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芳
摘要本文立足中韓電視節目發展現狀,研究其節目類型、特征、風格,積極探索思考就研究成果應用到高校思政課教學過程中,力爭在思政課教學過程中以形式促內容,增進學生對思政課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課程參與度,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實效性。
關鍵詞電視節目 高職 思政課 實踐教學 多樣化
一、中韓電視節目概況
中韓電視節目類型豐富,以中央電視臺頻道為例,有新聞綜合類,如《朝聞天下》、《新聞30分》、《新聞聯播》、《晚間新聞》、《焦點訪談》、《新聞1+1》等;科技教育類,如《人與自然》、《探索·發現》、《百家講壇》等;文化娛樂類,如《國家寶藏》、《經典詠流傳》、《中國詩詞大會》、《中國成語大會》等;經濟生活類,如《法制在線》、《經濟與法》、《經濟半小時》等。韓國有三大電視臺(KBS、SBS、MBC),電視節目風格多樣、內容迥異、各有特色,在中國有廣大節目粉絲群,尤其是韓國綜藝節目,在中國吸引了大量粉絲,并被大量引進中國。例如,游戲類節目有《無限挑戰》(韓國長青節目,引進中國叫《極限挑戰》)、《RUNNINGMAN》(引入中國叫《奔跑吧,兄弟》)、《X-MA》、等;音樂類節目有《我是歌手》(引進中國叫《歌手》)、《SBS人氣歌謠》等;兒童類節目《爸爸去哪兒》(引入中國也叫《爸爸去哪兒》)、《超人回來了》(引入中國叫《爸爸回來了》);訪談、談話類節目有《非首腦會談》(引入中國叫《世界青年說》)、《拜托了,冰箱》(引入中國也叫《拜托了,冰箱》)等。
二、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形式多樣化的必然性和可能性
傳統思政課課堂教學中,灌輸式的教學方式很難吸引學生,課堂沒有互動,老師講老師的,學生玩學生的。特別學生基本人手一部手機,手機成為學生在傳統思政課堂學習時最好的打發時間的工具。據觀察,很多“95后”大學生上課玩手機過程中,75%學生是用來看綜藝電視節目、看影視劇集、看動漫、看其他一些手機視頻,25%學生是邊聽歌邊刷微博,或是手機上網用通訊軟件交流,或是玩手機小游戲等,所以目前大學生觀看各類節目視頻和影視劇集的行為占主體。因此,如果結合中韓電視節目發展現狀,研究其節目類型、特征、風格,然后將就研究成果應用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過程中,這將為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形式多樣化帶來極大的可能性,可以在思政課教學過程中以形式促內容,增進學生對思政課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課程參與度,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實效性。
三、新形勢下中韓電視節目對高職思政課課內實踐教學形式多樣化的啟示
思政課課內實踐是指在課堂教學中,學生為主、老師為輔進行的教學活動,目的在于通過活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參與性,一股有課堂辯論、小組討論、主題演說、競賽對決、專題匯報、情景模擬等。
豐富多彩的中韓電視節目對高職思政課課內實踐教學改革的啟示:
(一)課堂辯論類
1.代表節目:《奇葩說》(愛奇藝出品)、《時事辯論會》(鳳凰資訊臺)等。
2.借鑒形式:奇葩說的賽制,是在傳統辯論賽制的基礎上改造形成自身特色的賽制:陳詞+奇襲+團長點評。比賽前先由主持人組織進行辯題立場投票,作為對比的依據;然后現場分正反兩方,選手在賽前根據自己的觀點選擇持方,每方有一至四辯不等(有時只有三個辯手,有時有四個辯手)作為主辯手坐于第一排,坐于后排的是不是觀眾而是協助辯手,人數不定。一方主辯手或者協助辯手陳述觀點時,另一方主(協助)辯手可以選擇“奇襲”(即質詢),雖然有時問限制的對辯,但是更隨機、更具挑戰性。這一點很特別,這種形式借鑒于課堂時,能改變以往通常只有8名選手學生課堂參與率高、其他同學容易走神、參與率低的情況。辯論環節結束后,比賽結果與傳統辯論是由評審團投票選擇相比,《奇葩說》賽制的比賽勝負的結果是由初始投票和最終投票對比產生的跑票數量決定。
(二)課堂演講類
1.代表節目:《超級演說家》(安徽衛視)、《開講啦》、《青年中國說》(央視)、《今晚80后脫口秀》(東方衛視)等。
2.借鑒形式:演講能力是大學生應具備的基本能力,可用于大學生的就業面試以及部分專業工作后的應用場景,如旅游專業,是一種大學生應有的基本素質教育。演說類節目較為豐富,《超級演說家挨》是由著名節目主持人魯豫所主辦的節目,《開講啦》、《青年中國說》是由央視所主辦、撒貝寧主持,《今晚80后脫口秀》是由80后年輕相聲演員王白健主持、由東方衛視打造的一檔極具歐美演說風格的脫口秀節目。我們以《超級演說家》為例,該節目演說主題豐富,每期選定特定話題,如親情、友情、理想、人生等多元話題,這些話題都非常符合思政課尤其思修課的教學內容,如談理想、談人生等。《超級演說家》的比賽賽制為導師制,先由導師通過選手的觀點展示選定自己的戰隊,然后進行導師戰隊的對抗從而篩選選手,下一步進行導師戰隊內部的選手決選從而篩選選手,經過兩輪篩選后的選手最后進行巔峰之戰決定比賽勝負。
(三)知識競賽類
1.代表節目:《開心辭典》、《中國漢字聽寫大會》、《中國詩詞大會》(央視)、《一站到底》(江蘇衛視)、《獎學QUIZ》(韓國)等。
2.借鑒形式:知識競賽以往己常常作為教學活動在課堂教學中實施,但類型豐富、賽制多樣的電視節目還是為課堂知識競賽形式提供了多種參考借鑒。《開心辭典》是央視早期非常受歡迎的一個電視知識競賽節目,選手與電視主持人進行對抗,可通過去掉一個錯誤答案、場外求助等形式進行知識闖關游戲,而且沒闖過一關,獎品豐厚。此種類似的還有韓國的《獎學QUIZ》節目。而國內《一站到底》則打破了傳統答題類固定模式,而是選手與選手之間采用車輪戰的形式進行守擂和攻擂的對抗,每期節目獎品都非常豐厚,通過互聯網答題篩選上場選手,先決出每期擂主,然后再在擂主間進行對決,從而決勝出最后的總擂主。此外,《中國成語大會》、《中國漢字聽寫大會》、《中國詩詞大會》等節目是今年央視為宣傳中國傳統文化的新型知識競賽節目,既有選手問的對決,又通過現代互聯網技術,讓觀者同步參與答題,并選出最佳觀眾。這種形式借鑒于課堂,也可以提高全體學生的參與率,避免只有以往少部分同學參與。
除此之外,還有主題報告類,可借鑒的代表節目有:《火星情報局》(網綜)、《百家講壇》(央視)等;情景模擬類,可借鑒的代表節目有:《朗讀者》(央視)、《見字如面》(黑龍江衛視)、《咱們穿越吧》(四川衛視)、《國家寶藏》(央視)等。
四、新形勢下高職思政課借鑒中韓電視節目豐富課內實踐教學形式的實踐
思政課教師可以通過藍墨云班課平臺課前上傳資源讓學生預習,課中設置“頭腦風暴”、“投票”等活動進行教學互動。師生在云班課上的任何一次行為都會被記錄,并且獲得相應的藍豆和經驗值,從而使得借鑒中韓電視節目多樣形式的可能性化為現實性,豐富高職思政課課堂實踐。
(一)課堂辯論類應用實踐
以《奇葩說》為例,節目中有豐富的辯論議題符合思修課、毛概課課程內容,如“結婚在不在乎門當戶對”、“早戀該不該支持”、“沒錢要不要生孩子?”等辯論議題與思修課2018版教材《第五章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第三節遵守公民道德準則》中“家庭美德”內容練習緊密,通過以上學生感興趣的辯題探討,能夠讓學生在辯論中深入思考,從而樹立正確的戀愛觀、婚姻觀、家庭觀。組織形式:首先,課前通過“成員小組方案管理”對班級同學進行分組,確認辯論隊(2隊)和觀眾隊。分好隊后,讓其課前進行相關論題的準備和練習。其次,課中,先是通過藍墨云班課“投票”環節確認未開始辯論前,辯題正、反兩面觀點的支持人數,而后2對辯論隊分正、反兩面觀點進行論述,與常規辯論賽不同的是,借鑒《奇葩說》辯論賽制,加入“奇襲”環節,即每一辯論隊選手在論述時,觀眾隊成員可以在老師引導下,通過“奇襲”對選手發起對論,這樣就加強了除辯論選手外其他同學的參與感,將自由辯更加激烈化。最后,每一隊派一名進行總結陳詞,每次總結陳詞之后,均進行正、反兩面觀點投票,再分別與初始投票的票數差異進行對比,最終票數差異大的隊伍獲勝,按獲勝比例權重計入期末總成績;并通過“投票”活動選出“最佳辯手”,按一定比例加“經驗值”。
(二)課堂演講類應用實踐
以《超級演說家》為例,結合思修課2018教材《第一章人生的青春之問第二節創造有意義的人生》可以開展課內實踐活動。組織形式:首先,以“我最敬佩的人”為題,要求:說明人物,事跡及對你的影響;不少于500字,文字上傳云班課;手繪出TA的圖像;上臺脫稿演說。其次,再在藍墨云班課平臺上發起的“誰是最佳演說者”的投票評選活動,由學生自由投票,選出心中最佳的演說者。最后,對投票第一的小組進行獎勵,如全體小組成員加相應經驗值,最終計入期末總成績。
(三)知識競賽類應用實踐
以《中國詩詞大會》為例,結合毛概課2018教材《第十章“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第三節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可以開展課內實踐活動。組織形式:首先,在課前利用藍墨云班課導入題庫,并通過“通知”讓學生課前預習老師在課前“資源”部分上傳的相關詩詞內容。其次,課中,通過翻轉課堂,讓學生上臺講解相關詩詞,進而增強對詩詞的理解。最后,通過“測試”活動進行競賽,測試得分最高的同學,按相應權重計入期末總成績。
除此之外,還有主題式學習可以借鑒主題報告類節目,如學習“兩會”內容時,可以借鑒《火星情報局》進行提案、議題的討論;情境式學習可以借鑒情景模擬類節目,如學習“個人品德”時,可以借鑒《見字如面》的形式,深入挖掘中國傳統文化,以書信為選題,以同學上臺讀信的形式,加強文化感受和思想認知。
五、總結
高校思政課是意識形態宣傳的主陣地、主渠道,必須加強思政課教學的實效性。傳統的思政課教學模式呼喚改革,內涵豐富、形式多樣的中韓電視節目給傳統的思政課課堂帶來了許多新穎的啟示,借鑒其中的形式,能使思政課課堂更加類型豐富、風格多樣、不拘一格,真正實現“‘配方先進、‘工藝精湛、‘包裝時尚”,真正在思政課教學過程中實現以形式促內容,增進學生對思政課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課程參與度,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實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