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小學語文教師的教學觀念、模式發生著變化。以發展學生個性、培養學生主體意識和創新能力為主。傳統教學模式難以體現學生主體地位,但是,傳統教學方式過于生硬,課堂更重視講解,輕視師生之間的互動。學生看似學得認真,但實際缺乏活力。一味的聽老師講解,給予定型準確答案,難以發散思維,缺少創新意識。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不斷改善教學模式,提高小學生主動學習興趣,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關鍵詞:新課改下;小學語文教學;現狀;對策
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順從新課改教育模式,提高教育質量,以發展學生個性、創新思維、合作意識為主全面實施素質教育,致力改變實習教學過程中存在的死記硬背、老師一講到底的現狀,倡導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中,樂于探究事物,敢于發表言論,打破僵化課堂,使語文教學充滿生機,給學生一個溫馨的學習環境。但是,在實施新課改道路上,仍存在急需解決的問題。
1.新課改下小學語文教學存在的現狀
1.1教學的視角缺乏廣泛性
語文教師根據教科書規定的內容進行教學,但缺乏與實際生活的聯系,使得語文視角缺乏廣泛性,難以引導學生跟實際生活聯系,許多語文教師表面上響應新課改,但實際缺乏教學技巧,仍舊受應試教育影響。教學方法出現單一性、枯燥性,學生不能長時間的參與聽講,會出現走神的情況,老師占用多數時間講,會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不從學生的需求出發。為提高成績多做習題,課后留下很多作業,這對提高學生成績有一定效果,但同樣施加了壓力,也會對語文失去興趣,嚴重影響小學生其他方面的素質發展。
1.2學生缺少主動學習興趣
語文教師對教學內容、教育方法的制定以課本為主,一講到底的教育模式,不以學生學習主體出發,致使學生缺乏學習目標,難以參與到課堂活動中,嚴格的制約了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缺乏對角色的思考,從而逐漸降低了對學習的興趣,出現沉悶的課堂氣氛,很多學生表面上看似在認真聽講,其實早已走神,無法快樂的學習語文,直接影響課堂教學效率。
1.3缺乏實質性的新課改教學
在新課改實施之后,很多教師走形式現象嚴重,很多教師為應付檢查,故意營造課堂氣氛,但組織的課堂活動并不明確,沒有清晰的教學思路,很多語文教師未顯現自己的過人之處,把教學課堂"裝扮"的很花哨,不僅不能幫助學生提高知識,會直接影響學生的思維模式,在活躍的課堂上,難以掌握實際性的知識,浪費寶貴學習時間。語文課堂上教師用幽默風趣的小故事引人入勝,課堂構架以培養學生能力、創新意識為主,否則直接影響學習效率。
1.4缺乏對資源的合理利用
新課改下很多學校購進先進的教學設備,很多語文教師缺乏對資源的合理利用。有一些語文教師過度依賴多媒體設備,將自己整理好的課件一一的展示,活脫脫的將"滿堂灌"搬到了多媒體課堂,學生難以理解課堂的知識點,教師部分重點難點,將所有知識介紹,一味的陳述課本內容和知識,小學生很難參與到實際教學中。
2.新課改下小學語文教學的策略
2.1教師提高對于新課改的認識
新課改下小學語文教師面臨更多挑戰,因此,需不斷的提高自身修養,加強對新課改的理解,做好相應的教育工作,適應新課改的需求。語文教師不僅要備課學習內容,同時要備學生,要懂得學生的需求,應轉變傳統觀念,培養學生創新精神,樹立新思想、新知識,促進與小學生情感交流,發展學生個性,深刻認識應試教育的不足和弊端,引導學生將知識運用到生活中,提高對語文的興趣。教師應留夠足夠的時間與學生進行交流互動,運用先進的教學理論,幫助學生打開思維,解決學生難題,充分調動小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創造性。
2.2優化教學結構
小學階段要重視學生的身心發展,因此,語文教師必須提高個人語文知識素養,掌握先進的語文知識,改進教學結構,提高學生主體地位,使學生從過去的被動接受轉變為自主學習。教師要深入了解學生掌握知識的程度,針對每個學生詫異,制定不同的教學方案,構建學習框架,激情學生學習熱情,掌握合作探究學習策略,發展學生自我認知能力,在學習的同時敢于創新。語文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要努力創建平等、輕松、愉快的課堂,通過老師講授知識重點,讓同學懂得如何發現問題,并激起他們解決問題的興趣,適時的給予鼓勵,全班同學共同思考,各小組之間合作,探究問題,共同解決,全面培養學生的協作能力。
2.3提倡創新教學方法
新課改下為避免教師存在追求形式,學校應加強監督力度。切實的提高教學質量,健全教學反饋機制。為提高教學質量,教師應正確運用"啟發式"教學模式,正確的引導學生,調動學生對學習的樂趣主動學習,在學習中找到快樂。在授課之前,老師應鉆研教材的背景,在實際授課中,將無聲的文字變成有聲的語言。教師首先要進入角色,以情感人,重視節奏把握、語言親切,將學生全面帶入教學場景,進行角色互動,從而激發學習興趣,很多問題學生在愉快的氛圍中掌握。無形之中將知識點傳授給同學,在課堂上,老師應多給同學留下時間,讓他們分組進行討論練習,學生能夠實現全面發展。因此,教師應優化教學過程,貫穿知識的同時,帶動學生滲透知識。
2.4充分運用多媒體設備教學
很多學校普及多媒體技術教學,在實際教學中,語文教師應提前做好課件,并不是將所有的知識點全部體現出來,而是突出文章的重點,很多古詩詞難以理解,教師可以將它們制作成動畫形式體現,在實際講解中,學生更一目了然,有聲有色的講解,比枯燥無味的灌輸,更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多媒體教學的最大好處是直觀性、多樣性,知識重點講解完之后,最后留下課堂知識,讓同學們當堂解決,及時掌握知識難點,提高學習效率。
新課改下要求小學語文教師要掌握先進的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和合作意識。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仍存在著很多不足之處,很多語文教師難以意識摒棄傳統教學方法,不懂得如何優化課堂,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提高自身素質,加強對新課改的理念認識,提高教學能力,切實有效推進新課改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稽明清.對小學語文新課改理念的認識與反思[J].學周刊,2013(03):34-35
[2] 蔡家河. 新課改給小學語文教學帶來的新變化[J]. 小學時代(教師). 2011(05)
[3] 楊翠琴. 新課改下小學語文教學中的美育初探[J]. 教育教學論壇. 2011(29)
作者簡介:
任立美 (1967.10-)漢族,山東魚臺,大專學歷,一級教師,魚臺縣李閣鎮中心學校,研究方向:小學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