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成
摘要: 列車運行圖不僅是日常指揮列車運行的基礎和重要依據,而且也是保證行車安全、改善鐵路技術設備運用、加速機車車輛周轉、提高鐵路通過能力和運營工作水平的強有力工具,是保證鐵路各部門協同動作、密切配合的基石。因此,正確編制與嚴格執行列車運行圖直接關系著整個鐵路運輸工作的質量,具有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
Abstract: The train chart is not only the basis and important basis for the daily command of the train operation, but also a powerful tool for ensuring the safety of trains, improving the use of railway technology and equipment, accelerating the circulation of locomotives and vehicles, improving the ability of railways to pass and operating, and it is also the cornerstone for guaranteeing coordinated actions and close cooperation among all departments of the railway. Therefore, the correct preparation and the strict implementation of the train chart directly affect the quality of the entire railway transportation work, which has extremely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關鍵詞: 運行圖;編制;通過能力;思考
Key words: operation diagram;preparation;ability;thinking
中圖分類號:U292.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8)26-0217-02
1 《技規》(普速部分)對列車運行圖編制的要求
“第225條列車運行圖是鐵路行車組織工作的基礎。所有與列車運行有關的鐵路各部門,必須按列車運行圖的要求,組織本部門的工作,以保證列車按運行圖運行。”
列車運行圖應根據客貨運量、區段通過能力等因素確定列車對數,并符合下列要求:?譹?訛列車運行、車站間隔、技術作業等時間標準;?譺?訛迅速、便利地運輸旅客和貨物;?譻?訛充分利用通過能力,經濟合理地運用機車車輛和安排施工、維修天窗;?譼?訛做好列車運行線與車流的結合;?譽?訛各站、各區段間的協調和均衡;?譾?訛合理安排乘務人員作息時間。機車周轉圖應與列車運行圖同時編制。[1]
2 列車運行圖鋪畫原則
列車運行圖的編制工作是一個相當復雜的過程。當前,隨著我國鐵路的企業化轉變和新技術、新裝備的投入使用,使鐵路的調圖工作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鐵路的調圖工作不再像以前一樣。調整周期從以往的1-2年一調變為彈性調整,主要是為了適應鐵路運輸市場貨流、客流季節性變化和新技術裝備的投入使用,調圖工作更加地靈活機動,這樣的調整有利于鐵路運輸經營開展和效率提升。
目前運行圖編制工作主要是在總公司統一領導下集中完成的,個別較小的調整可以根據總公司要求分散完成。列車運行圖(線)鋪畫原則上采用先客后貨、先快后慢、先直通后管內、先編初步方案在鋪畫詳圖的方法。這種方法在鐵路運行圖鋪畫編制工作中已成熟運用多年。[2]
《技規》225條最后一段提出“機車周轉圖應與列車運行圖同時編制”的要求,原因是機車供應應與運行圖列車對數相匹配,否則就不能實現按圖行車的目的。機車周轉圖體現和反映的是區段機車的運轉制度和乘務方式,根據列車運行方案編制的列車運用工作計劃。
3 列車運行圖質量指標
列車運行圖在很大程度上反映著整個鐵路行車組織的水平,提高列車運行圖編制水平,就可以在改善對旅客的服務、加速貨物送達,擴大鐵路在運輸市場上的競爭優勢,以及改進機車車輛運用和更好的利用區段通過能力諸方面獲得顯著的經濟效益。
運行圖主要質量指標:
①列車旅行速度:機車牽引列車區段內的平均速度。V旅=L區段/(∑t+∑t停)
②機車全周轉時間:機車在一個牽引區段內往返一次平均消耗的時間(小時)。
T全=T折+t折+T旅+t機
③機車日車公里:平均每臺機車在一晝夜內完成的走行公里數。(公里/臺.日)
S日=24/T全×2L區段
4 通過能力計算及影響因素
鐵路通過能力主要分為車站通過能力和區間通過能力,在這里主要以平行運行圖為例說明通過能力計算及影響因素。
平行運行圖是其他運行圖鋪畫的基礎,平行運行圖區間通過能力應分別對區段內每一區間計算,列車運行時分最長的區間則為該區段的限制區間,組織好限制區間過車對區段通過能力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運行圖中循環出現的一組列車占用區間的時間叫做運行圖周期(T周),在一個區段內周期最大的一個或幾個區間為通過能力限制區間。
平行運行圖通過能力計算公式:
N平行 = (1440-t空隙)*K周/ T周
t空隙-施工維修天窗、網檢等時間
K周-一個運行圖周期內鋪畫的列車對數,單線鐵路通常取1(對)。
分析:t空隙越大,通過能力越小;T周越大,通過能力越小。
因此,要使通過能力最大化要綜合利用好施工、維修天窗,減少浪費;同時合理安排列車運行計劃,緊盯列車運行,壓縮區間運行時分,更不能浪費限制區間通過能力增大區間列車運行周期。
下面以集團公司寶成臺2015年基本運行圖為例說明通過能力計算過程。
寶成臺列車運行圖如圖1。
寶成臺限制區間周期:(觀音山-青石崖)如圖2。
根據列車實際情況:
旅客列車區間往返時長:T周期=34min,
貨物列車區間往返時長:T周期=38min。
那么,取該限制區間平均周期為T周期=36min,維修天窗按90min來計算限制區間通過能力:
N=(1440-90)×1÷36=37.5對。這個數據與2015年寶成臺基本列車運行圖鋪畫列車對數相一致。
5 列車運行圖編制建議及思考
5.1 提出本問題的原因及意義
在十年的調度工作中,遇到了很多不同類型、不同方向的問題,也積累了一定的工作經驗,特別是對自動閉塞區段雙線平行運行圖的鋪畫和能力利用有了一定的體會,同時也認識到了其中存在的一些問題。這些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調度指揮工作,阻礙了列車運行圖的利用率,制約了運輸能力的進一步提高,造成了通過能力浪費。這些問題的優化對更好的實現按列車運行圖行車,保證區段通過能力,特別是當列車運行秩序發生波動偏離運行圖時,可以更快、更好地恢復列車運行秩序,在保證列車運行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挖潛提效。
5.2 目前存在的問題
①貨物列車在同運行一區段、同一運行方向上列車運行圖鋪畫未考慮不同機型牽引能力和牽引限制問題,運行圖規定的運行時分部分機型實現不了,與實際有差距。
②部分不同方向到達大型客運站(區段站)的兩列旅客列車發車間隔時間過大(大于區段的列車追蹤時間),但間隔時間又不足以加開一列貨物列車。
③編制平行列車運行圖時沒有全面考察區段現有的行車設備條件對運輸生產的制約。
④在不同方向的客車密集到達客運站時,未充分考慮到發線的接車限制、接發交叉和機車換掛及出入庫對運輸組織和通過能力的影響,造成列車很難按運行圖的規定執行。
5.3 改進方法
①在設定區間運行時分時應盡可能考慮本區段的機型狀況,做有一定的預留,避免因貨物列車運行時分定位不準對旅客列車造成的影響。
②在對不同方向階梯到達客運站(區段站)的旅客列車,出發時分做到緊密接續,這樣在一組追蹤列車前后的運行圖能力就能更充分地利用,同時也給列車調度員的決策與指揮帶來了很大方便。
③編制列車運行圖時應充分考慮現有設備條件對運輸組織的限制,抓住主要制約因素,排除理論上看似可行而實際執行不了的東西,從而使列車運行圖切實可行,提高兌現率。
④在鋪畫大型客運站(區段站)旅客列車運行圖時,要全面考慮股道運用的特點,多利用平行接發,將換掛機車的列車安排在合理股道,減少不同方向的列車接車交叉,因為交叉接車不利于能力的利用,也與安全管理宗旨相矛盾,增加了安全風險。
在充分思考以上幾點問題的同時,應定期對區段、車站的通過能力進行查定,合理確定客貨列車的追蹤間隔時間和各類技術作業時間標準,因為追蹤間隔時間對雙線平行追蹤運行圖的通過能力具有決定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中國鐵路總公司編.鐵路技術管理規程.普速鐵路部分[M].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2014.
[2]佟立本主編.鐵道概論[M].五版.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