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俊林
摘 要:“課堂”是教育的主陣地,如何利用這一主陣地打造高效課堂,從師資培訓的角度談了幾點指導性意見。
關鍵詞:初中語文;高效;情境;合作;閱讀
“學與不學,分數就在哪里,不增不減。”這句看似玩笑的仿句,是語文學科低效課堂的真實寫照。作為進修校的師資培訓者,我以為:語文學習雖然是慢功夫,但只要學生每節課都學有所獲,那么就一定能夠進步和提高。如何提升教學質量、打造高效課堂,是我們進修校在師資培訓中必須研究的問題。
一、認真備課,精心設計教案
好好備課是好好上課的前提和基礎,深入鉆研教材,精心設計教案,才有可能有備無患。一線教師要想提高教學效率,在備課中最起碼要備好四個方面:
1.中考考綱和教學大綱:隨著新課改的大力推進,中考考綱和教學大綱也在逐漸修改和完善。綱舉目張,研究教學就必須先研究大綱,并以此來指導具體的教學實踐。
2.學科教材:把握教材,了解知識能力體系和編者意圖,把握單元教學目標,確定每篇課文的教學重點和課時目標。語文教學涉及字、詞、句、段、篇等,內容龐雜。因此,每節課要有側重,突出重點才能事半功倍。
3.教學方式方法:不同的教學內容,采用的教學模式和方法各異。我們教師平時就要做一個善于學習的人,學習新課改的教學思想和理念,在備課時才能靈活運用。
4.把握學情:要研究學情,知道學生目前的認知水平、接受能力和自學能力,從而設計出激發學生興趣的教學方案。
二、創設情境,發揮情境作用
語文教學的核心是“境”的創設與“情”的激發。因此,我們要善于創設教學的“境”,以激發學生的“情”,這其實就是情境教學。情境教學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作用體現在教學活動的各個環節。
1.創設情境,導入課文教學。上課伊始,要想迅速吸引學生眼球,最好創設一個生動優美的情境,再配一段巧妙的導語,引導學生進入課文所展示的境界。這樣就拉近了學生與文本的距離,最快實現學生與作者心靈、情感的溝通。
2.進入情境,激發情感體驗。初中語文教材,文質兼美、情感豐富,特別適合開展情境教學。比如《背影》中的父子情、《藤野先生》中的師生情、《一面》中的戰友情等,無一不在學生心中激起強烈的情感回蕩。教材中這些感人故事就是誘發學生心中之情的情境。我們教師要著力引導學生融入情境,喚起他們的情感體驗,培育他們的高尚情操。
3.跨越感性,進行理性分析。閱讀教學的最終目的是讓學生由情感的體驗進入理性的思考,從而掌握知識與方法,對作品進行個性化的解讀。當學生進入某一情感體驗的境界,我們還要適時引導學生進行理性思考,從感性的體驗層面深入到抽象的理性思考,進而對作品有自己的理解與評價。
4.再創情境,延伸探究觸角。一節優秀的語文課,不單單是在課堂結束時解決了一些問題,還要留下更多的問題。學生帶著問題進課堂,帶著更多的問題出課堂。這是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延續,也是下一個新內容的開始。這就需要我們在課堂上再創情境,激發學生繼續探究的欲望,從而將語文學習延伸到下一課、延伸到生活中去,讓語文教學真正實現“大語文”的理想。
三、自主合作,配合學法指導
新課改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離不開教師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比如:在課前預習—課內探究—課后幫教的教學模式中,要指導學生做好課前預習,學生只有明確了學習任務,把握了重難點,在探究交流時,才能有針對性地解決這些疑難。
比如:文言文教學要強調學生多讀,多讀才能理解句意、梳理結構、分析感情、把握內涵。畢竟“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在誦讀指導中,將自讀、范讀、分角色讀、斷句法、填空法等方式綜合運用。為了增強教學的效果,要求限時完成學習任務,并進行不同形式的小檢測。比如:用多媒體課件檢查學生對文言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或者學案檢查法,學生通過導學案完成預習和自學環節,將學習過程中收集到的問題提出來,小組合作互助;還可以讓學生分組翻譯文言句子和片段,有疑難合作研討,再解決不了的,提出來師生共同解決。
四、分層訓練,提升閱讀能力
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頭戲。從中考應試的角度講,語文試卷一般分為語基、閱讀、寫作三大塊。通過閱讀既能積淀語文基礎知識,又能促進寫作。從人文教育的角度講,閱讀溝通了人的心靈,豐富了人的文化積累,發展了思維和語言。學生通過閱讀,能夠提高感受理解、鑒賞評價、表達交流、處理信息等方面的能力,并且能夠接受美的熏陶,提高自身修養和情趣品位。
閱讀教學中,要合理安排,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地對學生進行閱讀指導和訓練:
1.感受性閱讀。這是淺層的閱讀。通過朗讀、快讀、細讀等方式,讓學生先感受文章的大體內容和作者的心靈情感。
2.理解性閱讀。在感性閱讀的基礎上,聯系作者和主人公所處的時代,分析主人公的形象,領悟作品主旨和作者的寫作意圖。
3.鑒賞性閱讀。這是較高層次的境界。要引導學生進入“語文”的勝境,鑒賞性的閱讀可以學習作者的觀察視角、認識方法及謀篇布局。這就要求教師引導學生將思維的觸角深入到文章內部,將學生“讀”與作者“寫”融合在一起,從而更深入地感受和領悟。
4.比較性閱讀。這是創造性的閱讀。不同文章有不同的特點,即便是同類文章,其題材和構思也有差異。因而指導學生通過比較性閱讀,學會“同中求異”“異中求同”,歸納共性,總結規律,提高辨識和鑒賞能力。
進修校對初中語文教師的培訓,應多從解決教學中的實際問題出發,運用新課改的理念,在內容和形式上進行改革和創新,提升教師綜合素質的同時,促進語文教學的穩步、高效發展。
參考文獻:
姚進.情景教學法在初中語文課堂中的應用[J].新課程學習(學術教育),2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