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茂蓮
摘 要:小學語文作為一門基礎性學科,對于學生文字運用能力、語言表達能力以及綜合素質的發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寫作又是語文教學工作中重要的組成內容?;诖?,教育工作者對小學語文教學以及小學語文作文教學采取了一系列的強化措施,課外閱讀就是應用最為廣泛的一項措施。對課外閱讀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的重要性進行深度剖析,以期能夠為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課外閱讀;小學語文;作文教學;重要性
寫作是一個完全利用文字語言表達觀點、陳述事件的重要表現形式,需要學生具有一定的文學基礎才能夠在寫作中表現得行云流水[1]。在以往的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活動中,受應試教育觀念的影響,教師將教學重點放在了理論知識與寫作技巧等方面,從而忽略了對小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當下,隨著素質教育的普及,教師必須轉變教學思維,加強對學生文學素養的提升,課外閱讀則有利于學生寫作興趣的培養,有利于學生寫作素材的積累,更有利于情感表達能力的提升。
一、開展課外閱讀有利于培養學生寫作興趣
小學生的思維、心智發育都處于剛剛起步的階段,其自身約束能力也較差。但是這個階段的學生對新鮮事物具有很強的好奇心。因此,在開展寫作教學時必須加強對學生寫作興趣的培養,從而激發學生對語文學科的積極性。對于課外閱讀的選擇,應當符合小學階段學生的認知水平、興趣特點以及思維模式。對于小學低年級學生來講,在課外閱讀書籍的內容上以童話故事為主,通過形象生動、活潑有趣的卡通人物形象吸引小學生的閱讀興趣,豐富他們的想象力。而針對小學高年級學生而言,在課外閱讀書籍的內容上可以選擇一些成語故事、中外名著等。長此以往,為寫作興趣的培養奠定堅實的基礎。同時,在開展課外閱讀的同時,還要引導學生對課外書籍中的好詞佳句進行摘抄學習,學習書籍中的寫作技巧,從模仿到運用,循序漸進。
二、開展課外閱讀有利于學生對寫作素材的積累
小學生在進行寫作時要想寫出來的文章有深度,那么就必須要加強學生對寫作素材的積累。而課外閱讀是學生進行知識儲備、素材積累的重要手段。通過課外閱讀不僅能夠開闊學生的視野,增長學生的知識,還能夠提升學生的語言水平,增強文學素養,使作文內容更加生動、飽滿。學生在開展課外閱讀過程中,書籍內容在潛移默化中存儲到了學生的頭腦中,只要稍加引導,就能夠將好詞、好句、好段靈活運用到自己的文章中形成自己的語言和思想。同時,在一定程度上大量的課外閱讀還能夠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使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自主思考,這對于學生今后任何學科的學習都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當前,通過對小升初考試的調研發現,寫作題目與寫作要求越來越新穎,形式復雜多變,這就要求學生必須跟上時代的發展,對作文素材進行長期積累,這樣才能更好地利用素材進行寫作[2]。因此,要求學生養成課外閱讀習慣是開展語文作文教學的基礎,是提高寫作教學質量的關鍵。結合教學實踐,我要求班級學生每天利用早讀時間進行半小時的課外閱讀,學生可以自由選擇閱讀形式,可以是自己閱讀,也可以是小組探討。同時,我再從旁引導,協助學生一起對課外閱讀的內容進行整理歸納,從而形成自己的素材資料。當然,在課外閱讀過程中還要注重閱讀形式,要對文章中的句型、情感進行分析,從而形成有效閱讀,促進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
三、開展課外閱讀有利于學生寫作技能的提升
課外閱讀不僅可以拓展學生的視野,更重要的是通過模仿、轉變、運用,將別人的寫作技巧、寫作思維通過思維轉換,變成自己的知識,從而切實提升學生的寫作技巧。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要求學生不停地進行寫作練習,卻不注重學生對文學素養的積累,肚里無墨何以成佳作。比如,在進行“美麗一角”寫作教學活動時,其主要教學目的是提升學生對景物的描寫能力,運用各種詞匯、文字對景物進行描寫,展現景物的特點。為了幫助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這種寫作技巧,我課前要求學生對《天壇》《頤和園》這樣描寫景致的文章進行閱讀,對文章里面對景物描寫的句子進行摘抄,并思考這樣描寫的妙處何在。讓學生對空間概念和時間思維有初步的認知,進而在自行對景物進行寫作的過程中,能夠巧妙運用文章中細節描寫的技巧,對自己的文章進行潤色,從而將景物的特點真實、透徹地表現出來,讓讀者能夠有身臨其境的感受。
總而言之,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課外閱讀具有不可比擬的作用,對于小學生文學素養、寫作技巧的提升都有著重要的影響。而作為小學語文教師,必須要讓學生充分意識到這點,培養學生課外閱讀習慣,結合實際,開展一些課外閱讀活動,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逐步提升小學生語文寫作技巧。
參考文獻:
[1]王鳳玲.研究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素材積累途徑[C].世紀之星創新教育論壇論文集,2016.
[2]吳先志.借助課外閱讀提升小學語文課內外銜接的策略探究[J].新課程(上旬),2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