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顏 郭元新
摘要:我國應用型本科院校面點教師發展面臨諸多問題,包括教師數量不夠,教學任務繁重;教師實踐能力不強;師資結構不合理;重視科學研究,忽視教學技能;教師自我提升意識薄弱;培訓形式化,力度不夠;教學能力評價體系不健全,激勵機制不完善等。對此,本文提出增加教師數量,提高教師質量,優化人才結構;合理安排培訓內容,豐富激勵制度,促進教師實踐能力提升;自我反思,自我提升等路徑,以期為面點教師教學能力的提升探索新途徑。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pastry teachers in China's applied undergraduate colleges faces many problems, including insufficient number of teachers, heavy teaching tasks, weak teachers' practical ability, unreasonable structure of teachers, emphasis on scientific research, neglect of teaching skills, weak awareness of teacher self-elevation; formalization of training; imperfect evaluation system of teaching ability and incentive mechanism. In this regard, this paper proposes to increase the number of teachers,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ers, optimize the structure of talent; reasonably arrange training content, enrich the incentive system,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teachers' practical ability; self-reflection, self-improvement and other paths, with a view to improving the teaching ability of pastry teachers.
關鍵詞:高校;面點教師;教學能力
Key words: university;pastry teacher;teaching ability
中圖分類號:G6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8)27-0217-02
1 應用型本科院校面點教師發展背景
目前應用型本科院校中,面點類專業課程主要有《食品工藝學》、《焙烤工藝學》、《糧油食品加工學》、《面點工藝學》、《中國名點》、《西式面點工藝》等。盡管提法有所不同,但內容基本上分為《中式面點制作》和《西式面點制作》兩大部分。
其中,面點類課程的任課教師主要分為理論教學教師和實踐教學教師兩個部分。理論課教師主要講授面點基礎知識,如面點制作發展史、面點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面點制作技術特點、面點成形、成熟機理、不同地區面點風味特色等內容。實踐課教師主要負責面點制作的指導,如面團成形、成熟方式的選擇、具體面點品種的制作方法、面點制作基本技術動作的演示等。
2 應用型本科院校面點教師教學能力提升存在的問題
2.1 教師數量不足,教學任務繁重
隨著應用型本科院校的擴招和擴建,食品類高校數量越來越多,規模越來越大。在校大學生人數劇增,使得高校教師隊伍出現了較大的數量缺口,師生比偏高,尤其是面點教師。導致高校面點教師承擔課程多、指導學生數量多,教學任務重、工作壓力大,教師配比不足的矛盾凸顯。
特別是面點實踐課程教師,在對學生進行面點制作指導時,為了讓學生能更好地掌握面點制作技巧,通常需要對學生進行“一對一”的指導,花費時間較多。在對學生進行個性化能力拓展時,需要因材施教,才能使學生能根據自己的特長,開發研制出更符合自身特色的面點品種。這些都加重了實踐課教師的教學壓力,使得面點類課程的實踐教師缺口較大。
2.2 教師實踐能力不強,與培養需求不匹配
高等院校在招聘考核時,通常側重考核面點教師的理論知識儲備情況或學術研究能力,而忽視對教師動手實踐能力的考核,使得某些理論基礎知識扎實但實踐技能較差的應聘者成功被錄用。此部分新進教師在后期的教學過程中,容易忽視對實踐能力的鍛煉,不利于對學生實踐動手能力的培養。
2.3 高層次人才較少,師資結構不合理
目前較多應用型院校是新創建的,辦學時間較短,地理位置偏遠,辦學條件不完善,教師待遇低,人才引進相對困難。特別是食品類專業高層次人士,在很多應用型高校屬于緊缺型人才,缺口較大。且部分食品類高層次人才,在入聘此類應用型院校之后,因工作環境、實驗平臺、薪酬待遇等方面的影響,容易在短期內離開學校,不利于教師隊伍的穩定。
目前食品類教師中,專門從事面點課程教學的教師相對較少,這勢必導致面點類教師團隊缺少專業帶頭人或學科帶頭人,使得團隊結構不合理。
2.4 重視科研,忽視教學
目前應用型本科院校在對教師進行職稱評定時,往往將科研論文、學術著作等研究成果作為重要參考依據。而高質量科研論文的發表需要教師的具有較高的學歷或職稱。使得很多承擔面點課程的青年教師花大量時間學習理論知識、提升學歷,或從事科學研究工作,而忽視課堂教學工作或其他教學相關任務,在教學崗位上投入精力不足。
由于面點課程的特殊性,對教師的實踐動手能力有較高的要求,需要教師花費大量時間進行練習。但由于面點制作通常追求技能熟練程度,科技含量相對較低,在面點研究方面難以發表較高級別的論文,使得很多教師對面點項目的研究毫無興趣。
2.5 教師自我提升意識薄弱
有些應用型本科院校部分面點教師是由中職或高職院校聘入,或是校外企業人員轉聘而來。實踐能力較強,但學歷相對較低,知識陳舊、結構單一、知識面偏窄、觀念落后、現代教育技術的能力和學習能力較差,外語水平較低,理論課教學效果不佳。甚者對學生進行專業課教學時,只側重傳統的“師傅帶徒弟”的教學模式的教學,忽略對基礎理論的講授和對學生進行全方位學習的引導。
部分面點教師還未轉變傳統的教學理念,擅長于填鴨式教學,忽視對新時代教學方法的學習,教學模式固化,改革不積極;對網絡教學資源的開發和利用程度不夠;只注重對學生進行相關教材理論知識的考核;側重對學生的進行記憶考核,而忽視學生進行知識能力拓展的訓練。在實驗安排方面注重對驗證性實驗的考核,對綜合性實驗的安排較少,拓展教學模塊缺失,對學生動手實踐能力的引導和強化力度不夠。
2.6 培訓內容缺乏針對性,培訓力度不夠
應用型院校的面點教師大多參加過崗前培訓、教學能力提升發展培訓等主要側重于教育學、心理學、教學技能等方面的培訓項目。部分教師積極參加食品企業或行業協會舉辦的相關培訓,但由于面點制作的特殊性,常需要花費較長時間,而教師教學任務繁重,很難協調好時間參加培訓。
部分面點教師由于時間方面難以協調,在選擇培訓內容時容易受限制,培訓積極性不高、興趣缺失、培訓效率較低,且部分培訓內容與所授課程的契合度不高,缺乏針對性。
應用型本科院校針對面點教師教學能力提升制定了相關培訓制度,但還存在一些問題。如對培訓目標不明確、培訓時間脫節、培訓內容不新穎、考核制度不到位等;部分院校與企業進行合作培訓,安排面點教師去企業進行實踐鍛煉,但在企業培訓的過程中,缺乏有效的監管和考核制度,以致實踐鍛煉形式化嚴重,難以有效提高教師的實踐能力。
2.7 教學能力評價體系不健全,激勵機制不完善
應用型本科院校對面點教師教學能力的評價多以定性評價為主,缺乏系統化、全面化、科學化的量化考評體系[1]。雖然部分院校在逐步完善考核體系,但仍存在考核指標不全面、評價方式有漏洞、評價對象參與度不足、考評程序行政化等問題。部分院校在安排考核工作時,只注重結果,缺乏相應的分析,反饋力度不夠。有的院校在激勵制度方面,只側重對師德師風、科研論文、項目課題等方面的考核,而忽視了教師教學水平的考核。有的激勵制度只是泛泛而談,沒有具體的細化目標,流于形式。
3 應用型本科院校面點教師教學能力提升路徑
3.1 增加教師數量,提高教師質量,優化人才結構
食品類應用型本科院校應該針對學校的專業定位和水平,按需設置人才招聘計劃。對于面點方向的教師,應該對照人才培養方案和專業發展方向,進行合理的增補。引進專業對口的教師,盡量在學歷條件符合的情況下,考核教師的實踐動手能力。
對于新進教師,結合他們的自身情況,給予相應的培訓計劃,并嚴格考核培訓質量,使得教師的教學技能和專業素養能同步提升。給每一位年輕教師配備指導教師,采用“一對一”指導的形式,能更好地促進新進教師融入到所在團隊。如有的新進教師對自身技能不抱信心,但又沒有時間出去培訓,可以利用零散的時間在指導老師的指導下結合各種靈活的方式在短期內提高自身水平。
對于工作時間較長的教師,鼓勵他們多與年輕教師交流,積極參加聽課評課,以增強他們授課的新意和激情。通過這種方式,使他們和年輕教師形成教學或科研團隊,能更好地帶領新進教師在教學能力方面和科研方面得到提升。
3.2 合理選擇培訓內容,促進教師實踐能力提升
因食品相關企業傾向于注重實踐能力強的畢業生[2],從而對面點教師的實踐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制定具體培訓計劃時,高校應該通盤考慮面點教師的需要,明確每個教師的不足和需要加強培養的方向,在時間和經費方面給與教師支持,并充分尊重教師的選擇。使每個教師能夠在授課之余,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投入感興趣的培訓項目中,以獲得更佳的培訓效果。
應用型本科院校在制定激勵制度時,應注重對面點教師進行教學方法、教學儀態、教學技能,尤其是實踐教學能力的考核。鼓勵面點教師積極參加各種賽事,鼓勵他們指導學生積極參加各種賽事。在籌備各種賽事時,學校應該提供時間、場地、資金、設備等方面的支持。
3.3 自我反思,自我提升
高校面點教師的成長離不開經常性高質量的教學反思[3]。以便及時發現并改進講授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
可從以下幾點著手:一是主觀上高度重視教學反思,認識到通過教學反思對專業技能提升的重要意義;二是對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和失誤進行總結;三是尋求同事領導和學生的幫助和配合,汲取指導教師和團隊成員的經驗,爭取共同進步,共同提升;四是總結反思經驗,并形成文字材料,及時改正及反饋,以便更好地開展教學研究;五、通過反思,努力發現自身不足,積極參加各種相關培訓活動,以豐富自己的知識面,增強信心,提升教學技能;六、努力學習理論知識,提升學歷,在教學能力提升的同時同步提升科研能力。
參考文獻:
[1]陳亞軍,魏煥成,牛西.武高職院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提升機制探析.教育與職業[J].2017(24):82-86.
[2]王全利,企校合作面點人才培養的實踐與探索[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4(5):172-174.
[3]楊柳,任麗莉.應用型本科院校青年教師專業發展現狀及對策[J].教育與職業,2017(11):8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