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藥用植物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為了加強該門課程實踐教學的效果,本文對藥用植物學實踐教學環節進行了改革與探討,對實驗和野外實習兩個方面進行了討論,以提高藥用植物學實踐質量和學生的實踐能力。
關鍵詞:轉型背景;藥用植物學;實踐教學;改革
基鑫項目:2017年度吉林省本科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立項課題(吉教高〔2017〕71號),轉型背景下《藥用植物學》教學改革研究;吉林農業科技學院中藥資源與開發校級高水平專業階段性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 G424 文獻標識碼: A DOI編號: 10.14025/j.cnki.jlny.2018.18.051
藥用植物學是吉林農業科技學院中藥學院各個本科專業的專業基礎課,在教學中發現藥用植物學課程存在著實踐教學重視不夠、實踐教學薄弱與滯后不完善等問題,不能保證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的順利開展。因此,有必要打破過去的思維模式,調整課程建設理念,針對藥用植物學課程的實踐教學體系進行改革和研究,并重新構建。
藥用植物學是從顯微和外部形態的角度研究藥用植物的形態、結構、組成、分類。藥用植物學是利用植物學的知識、方法來研究和應用藥用植物的一門學科。
本課程基本內容分為植物的顯微結構、植物器官的形態、藥用植物的分類三部分。通過教學要求使學生掌握本學科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教學過程包括課堂講授、實驗、野外實習。本課程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學科,課堂教學要求理論與實踐密切結合、堅持理論夠用的原則、注重互動啟發式教學、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要充分利用各種教具,利用投影儀等教學設備,以提高教學效果。更要充分重視實習課和實驗課,訓練學生掌握實驗技術,培養嚴格的科學態度和分析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實踐教學在培養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方面起著主導作用,而且實踐教學各個環節中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學生掌握藥用植物學實驗技能的多少。
本課程中實驗教學和野外實習是實踐教學中的兩個最重要環節,教學要求要包含實驗教學和野外實習的一般原則,又要突出藥用植物學的學科特點。而隨著中藥國際化研究的不斷深入,為了適應改革背景下對中藥人才的需要,就要不斷改革藥用植物學實踐教學模式,提高實踐教學質量,培養高素質綜合性人才[1-10]。
本文在總結教學經驗的基礎上,又參考了各方面相關文獻,對藥用植物學實踐教學過程進行了改革與探討。
1 實驗教學的改革
《藥用植物學》教學學時經過幾年的修正,2017級本科人才培養方案中為88學時。其中實驗學時16學時。理論和實驗學學時的壓縮,也使得教學內容進行精簡,學生理論和實驗內容就要相應減少。在教學過程中,就要求教師合理制定教學內容,通過合理分配設計,使學生明確了解、熟悉、掌握學習的內容。
藥用植物學形態顯微實驗內容保留傳統型實驗項目,教師詳細介紹講授實驗目的、內容、材料以及實驗方法,學生按照教師講到的實驗方法和內容來做實驗,目的是驗證學過的理論知識,加深對理論知識的學習。藥用植物學的教學目的就是在實驗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理論密切聯系實踐的能力。在實驗教學中對學生觀察描述能力要重點培養。觀察描述方法是學生必須掌握的實驗技能之一。學生除了認真描述植物形態外,還要細致觀察植物的顯微特征,能詳細的繪出所觀察藥用植物的顯微特征并用繪出觀察結果,理解各部分的結構。實驗教學中要引入考試機制引起學生的重視程度。藥用植物分類學進行開放式教學,利用我校的藥用植物園、校園和左家山區進行室外教學。在這樣的環境下,改變了教師講、學生聽的傳統教學模式,改由老師進行引導提出問題,學生通過野外植物的觀察、查找文獻資料、小組討論的方式解答。
在學校改革的形勢下,為了提高實踐能力適應轉型的發展,我校對藥用植物學實驗教學的內容和方法做了大幅度的改革和完善。在實驗項目方面,把實驗種類由單一的基本實驗技能和驗證型實驗轉變成以驗證實驗為基礎,多種實驗類型相結合的實驗教學模式。在實驗教學中在驗證型實驗中加入了綜合型實驗和探索型實驗教學類型;在實驗教學方法中由于不同的實驗內容就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因專業因時因地而異,目的就是讓學生從改革的實驗中能提高各項藥用植物知識與技能。
藥用植物學基本實驗技能是指基本的實驗技術,例如臨時裝片的制作、顯微鏡使用、生物繪圖、常用試劑配制等等,這些基礎性的實驗技術,要求每個學生熟練操作,在期末考試中增加實驗基本技能的內容。
2 重視野外實習改革,增加多種實驗類型
吉林農業科技學院中藥學院坐落在吉林市左家自然保護山區,地處長白山山脈,植被資源非常豐富,采集左家特色藥用植物的介紹,以反映國內外該學科領域的發展趨勢。
筆者近30年的教學生涯積累了大量生動的藥用植物學野外實習圖片等資料,編寫了《藥用植物學實驗指導》,學生通過看書對野外實習的環境等有了初步的感受。在野外教學中要重點培養學生觀察能力。要求學生從形態特征上對植物的六大器官進行專業描述及用藥部位成分,增加中藥學和中藥化學的學習。還要求學生注意對各種生態環境和植物群落的觀察,了解藥用植物的生長環境。明白植物的生長習性與外界環境的關系,為中藥資源學的學習和中藥資源的持續性開發奠定基礎。
在野外實習教學中,緊緊圍繞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觀念,多采用研究性實驗法,根據各專業性質合理設計實驗項目,供學生選擇,給學生自主發展空間。學生又可以根據教師引導自己設計研究內容,設計研究方案,教師審閱修正后,學生就可以動手實踐。對于分類學部分的實習教學,非常適合采用現場教學法,充分利用校園、藥植園、左家山區的植被,教師講解各科形態特征,在現場學生認真根據教師所講的特征觀察本科的野外藥用植物,準確理解植物形態描述的特征,在各種專業術語的基礎上對藥用植物的主要特征加以記錄,加深對植物分類知識的理解。在野外實習教學中增設了綜合性、設計性實驗內容。
藥用植物學野外實習教學中主要顯示學生為主角,教師起到引導、啟發和監督作用配角的作用,同時答疑解惑。教師提前精心設置備選研究課題,讓學生查閱相關文獻和參考書熟悉自己準備選的課題。在實習時教師明確教授實習具體要求、實習目的及注意事項,學生按要求規范采集藥用植物、壓制臘葉標本、使用檢索表獨立鑒定植物、識別100種藥用植物、整理左家植物名錄等,在保證完成老師要求的基本實習任務后,以組為單位按照所選擇課題,進行專題研究,如左家山區有毒藥用植物資源調查等,寫出課題報告。通過野外實習教學鞏固和加深了對理論知識的認識,培養了學生的學習研究興趣和必要的實踐技能;同時,又培養了學生團隊合作精神和保護環境的意識,這對學生來說是十分難得的學習機會[11-20]。
3結語
通過實踐內容、教學方法、考核體系等一系列的改革嘗試,調動和提高了學生學習興趣,增強了學生的實踐技能,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藥用植物學實踐教學改革是一項長期工程,需要不斷適應轉型背景下中藥現代化發展的需求,不斷嘗試,對于學生綜合能力和創新型人才的培養具有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談獻和,姚振生.藥用植物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9.
[2]熊耀康,嚴鑄云.藥用植物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2.
[3]嚴鑄云,郭慶梅.藥用植物學[M].北京:中國醫藥出版社,2015.
[4]楊春澍.藥用植物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
[5]鄭漢臣.藥用植物學5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7.
[6]姚振生.藥用植物學2版[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7.
[7]談獻和,王冰.藥用植物學實驗指導[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4.
[8]孫稚穎,郭慶梅,高德民,等.藥用植物學實驗指導[M].濟南:山東中醫藥大學,2013.
[9]張貴君.中藥鑒定學[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9.
[10]國家藥典委員會,中國藥典一部[S].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5.
[11]孫稚穎,郭慶梅,高德民,等.藥用植物學實習教程 [M],濟南:山東中醫藥大學,2008.
[12]紀寶玉,裴莉昕,董誠明.直觀教學法在藥用植物學教學中的應用[J].藥學教育,2012,8(02):36-38.
[13]白生賓,劉春燕,周世雄,等.用辯證唯物主義觀點指導《組織學》教學[J].新疆醫科大學學報,2006,29 (10):1012-1013.
[14]田建平,胡遠艷,張俊清.思維能力訓練在藥用植物學課程教學中的實踐[J].中醫教育,2012,31(02):49-50.
[15]王德群.整體聯系教學法在藥用植物學教學中的運用[J].藥學教育,2012,28(01):28-30.
[16]蘇秀紅,婁玉霞,董誠明.提高 《藥用植物學》中顯微結構部分教學質量的探討[J].中國醫藥導報,2011,8(07):107-108.
[17]白貞芳,劉春生,石晉麗,等.藥用植物學實踐教學課程探究與實踐[J].中醫教育,2013,32(06):80-82.
[18]肖若蕾,袁侶明,陳莉.校園植物資源與藥用植物學教學策略[J].教育教學論壇,2012(33):65-67.
[19]晁志,梁鎮彪,等.藥用植物學實驗教學體系改革初探[J].基礎醫學教育,2012,14(10):778-781.
[20]孫稚穎.“三位一體”優化藥用植物學教學體系[J].中國醫藥導報,2016,(13)25:154-156.
作者簡介:馬堯,碩士,教授,研究方向:藥用植物生理和栽培教學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