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建青
摘 要:在兒童運動興趣、習慣和技能等養(yǎng)成的關鍵期進行足球培訓,會使兒童的各方面素質得到更全面的發(fā)展。我們常說凡事從娃娃抓起,因此幼兒足球的啟蒙教學顯得尤為重要。幼小銜接階段是學生身體素質發(fā)生小質變的重要時期,在這一階段打好基礎才能為今后的校園足球輸送中堅力量,使我們的校園足球得到更長遠的發(fā)展。
關鍵詞: 校園足球;啟蒙教學;幼小銜接
中圖分類號:G633.9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5-2410(2018)06-0063-02
校園足球是我國足球運動發(fā)展與普及的重要組成部分,校園足球要想快速開展,基礎的夯實是重中之重。如果大學是樹冠的話,那么中小學便是樹干,幼兒園自然就是樹根了。如果能從幼兒園階段開始有意識地進行足球普及工作,讓足球的幼小銜接良性發(fā)展,為中小學提供更多身體健康、足球基礎良好的優(yōu)秀隊員,這樣必然逐漸擴大校園足球的普及與選材面,也可以日益提高校園足球的技術水平。
在幼兒園階段進行足球技能培訓,其核心價值是在心理與性格方面讓孩子們變得更加快樂、堅強、勇敢、團結。其次才是身體方面的變化,比如身體更加健康、頭腦更加聰明靈敏等。
一、幼兒園階段開展足球啟蒙的重要性
學習足球在什么年齡段開始比較好?這是很多家長關心的問題。國內的足球運動員一般都是在小學階段才開始接受系統的足球訓練,如筆者所在的蘇州高新區(qū)東渚實小便是從一二年級開始在體育課上普及基本的足球課程。反觀我們的近鄰日本,兒童從6歲起就已被納入由日本足協官方制定的青少年足球培訓大綱體系。而世界足球勁旅德國的兒童,甚至從4歲起就可以在社區(qū)接受系統的足球普及教學。
為什么這些足球發(fā)達國家從幼兒園階段便有意識地導入正規(guī)、系統的足球教學?難道只是為了提前學習足球,增加球齡這么簡單嗎?
有關研究表明,人的身體能力發(fā)展速度既不是勻速的,也不是均衡的,有時快,有時慢。在某些特定時期內,人對外界刺激的變化特別敏感,容易接受特定影響而獲得某種能力。科學家把這種現象稱為能力發(fā)展的關鍵期,或稱能力發(fā)展的“敏感期”“最佳期”“窗口期”。
兒童在幼小銜接階段的6~7歲,恰恰是速度與靈敏度等身體素質發(fā)展的關鍵期。如果足球運動可以在幼兒園階段便進行系統的普及與教學,學生們通過科學的足球訓練,不但可以獲得快樂的心情、開朗的性格,還可以在身體發(fā)育的“關鍵期”抓住時機,為后續(xù)階段的學習與足球訓練打下非常良好的基礎。
二、如何開展足球啟蒙教學
通過實踐觀察,筆者認為幼兒園學生在足球訓練時缺乏注意力、喜歡游戲等一些特點值得基層教練員去重視,以便更好地開展針對幼兒園學生的足球教學工作。同時,基層教練在幼兒園階段的教學中,還應注意一些技巧與要領。
1.鼓勵:鼓勵是除了不斷成功以外,另一種培養(yǎng)自信的重要手段,但是如何鼓勵則需要注意方式方法。譬如“你好棒啊!”“你做得很好!”并不能總是調動起他們的注意力與信心。孩子們在什么環(huán)節(jié)做得好,什么環(huán)節(jié)可以做得更好,然后用言之有物的夸贊,會使得你的鼓勵話語更有針對性,從而讓孩子相信你是真的在鼓勵他。教練可以嘗試這么表揚孩子:“你今天的好幾次防守解圍真的非常好。希望明天能看到你還能這么認真和努力。對了,盡量不要去踢對方同學的腳,可以嗎?”
2.幽默與想象力:小朋友對事物和規(guī)則的理解有限,并且無意記憶比較多。因此我們上課的時候完全可以把小朋友感興趣并熟悉的情境帶入足球教學中。比如把隊員當作小兔子,訓練場地就是森林,足球就是胡蘿卜,大家都要把場地中間的“胡蘿卜”運回自己的地盤,如果足球運出界了就是“胡蘿卜”掉下來摔壞了。如果基層教練有想象力的話,枯燥的足球訓練就可以變成無數有趣的場景。
三、足球教學的幼小銜接
國外成熟的實踐理論一般認為,小學低年級主要以個人技術為主,鼓勵一對一突破,鼓勵進攻與過人,中高年級以局部技戰(zhàn)術為主,開始提倡合理傳球,鼓勵與隊友的團隊配合,通過合作來進行進攻或防守。但是在實踐中,筆者發(fā)現學生由于相對于國外同齡人而言接觸足球時間過晚,錯過了身體發(fā)育的“關鍵期”,導致在球性球感的基礎訓練等方面已經嚴重落后于國外的同齡人,而學生中普遍出現身體的協調性、反應速度等多方面的不足。
因此,在幼兒園階段,我們要進行相適應的足球教學內容,通過科學的手段,循序漸進地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與足球技能,為小學階段打下堅實的基礎。
1.幼兒園小班應以足球游戲為主,通過設計引導,讓幼兒用身體觸球、夾球、拉球等去完成各類游戲,逐漸培養(yǎng)幼兒用腳踢球的習慣以及運動習慣,產生對足球運動的良好興趣。
2.幼兒園中班在足球游戲的主題中,開始需要引入例如踩球、盤球等球性球感的基本足球技能訓練,通過游戲逐漸培養(yǎng)幼兒的控球能力、腳部的靈活性與平衡性、協調性。同時培養(yǎng)幼兒思維的靈活性與創(chuàng)造性。開始引入競爭與輸贏的概念。
3.幼兒園大班的足球教學中,除足球游戲外開始設計運球過人、射門、兩人傳球等足球比賽實戰(zhàn)中需要的基礎技能,開始進行二對二、三對三的小范圍足球比賽,開始培養(yǎng)幼兒比賽的意識與能力,包括逐漸培養(yǎng)幼兒的團隊意識、集體榮譽感、戰(zhàn)勝困難的勇氣等。
通過在幼兒園階段的系統教學,當學生們進入小學階段時,小隊員們已經具備了較好的球性球感技能與良好的協調性、柔韌性、平衡性等身體素質,了解了足球基本規(guī)則,掌握了簡單的比賽能力,他們從身體到心理上都已經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由幼兒園階段開始,基層教練們耐心細致地做好足球啟蒙工作,讓更多的孩子在身體發(fā)育的“關鍵期”接受系統科學的足球教學,讓更多的孩子感受到足球帶來的體育之美、運動之趣,才能建立起堅實厚重的足球人口基石,并源源不斷地輸送身體與技能具備良好基礎的優(yōu)秀隊員。
參考文獻:
[1]殷紅博.幼兒關鍵期足球[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集團,2013.
[2][比]約瑟夫.施奈耶斯.德國青少年足球訓練教程[M].北京:華夏出版社,1999.
[3]DokoKokovic.青少年足球執(zhí)教手冊[M].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