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前,高職教育已成為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高職教育是“以就業為導向,以培養高等技術應用型專門人才為根本任務,以培養技術應用能力為主線”的教育[1][2]。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是高職教育的基本出發點和落腳點,而學生專業課程的學習效果則直接影響其能否實現與某一職業崗位的無縫對接,這無疑對教師的教學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實踐證明,專業課教師的教學方法和教學風格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學生在就業后尤其是就業初期的職業能力。為此,從學生的職業能力需求出發,將案例教學法應用于課程教學,提升學生的專業知識應用能力,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本文主要探討案例教學法在“鍋爐設備及管理”課程教學中的應用。
1.案例教學法。案例教學法是由哈佛法學院院長朗代爾于1870年最先在法學教育中應用的,并被逐步推廣至其他實踐性和應用性較強學科(如醫學、管理學等)的教學中[3]。目前,案例教學在教學過程中的作用和地位已在教育界形成共識,并被引入到工科類課程的教學當中[4]。
2.“鍋爐設備及管理”課程教學現狀。“鍋爐設備及管理”是高職院校電廠熱能動力裝置專業的核心課程之一,是一門與生產實踐和工程應用密切相關的課程。然而,長期以來,各高職院校的教學重心主要集中于提供鍋爐設備的基本原理和運行操作的一般原則與方法,而對鍋爐實際運行中的問題和鍋爐知識點在工程中的應用等卻缺乏關注。此外,授課內容很少對工程技術應用和工業企業當下前沿技術方面的講述,教學方式還是以教師講授學生課堂以講授教材各章節的知識為中心,缺少學生自主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的鍛煉。
3.“鍋爐設備及管理”課程的特點。“鍋爐設備及管理”內容涵蓋了鍋爐本體及其輔助設備的基本結構、工作原理、運行調節和故障診斷與處理等。通過該課程體系的學習與訓練,學生能夠在燃煤電廠、生物質電廠、企業自備電廠、鍋爐廠等單位從事鍋爐運行員、鍋爐檢修工等多種就業崗位。由表1可知,“鍋爐設備及管理”課程涉及設備結構、基本原理以及運行管理等,其突出特點是結構復雜、知識點多、涉及面廣,既有抽象的基礎理論和具體的設備結構,又與鍋爐生產要求和實際運行狀況緊密聯系。在該課程的教學過程中,無論是教師的教學授課,還是學生的課程學習,都會有“很難掌控”的感受。因此,如何提高“鍋爐設備及管理”課程的課堂教學質量、增強學生的職業競爭力,一直是相關專業教師關注和探索的方向。

表1 “鍋爐設備及管理”課程主要內容設置
由此可見,從學生的職業能力需求出發,將工程案例和科研案例相結合的案例教學法應用于“鍋爐設備及管理”課程教學,提升學生的專業知識應用能力,具有重要的實用價值。
1.實施前的準備工作。為了有針對性地將案例教學法引入到“鍋爐設備及管理”課程的教學中,需要做一定的準備工作,主要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①走訪鍋爐制造企業和工業生產企業,通過與企業技術人員深入交流,了解鍋爐制造和運行等方面的切實情況,為完善和修訂“鍋爐設備及管理”課程的內容和授課計劃提供切實可靠的依據;②對本專業畢業生對“鍋爐設備及管理”課程在實際工作中的應用狀況進行調研,邀請其對“鍋爐設備及管理”課程設置提出改進建議,并將畢業生反饋的信息進行收集和匯總分析;③對本專業在校生在“鍋爐設備及管理”課程學習中存在的難點和問題進行調查,以發現學生在消化和理解課程知識點過程中的切實困難。④收集“鍋爐設備及管理”課程所需的工程和科研案例,并精心選擇和組織案例,以職業能力培養為導向,完成相應的教學資料的編寫。
2.實施過程。根據高職院校電廠熱能動力裝置專業“鍋爐設備及管理”課程的特點及教學現狀,可按表2所示過程將案例教學法實施到“鍋爐設備及管理”課程的教學中。(見表2)
3.具體實施方法。在“鍋爐設備及管理”課程教學中,案例教學法又可細分為過工程案例法和科研案例法,二者側重點不同,應針對不同知識點的特征來決定選擇哪種教學方法。
(1)工程案例法。工程案例法是工程實踐中發生過的真實事件,教師通過介紹案例將相關知識點講述得更加形象生動、更加富有感染力,從而激發學生的興趣,使他們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例如在學習制粉系統時,可引入制粉系統爆燃的工程案例,學生扮演鍋爐運行值班員,教師借由仿真平臺和現場設備實物圖片等復現事故經過,引導學生分析事故的原因,然后由全體同學對不同制粉系統的適用場合、安全性進行討論,達到應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目的。
(2)科研案例法。科研案例法則是在教學內容上嘗試選用專業任課教師及課題組已完成的、與課程相關的科研項目,將其設計、組織并呈現于課堂。例如在鍋爐熱平衡計算一章中,通過對燃燒過程及鍋爐熱效率的學習,研究提高鍋爐熱經濟性的途徑。為了讓學生能更加容易掌握這些方法,可嘗試將科研案例教學法引入課堂教學。授課老師可通過講解課題組承擔的高爐煤氣鍋爐能效測算和性能在線分析的科研項目,結合本章核心知識點,將科研案例的問題和求解過程盡量完整地展示給學生,激發學生對本章節相關知識點的學習興趣,同時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思考,自己提出問題的解決方案,最后由授課老師進行互動和評價,使學生通過自主思考逐漸加深對該知識點的理解,從而提高學生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加強其在科研方面的能力培養,以實現教學和科研的有機結合。

表2 案例教學法的實施過程
(3)教學效果分析。在“鍋爐設備及管理”課程教學中引入生動前沿的工程和科研案例教學法,可帶來如下好處:①有助于增強學生對于鍋爐設備的感性認識,促進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培養學生在思考中掌握此課程的基本概念和理論知識;②有助于引導學生思考,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實踐創新、分析和解決問題等方面的能力,為其今后能具備較高的職業能力奠定基礎;③可以讓學生多了解學科前沿知識,具備可持續性發展的能力,提高就業競爭力;④有利于提高教學老師從事科研工作的積極性,教師不斷積累科研案例并應用于教學,又通過教學啟發科研的思路,最終實現教學啟發科研,科研促進教學的效果。總之,結合人才自身能力培養和用人單位對熱動專業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的需求,將案例教學法應用到“鍋爐設備及管理”課堂教學中,為該課程的教學探索一種更為有效的教學方法,可為高職熱能專業的實質性建設和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綜上所述,將案例教學法引入到高職院校專業課的課堂教學中,有助于培養學生主動理解教學知識點,提高學生主動運用專業知識,獨立思考以及發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鍋爐設備及管理”是高職院校電廠熱能動力裝置專業的核心課程之一,是一門與生產實踐和工程應用密切相關的專業課,將工程案例和科研案例相結合的案例教學法應用于“鍋爐設備及管理”課程教學,可大大提升學生的專業知識應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