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昌秀
【摘要】由于我國文化自身的特點,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因此,在小學教學中,實行傳統文化的滲透,是當代教學的要求之一。一些小學教學中,實行了傳統文化的滲透,但還存在一定的問題。故,本文將深入探索小學語文的教學過程中,進行傳統文化的滲透的現狀以及有效措施,旨在提升學生的傳統文化素養。
【關鍵詞】傳統文化;小學;語文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素質教育的理念的不斷深入,要求對小學的教學實行傳統文化的滲透。因此,教師應深入探索,現階段小學語文的教學中,進行文化滲透存在的一些問題,從而根據學生的學習態度以及學生的認知水平,進行傳統文化的滲透方式以及方法的探索。從而,使學生成為時代發展思需求的人才。
一、在小學的語文教學過程中進行傳統文化滲透的意義
(一)提高小學生的語文素養
由于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明確了素質教育的理念。因此,小學語文教學的主要目標,轉變為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因此,以往的教學方式不再適合當代的教學目標,應試教育的理念、填鴨式的教學方式,無法使學生的綜合素養得到提升。因此,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對傳統文化實行滲透很重要,進行傳統文化的滲透可以提升學生的文學素養,從而使學生發展為健全的時代人才。
(二)提升語文教師的教學水平
教師是學生學習生活中的引導者,因此要求教師應具備良好的教學水平,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對傳統文化實行滲透,是對小學生高度的考驗,更是對教師的鍛煉。因此,要求教師在教學中進行文化滲透,要不斷地提升自身的教學水平,從而不斷地滿足小學生發展的需求。
二、實行傳統文化滲透的策略
(一)在識字的教學中,對傳統文化實行滲透
在語文教學中,識字的教育是主要的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識字教育,可以使學生提升自身的語文成績,可以使小學生對傳統的文化進行學習。因此,要求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具體學習情況以及學習的態度,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進行有針對性的、有目的性的傳統文化的滲透的措施探索。例如,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漢字的講述時,可以利用漢字的形成、演變過程以及背后的來歷故事,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進行傳統文化的培養,從而提升學生的綜合文學素養,同時,教師還可以在講解漢字時編撰故事,使學生在漢字的故事中學習傳統文化,培養小學生的語文素養。
(二)在古詩教學中,對傳統文化實行滲透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古詩詞的教育是一項重要的教學內容。因此,教師通過古詩的講述,對小學生實行傳統文化的滲透。因此,要求教師在課前,應精心設計教學的內容,使學生能夠在潛移默化中,接收傳統的文化知識,從而培養自身的綜合文學素養,使其成為時代發展所需求的人才。例如,教師在對學生進行《題西林壁》一課的教授中,可以對教學的方案進行精心的設計,深入探索蘇軾的生平簡介,以及該作品的創作背景,同時對北宋的詩進行傳統文化的延伸,從而使學生的視野得到擴展,使學生在古詩詞的學習過程中進行傳統文化的吸收,從而提高小學生的語文素養。教師對古詩進行講述中,引導學生深入探索作者的生平簡介以及作品的創作背景,使學生在自主的探索中,進行傳統文化的熏陶,從而使學生感知到傳統文化特有的魅力,使學生對傳統文化進行自主的探索,從而培養自身的文學素養。
(三)在課外延伸中,對傳統文化實行滲透
教師在提升學生傳統文化素養時,不僅可以在識字教育以及古詩詞的教育中進行文化的滲透,同時,可以在課外的實踐過程中,進行傳統文化的滲透,使學生培養自身的傳統文化素養。同時,教師可以提高小學語文的教學全面性,使學生在潛移默化的學習過程中,接收傳統文化的信息,從而對傳統文化進行深層次的理解,從而提升教師自身的素養。例如,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課外書籍的推薦,使學生在課外的學習生活中,可以進行傳統文化的知識吸收。例如,教師在講解《虎門銷煙》一課時,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自主的知識探索,使學生能了解事件和歷史的資料,使學生了解虎門銷煙發生的時代背景以及發生的全過程,從而對學生的愛國精神以及文學素養進行培養。同時,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古典書籍以及古典小說的推薦,使學生在閱讀課外書籍時,能夠充分地感受到傳統文化的感染力,從而喜歡上傳統文化,培養自身的綜合文學素養,從而使學生成為時代發展需要的人才。
三、總結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對語文教學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和教材內容,對教學的模式教學的方式進行不斷探索以及創新。在語文教學中,對傳統文化實行不斷的滲透很重要,因此,教師在古詩的教學中和識字的教學中,對傳統文化實行滲透,從而確保滿足學生的發展的需求。
參考文獻
[1]童一峰.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的思考[J].求職導刊,2015(23).
[2]劉玉斌.中華傳統文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意義與踐行[J].亞太教育,2015(21).
[3]孫小波.傳統文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滲透[J].中國校外教育,2015(8).
(編輯:郭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