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格桑
摘要:就算初接觸世界、認識世界的小學生,也有著自己的情感,而如果能夠在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融入情感教育,就能夠有效的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質量以及效率,從而真正的促進小學生的成長以及發展。本文就這個問題簡單的探討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融入情感教育的措施。
關鍵詞:小學語文 情感教育 教學 措施
情感是小學語文教育的靈魂。它既是學習語文的手段,又是小學語文教學的目的。所謂情感教育,是指在教學過程中,用美文灌之以情,教師動之以情,學生會之以情,由無數的"情"的操作而綜合為"情操"的生成,達到心靈和心靈的契合的一種教育方式。而語文作為一門主干課程,與其他課程相比,更強調情感。現行的小學語文教材大多是名家名篇,題材廣泛、文質兼美、圖文并茂,字里行間蘊涵著作者豐富的情感和審美情趣。
一、開展心理換位,引發學生共鳴,以境育情
情感的情境觸發規律表明情感是在一定的情境中產生,并通過各種因素對情感的產生起到綜合的作用。因此,在教育過程中可根據教學內容的實際創設相應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如臨其境,觸"境"生情,從而不斷獲得成功的情感體驗,促使其主動、快樂地學習。例如,小學語文教材的古詩文就可以創設特定的情景進行教學,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創設相應的情境來幫助學生對古詩意思的理解,對古詩意境的感悟,對詩人感情的體會。一位老師在教學蘇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宿新市徐公店》時,通過多媒體為學生創設了這樣一個情境:在一望無際的開滿油菜花的田野旁,有一群孩童在快樂地捕捉幾只黃色的蝴蝶。下面是課堂實錄:師:你們有沒有捕捉過蝴蝶?捕捉時蝴蝶會怎么做?生:蝴蝶會拼命地逃走。師:現在這群孩子捕捉這幾只黃蝶,會有怎樣的情況發生呢?這時學生回答問題的熱情很高,七嘴八舌地回答著,學生討論的結果是蝴蝶將會飛入油菜花地里,找不到蝴蝶了。這樣學生對"孩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的詩句就自然理解了。最關鍵的是通過這一情境的創設,能讓學生熱情高漲地參與學習活動,感悟到詩人所展現的詩的意境,領悟到詩人構思的精妙,也使學生體驗到生活的樂趣,這樣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也就不講自明了。正像這樣,教師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根據教材內容適當地進行心理換位,容易引起學生共鳴,對培養學生良好的情感有極大的幫助。
二、把情感教育引申升華
在每次學習課文后,組織學生思考與討論,把情感教育引申升華。無論是停留在造句或看圖寫話水平上的一、二年級學生,還是能寫五六百字作文的五、六年級學生,寫作能力是局限不了學生思考和說的能力的。思考與討論,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在同學想法的激發下積極發言。如在學習《吃水不忘挖井人》過程中學生已經通過換位思考的方式知道什么是感激之情。教師在組織討論前只需要做簡單的引申,讓學生展開想象:我們身邊都有什么設施?是誰付出了勞動而修建或者完善了這一設施?比如,道路是誰修的?路面是誰清掃的?如果沒有這些人,我們的生活是不是就會很不方便?這些人為我們作出了貢獻,是不是應該得到我們的感激之情?通過回答這些問題,學生深切了解了自己在學習與生活中的便利,全部來源于他人的付出與給予,自己應該由衷地感謝他們。也可以在課后讓學生寫成作文,這樣寫出來的作文,既滿足了作文對真情實感的要求,又陶冶了學生的情感世界。
三、尊重和愛護學生
小學語文課堂是開放的課堂,在課堂上不僅要傳播知識,最重要的是培養學生健全的情感。在語文課堂上教師要充分表現出對學生發自肺腑的愛與尊重。這種尊重與愛護,表現在教師要及時地關注學生的心理情況,以及教師在課堂上洞察學生的各種表現。在語文課堂上,教師要盡可能多地給學生被提問到的機會。雖然,在教師看來提問都是隨意的,但是因為個人察覺不到的緣故,有的時候學生對提問也非常敏感,我記得一個學生曾給我說過:老師,你一個學期也沒有提問過我一次,是為什么呢?我當時心里就一震,其實不為什么,只是我提問沒有注意到普遍性,恰恰讓他一次機會也沒有得到。自那以后我就有意識地把提問的面擴大。對學生的尊重還體現在對學生人格的尊重,對學生自信心的保護和鼓勵等等,只有尊重和愛護學生,學生才會始終處于一種良好的情感環境中。可以說,沒有尊重和愛護,就不是真正的教育。
四、巧設課堂問題,引導合理想象,深化情感
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除了讓學生感受情感、激發情感之外,還有一個如何深化情感、表達情感,形成個性傾向的過程。想象是思維的一種特殊形式。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巧設課堂問題,引導學生合理想象教材描繪的情境,進而激發學生的思維、陶冶學生的情感。如在教《鄭成功》一課時,教師可以選擇了幾個點,讓學生發揮想象。比如說:鄭成功在廈門修造船只,聚集糧草,加緊操練海軍。讓學生想象這一系列的準備工作,并且聯系正在看的《三國演義》中曹操修造船只、操練海軍的情景,想象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的情景,從而感受鄭成功的軍事指揮才能。又如:這支在滔滔海浪中前進的龐大艦隊,前后綿延十幾里,風帆蔽空,戰旗招展。讀到這句,讓學生想象這支壯大的艦隊,整裝待發、軍容整肅的情景,感受鄭成功的軍事領導才能及充分準備之后的實績。學生借助想象文中人物的語言、行動,進一步感受鄭成功的英雄形象。鄭成功由立誓收復臺灣到臺灣收復、建設的整個過程中,多次引導學生進行合理地想象,學生巧妙地鏈接,豐厚了文本內涵,較好地實現了教學目標。問題的巧設創設,學生想象力的合理展開,深化了學生的情感。
五、總結
總之,情感教育滲透語文教學的始終。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滿足學生的情感需要,可以促使學生學習活動的積極化,增強語文教學的效果,最終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劉艷芳.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J].新課程學習(上),2011,(05)
[2]李明鏘.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探索[J].教師,2010,(17).
[3]周娣.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行情感教育[J].成功(教育),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