法”學習,學生學得明白、學得自覺、學得自主,學習普遍有興趣,效果好。
(二)課堂學習中體現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課堂是生生交流、師生交流、生本交流、師本交流的重要場所,許多在課前預習解決不了的問題都要在課堂通過交流的方式探討完成。合作形式有小組合作、班級大組合作、師生整體合作等。
第一,生生交流,就是小組內一學生提出預習中出現的問題,組內其他學生幫助解答。
第二,師生交流,其實也就是大組交流,老師參與。通過第一次合作小組交流,同學們已經找出有價值的問題,形成自己的小組觀點,現在通過大組交流,更能明確探討中形成的觀點看法。
第三,生本交流,針對討論中出現的觀點看法,還是要通過教材解決,形成語言文字,形成論點論據。比如《狼》中屠戶的勇敢機智、狼的貪婪狡猾,就要通過分析文本中寫屠戶和狼動作行為的語句去體會。
第四,師本交流,教師在課堂中關注那些有獨創性、新穎性的問題,再一次引導學生關注,并且通過對書本的交流上升到理性認識。如《秋天的懷念》中菊花的象征意義就是要教師通過教材引導歸納。
(三)課后學習也能體現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溝通課堂內外,充分利用學校、家庭和社區等教育資源,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課后學習是溝通課內外學習的重要途徑,也能體現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第一,課內拓展性的語文學習,就是圍繞具體的語文學習目標,將課內外有機結合起來。例如,上到《誡子書》一課時,可以介紹有關諸葛亮的智慧故事,可以介紹歷代文人對諸葛亮的評價,這樣可以利用這些資料充分感受到諸葛亮的智慧和為人。
第二,課外名著的閱讀。《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推薦的名著,質量相當高,如果不加以引導,閱讀效果還是不好。通過名著的閱讀,學生就能進行自我教育。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中說:“一個少年,只有當他學會了不僅仔細地研究周圍世界,而且仔細地研究自己本身的時候;只有當他不僅努力認識周圍的事物和現象,而且努力認識自己的內心世界的時候;只有當他的精神力量用來使自己變得更好、更完善的時候,他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人。這里說的就是學生在精神生活的一切領域里的自我教育。”
那么,如何促進學生的閱讀呢?一是制訂課外名著讀書計劃。二是開展讀書征文活動。三是把閱讀和摘抄結合起來,有計劃、循序漸進地讓學生抄一些格言名句、精彩語段。每一項活動都給予適當的精神獎勵和物質獎勵,營造讀書的氛圍。
總之,語文自主學習方式貫穿在整個教學過程的始終,是學生語文素養提高的必要過程,更是學生成長的必然舉措。在近幾年的教學中,始終堅持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贏得了學生的贊賞,更得到了學校及社會的肯定。
注:本文系甘肅省臨夏州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課題《農村初中語文自主性學習能力培養研究》研究成果。立項號LX[2017]GH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