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海梅
摘要:班主任教師應從單純的思想建設者變為心理護理者、人際關系的協調者。現代教育的發展要求教師“不僅僅是人類文化的傳遞者,也應當是小學生心理的塑造者,是小學生心理健康的維護者”。作為一名心理保健工作者,也許不是一個班主任的主要任務,然而新時期下,作為一班之“主”的班主任,能否以科學而有效的方法把握學生的心理,因勢利導地促進各種類型小學生的健康成長,將對德育工作成敗有決定性的作用。
關鍵詞:德育工作;新時期下;德育教育規律
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會要求,通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實踐活動中的互動,把一定社會的政治思想、道德觀念、社會規范、法律要求等內化為受教育者個體的思想品德的教育過程。德育教育的實效,既是德育教育實踐活動所追求的目標,也是教育者對受教育者的要求和期待。新時期下,探索德育教育方法,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善于贊美學生,播下德育的種子
教師的贊美是陽光、空氣和水,是學生成長不可缺少的養料;教師的贊美是一座橋,能溝通教師與學生的心靈之河;教師的贊美是一種無形的催化劑,能增強學生的自尊、自信、自強;教師的贊美也是實現以人為本的有效途徑之一。教師的贊美越多,學生就越顯得活潑可愛,學習的勁頭就越足。作為教師都有這樣一種感覺,各班總有幾個學生既不勤奮上進,又不惹事生非,對班級一切活動既不反對抗議,又不踴躍參加;雖然學業平平,卻不名落孫山。一般情況下,既得不到老師的表揚,也得不到老師的批評,是一些容易被老師忽視“遺忘”的學生。例如:
我班的A同學就是這樣一個似乎沒有什么特色的學生。在我教他的這近一年的時間里,我幾乎沒注意到他的存在。直到有一天,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改變了我對他的看法,好象也改變了他自己。那是一次課間操,由于下課稍微晚了點,學生都急急忙忙的往外擠,我站在講臺上維持著秩序。正好門后面的拖把倒了,學生光顧著擠,好象沒有注意到橫在地上的掃把。這時,A同學同學擠了過來,告訴大家看著點,別拌倒。然后拿起來了。我被這一幕感動了,做完操回教室后,立刻在班級表揚了A同學,并盡力贊美了他關心集體,為他人著想的好行為。此后,我又從幾件小事里發現他性格中閃光的地方,并及時給予表揚,使真善美的精神得以激發和升華。
漸漸地我發現他變了,上課特別認真,作業完成得很好,學習成績也有了很大的提高,這件事給我啟示頗深,在班主任工作中,我開始注重以人為本,面向全體,細心觀察,捕捉他們身上的每一個閃光點,及時把贊美送給每一個學生,使之發揚光大。使每個學生都感到“我能行”,“我會成功”。實踐使我懂得,教師一句激勵的話語,一個贊美的眼神,一個鼓勵的手勢……往往能給我們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獲。教師對學生小小的成功,點滴的優點給予贊美,可以強化其獲得成功的情緒體驗,滿足其成就感,進而激發學習動力,培養自信心,促進良好心理品質的形成和發展,有助于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營造一個奮發向上的班集體氛圍。請多給學生一點贊美吧!因為他明天的成功就蘊藏在你的贊美之中,打下德育教育的基礎。
二、培養班級正確輿論與樹立良好的班風
在班級管理中,班級風氣是評價一個班主任工作成績好壞的依據。一個有正確的輿論與良好的班風,可以制約每個學生的心理,制約每個學生的行為。正確的輿論是一種無形當中的巨大的教育力量。班風是反映一個班級精神面貌和教育質量的重要標志。培養一個團結友愛、奮發向上、紀律嚴明的良好班集體,是班主任班級管理工作的基礎。良好的班風一旦形成,對學習和生活在這個班級中的學生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有著強大的感染力。良好的班風應該是反映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反映新時代人才素質要求的,而且,它還應該具有本班的特色。
三、與時俱進,探索德育新方法
班主任要根據新時期德育工作出現的新問題、新情況,與時俱進,探索新的方法:
1、為人師表,以身作則。身教重于言教,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班主任的模范行動無時無刻不影響著學生,因為學生不僅聽其言,而且觀其行。班主任只有教書育人,為人師表,才能以自己的人格力量影響學生,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2、以情感人。對學生要充滿愛心,做學生的德育工作要想學生之所想、急學生之所急,要將心比心,以心換心。對經濟困難的學生、生病的學生,班主任應該關心照顧,組織學生送溫暖,給學生解決實際困難和具體問題,把做思想政治工作同解決學生實際困難結合起來。
3、建立德育評價機制和規章制度。德育工作要逐步規范化、制度化,要量化管理,建立一套完整的德育評價機制和規章制度。筆者在班主任工作中逐步完善量化管理制度,其主要內容是中學生守則、日常行為規范等,建立學生操行評分制,每日根據學習、生活各項活動的情況總結評分并加以獎勵、懲罰,在嚴格管理的同時加強思想政治教育,使兩者緊密結合,把規章制度的要求變成學生的自覺行動,從而為做好德育工作提供機制和制度上的保證。
小結:
班主任教師應從單純的思想建設者變為心理護理者、人際關系的協調者。現代教育的發展要求教師“不僅僅是人類文化的傳遞者,也應當是小學生心理的塑造者,是小學生心理健康的維護者”。作為一名心理保健工作者,也許不是一個班主任的主要任務,然而新時期下,作為一班之“主”的班主任,能否以科學而有效的方法把握學生的心理,因勢利導地促進各種類型小學生的健康成長,將對德育工作成敗有決定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小學班主任有效開展德育工作研究[J]. 商文敏. 教育教學論壇. 2014(38)
[2]談小學班主任如何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J]. 楊艷紅. 中國校外教育. 20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