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慶芳 何曉紅
摘要: 心理學研究證明:思維永遠是由問題開始的,而創造潛能往往就在排疑解難的過程中被激發出來,然而,當前我們數學課堂上仍然是更多地看到教師向學生提問,而聽不到學生的發問. 這與新課程改革中強調學生的參與和師生間、學生間互動的觀點是相悖的. 面對這種情況,《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讓學生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提出問題,理解問題,并能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問題,發展應用意識.
關鍵詞: 小學數學;問題意識;研究;認識
現代思維科學認為:問題是思維的起點,沒有問題,思維就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心理學研究也證明:思維永遠是由問題開始的,而創造潛能往往就在排疑解難的過程中被激發出來,然而,當前我們數學課堂上仍然是更多地看到教師向學生提問,而聽不到學生的發問. 課堂上的提問仍然是教師“獨占鰲頭”,學生充當了被動接受知識的機器,這與新課程改革中強調學生的參與和師生間、學生間互動的觀點是相悖的. 在這種學習方式中,學生失去了提問的權利,也失去了質疑和深層次的思考,最終喪失了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面對這種情況《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讓學生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提出問題,理解問題,并能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問題,發展應用意識. 那么如何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讓學生在提問中獲取新知呢?筆者在這方面作了一些嘗試,下面就談談我在教學中的研究和認識:
一、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樂于發現問題、提出問題
針對小學生求知欲望強、好奇心強等心理特點,在新課導入時,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創設一些新穎別致、妙趣橫生的問題情境,能夠喚起學生的求知欲望,迫使學生想問個“為什么?是什么?怎么樣?”創設問題情境能夠讓學生想問與樂問 .
例如:我在教學人教版三年級下冊第四單元“年、月、日”時這樣引入:
今天老師給同學們講一個有趣的故事:有一天,小軍的爸爸正在書房看書,忽然,小軍哭哭啼啼地跑進來,邊泣邊說:“爸爸,人家小東每年都過生日,可我今年都12歲了,你才給我過了3個生日,我也要年年過生日嘛. ”小軍的爸爸聽后哈哈大笑:“傻兒子,不是爸爸不給你過生日,而是因為你不是每年都有生日呀. ”咦,同學們,你們知道這是怎么一回事嗎?
問題情境設置的目的是要促進思維,而“年、月、日”這部分知識比較通俗易懂,為了促進學生的思維,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本人用講故事的形式創設問題情境,把學生的學習情緒推向一個高潮,在學生的大腦中就會產生很多問題:為什么小軍12年才有3個生日?是不是某些年日歷上沒有這一天?這時學生就會形成想學樂學的愿望,同時伴隨著的是猜想結果的產生與繼續探究的強烈欲望.
二、教給學生提問的方法,讓學生學會提問
常言道:“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學會是前提,會學才是目的。學生想問、敢問、好問,更應該會問、善問。要使學生認識到不會問就不會學習,會問和善問才是具備質疑能力的重要標志。,要提高學生質疑問難的能力,就必須加強質疑問難的方法的講授和指導,培養學生提問的技巧。
1、引導學生預習后提出不理解的內容。
數學教學也應當重視預習工作,我在教學實踐中很重視學生預習能力的培養,并針對學生的不同發展階段,逐步提出以下預習要求:(1)閱讀課本上例題的分析、解答過程;(2)根據例題要求,試操作;(3)選擇與例題相仿的題目試練習;(4)對不理解的分析、解答過程做上記號,或記在筆記本上。預習過程中產生的疑問,可在課前詢問老師或同學,或課中學到哪一處時隨時提問。這樣不僅加強了預習能力的培養,也在無形中提高了學生的提問能力。
2、引導學生看題后,提出想了解的問題。我們應該有意識地將這種提問方式納入自己的教學設計中去。不可能所有學生提的問題都會緊扣教學重難點,有時學生提的問題可能比較零散,甚至不著邊際,此時教師要能迅速地從學生所提的問題中選取有價值的,緊扣教學重點的問題與學生共同探討;對于那些學生目前不需要解決的問題,也要向學生作些說明,并及時肯定該生大膽提問的學習態度,以保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三、在新知探究中,提供機會,培養學生善于提問題
要使學生善于提問,教師就要為學生做如何提問的示范,并啟發學生在平時的學習中尋找問題的方法,特別是在自己思考后還不明白、不理解的地方尋找問題,多問幾個“為什么”,課堂上,要給學生表達自己想法的機會,留給學生充分思考探索的時間,尊重學生以不同的方式理解和解答問題. 經常給學生提供合作交流的機會,讓學生互相質疑或向教師提問,準許學生有疑就問,就是在教師講授過程中也允許學生插話、提問,不怕打亂原來的教學程序. 特別是對學生提出的問題具有創新個性的要給予積極的評價,使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快感.
四、注重引導,傳授方法,培養學生質疑的能力
有的學生對一些知識想提出自己的看法,但往往缺乏提問的技能,想問又不知該怎么問,所以教給學生提問的技能也是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一個重要方面. 質疑問難的方法一般有:
1. 發揮教材作用,提出數學問題
教材中有許多主題圖或練習題都有“你能提出什么問題?”“你還能提出哪些問題?”的提示,圖文并茂的主題圖或練習題,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個與生活聯系緊密的情境,在情境中又蘊含著數學信息,教師要充分利用這樣的機會,鼓勵學生在信息中發現數學問題、提出問題. 解決問題時,讓學生說說選擇了哪些信息,再次經歷收集信息的過程,內化信息,加深理解.
2. 從課題切入,培養問題意識
讓學生從課題上提出問題可以使學生明確學習目的,同時學生提出的問題也有利于教師制定教學目標,有利于激活學生求知的欲望,也有利于增強學生的主體意識。
總之,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真正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充分發揮他們學習數學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探索和掌握知識形成的過程及方法,體驗獲得成功的喜悅,增強他們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為此,作為教師應積極鼓勵,正確引導,科學指導學生,讓學生會自行探究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合作討論思考問題,用創新思維方法解決問題,為新世紀培養出會學習、能創新的一代新人。
參考文獻
[1]2011版,國家數學課程標準
[2]《現代小學數學教育研究》第六期 現代小學數學研究中心著
[3]《福建省第十屆小學數學“問題解決”課題實驗研究論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