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玲 成艷
摘 要:詞匯教學是基礎。語言大師葉圣陶先生曾說:"無論是聽、說、讀、寫,只要學好了語言,就可以學好語文,因為語言是學習其它一切的基礎。"學生學習語文,就是借助文中一個個鮮活生動的詞語,與文本對話,與生活對話,在詞語學習的過程中學習語言,發展語言。 小學生的語言感知能力通過感性認識逐漸積累表達素材,以生活經驗和教學情景等綜合因素來實現語文綜合素養的學習和思考。對詞匯的掌握和應用是小學生對語言學習能力的重要過程,是豐富而準確表達主客觀世界的必然要求。
關鍵詞:語言感知;表達;閱讀;能力
一、詞匯是構筑學生認知世界和表達世界的語言基礎
一般來說,小學生總是從客觀實體的認知中獲得形象思維的勾勒,然后進行抽象思維的思考,進而可以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逐步達成教學目標,并附有小學生特有的個人生活經驗和情感,所以我們常見在小學生的表達中詞匯往往會帶有強烈的情感取向和語言個性特色。即使是任何一篇體裁的閱讀文本,小學生在學習中總是能按照自己的形象思維不斷塑造出能夠讓自己理解和表達的客觀形象,我們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注意詞匯的具象性與形象性的使用頻率和數量,通過準確而生動的感性詞匯來表達和要求學生完成客觀而具體的學習與訓練,通過語言詞匯的大環境逐漸培養學生的語言感知能力和閱讀能力,通過留有表達空白的啟發式教學引領學生越來越準確地實現語言的正確表達,這樣才會讓學生在不自覺的自我感知中實現自覺學習詞匯的涵義,甚至是詞匯的內涵和外延。另外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就要思考詞匯在閱讀環境中的性質、分類、使用范圍等因素的客觀性、多義性和表現力。如“驕傲”等詞語若放在不同的語境中意思會不同。
詞匯作為表達工具的重要載體,才使得學生的語言學習從認知、理解、表達運用到廣泛使用都具有感性詞匯積累的形象性和生動性而具有了牢固記憶并形成習慣思維。從某種角度來說,詞匯的教學過程就是開啟小學生思維與表達的基礎過程,也是形成小學生完整而準確感知和主動表達主客觀世界的開始過程。小學生學習語言極具模仿性,但是表達卻具有個性特色,所以我們在教學過程中給予學生詞匯教學的第一要義就是準確,否則在以后的詞匯教學中很難糾正學生的認識偏差甚至是錯誤理解。
二、詞匯的學習與訓練要在閱讀環境中才能實現文本的教學價值
任何詞匯都不能脫離語境,只有在一定的語言環境下才能讓學生越來越準確地掌握詞匯的本意、感知詞匯的內在和外延等,也只有在一定的情境中才能使小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詞匯,最終達到正確表達的教學目的。那么我們應該怎樣才能做到教與學的統一呢?牢固樹立詞匯的本意是閱讀教學的著力點,通過詞匯之間的意義過渡實現完整語段的感知和理解是閱讀教學的最終歸宿,勾連詞匯與語段之間的關系和思想情感是閱讀教學的重要手段。這不單單是詞匯與詞匯之間,而且更重要的是在一定的語言環境中要實現學習詞匯之間的意義連接、表達方式、結構特點等,在閱讀的整體環境中才能使學生越來越準確地判斷和使用詞匯,使詞匯的使用達到準確性和嚴密性。音形義的教學完成后,詞匯的學習要在形象與抽象、感性與理性、生動與使用范圍的比較辨析中讓學生多積累詞匯之間的關聯性和表現力,使學生的語言感知能力隨著他們特有的想象能力和聯想能力實現詞匯的牢固記憶和形象記憶,這對小學生對文本的整體閱讀理解能力的培養和閱讀思維與習慣的養成都是有著極大的好處的。例如對于二年級學生理解詞語“哪兒”和“那兒”時,我采用選詞填空的方式:小紅的家在( )。小紅的家在( )?讓學生根據不同的標點,思考語境進行練習,學生很容易就理解和掌握了。
三、詞匯的語段訓練是升華學生閱讀與表達能力的重要步驟
在聽、說、讀、寫的訓練過程中,識記、理解、記憶詞匯需要一定量的背誦、聽寫和默寫等訓練,這些實際上都是通過情景再現讓學生進行聯想和想象,最終達到永久記憶和靈活運用的教學目的,因此我們可以這樣來思考詞匯的教學過程:小學生有著極為強大的想象能力和聯想能力,要是我們能在教學中能夠給學生固定很少的啟發點,也能讓學生自覺生成詞匯的聯想過程并形成學生自己的詞匯知識體系并逐漸豐富和充實起來,那么我們的詞匯教學就很容易過渡到文本的整體閱讀訓練和寫作訓練,學生詞匯的學習就直接過渡到了語段的學習,換句話說,我們的詞匯教學實際上是一直在語言和語法體系中進行的表達短語的目的訓練,是突出了學生閱讀的整體認識的重點訓練,所以詞匯的教學可以讓學生在不斷積累感性材料的過程中逐漸加強了學生的拓展能力訓練,是學生書面表達和口語表達重要的教學過渡環節,在教學中能重視這一點就能很好地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喜歡語言學習、愛上語文課的。需要注意的是,在每篇文本中遇到的新詞匯要和已經學習的詞匯要銜接起來進行教學,最簡單而有效的方法是教師隨機確定已學和新學的詞匯進行連詞成句訓練,或者在這些詞匯中任意指定一個為中心詞進行語段表達,只要在每堂課上能“溫故”,那么每堂課上也就能“知新”,無論是口語表達還是書面表達,即使學生能夠參照已學或新學的課文,學生依然能夠依靠自己強大的聯想能力表述出來,在此期間,教師可點撥學生的思維方向、語法、表達習慣等方面,這樣啟發式的教學會讓學生在課堂中極易成功、極易有成就感和學習的自信心,也極易生成極為豐富的教學資源,這是我們的教育教學所追求的重要內容之一。
總之,詞語的理解可通過多種方法、多種形式、多種手段來實現,不論用什么方法都是為了學習作者是怎樣準確 用詞的,為學生積累和運用詞語打下基礎。我們的詞匯教學要在閱讀的文本中進行整體性的思考,不能孤立地看待詞匯教學并只把詞匯訓練變為機械記憶過程,要善于在學生的認知過程中以點帶面地進行文本整體閱讀訓練,以學生的聯想和想象能力拓展學生自覺學習詞匯甚至是語言的感悟能力,這是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值得關注的一個問題。
參考文獻:
[1]林碧鶴.讓詞語教學情趣盎然[J].語文教學通訊,2009(3).
[2]姜利波.詞語教學初探[J].聊城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2).
[3]許曉彬.新課程背景下的中學語文詞匯教學研究[D].南津師范大學,20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