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超杰
摘 要:“不憤不啟,不悱不發”的教學要求;“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的教學原則,從不同層次體現了“啟”與“發”的關系。啟發式相對于注入式,特別是在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今天,其教學效果的呈現更加明顯。
關鍵詞:啟發,教師,學生,教學,效果
引言:
教師都知道,“發”是“啟”的結果,“啟”是“發”的前提,“啟”與“發”兩者究竟誰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呢?應當是“啟”者而不是“發”者?!皢⒍话l”的主要責任在教師。通過這些年的教學經歷,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筆者認為可以從這幾個方面入手:了解學生的年齡特性和個性差異;啟發學生積極思考,做好領路人;充分挖掘教材的教育性和指導性;發揚教學民主,教會學生怎樣學習等方面才能做到“啟而得發”。
一、了解學生的年齡特性和個性差異
小學生由于年齡較小,課堂注意力的集中時間較短,整個課堂好動、易走神,再加上孩子的智力發展水平不同,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有針對性的進行啟發式教學就顯得很有必要。教師在教學時,要層層推進,步步引導,抓住小學生極強的求知欲和好奇心這一年齡特征,恰當的啟發、適時的啟發,讓孩子在“啟”與“發”這一動態的教學過程中發現、猜想、論證、總結規律、運用規律。運用啟發式教學,把課堂交給學生,讓學生真正的成為課堂的主人。
二、啟發學生積極思考,做好領路人
教學是一個不斷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教師要善于聯系教材與學生的生活實際,提出符合啟發性的問題,以激發他們的思維,打開他們的思路,活躍課堂的學習氛圍,通過他們的獨立思考、集體討論、相互補充,然后水到渠成得出結論。
在啟發學生思考的過程中,要有耐心,給學生以充分的時間;要有重點,問題不宜多,也不能蜻蜓點水;要深入下去,當學生遇到困難時,教師可以進一步啟發、引導,只有在得出結論,且學生都已經明白時,方能轉到另一個問題上去。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掌握分析、綜合、比較、概括、判斷、推理等思維形式,以發展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和概括能力,做好學生學習進步、成長發展道路上的領路人。
三、充分挖掘教材的教育性和指導性
教育和教學不可分割的聯系或教學的教育性,是教學的基本規律之一。作為一名教師,認真專研教材,充分發掘教材的教育性是大有必要的。
小學數學教材的教育性大致表現在:使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理解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性;具有正確迅速的運算能力,一定的邏輯思維能力和一定的空間想象能力;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感和民族自豪感以及現代科學技術所必需的數學基本知識。
學生通過聯想掌握直線、射線、線段的定義和特點,教師通過想象,可以進行人生觀教育和指導:希望學生今后像直線一樣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生活;在學習遇到困難時,要學習射線那種一旦出發就勇往直前的精神;更希望學生的為人能像線段那樣,做一個有始有終的人。最后,可以引導學生在“有限”的紙上畫出“無線”的直線和射線。所以,課前認真鉆研教材,充分發掘教材的教育性,是上好課的必要條件?!懊魈煲欢ㄒ茸蛱旖痰母谩?,這句話應當成為教師的座右銘,運用啟發性,充分挖掘教材的教育性和指導性。
四、發揚教學民主,教會學生怎樣學
蘇聯心理學家A·B·彼得羅夫斯基明確地指出:“現在教給學生的知識的數量,正在以使人難以置信的速度增長著,而且一旦確認,這些知識很快就變得陳舊和需要更新?!币虼耍欠N以結論和在記憶里保持材料為主旨的教學,已經完全不能適應現代的教學要求。啟發式教學不僅要引導學生理解知識,自覺地運用知識,而且要教會學生懂得怎樣學習,掌握學習方法,理解數學的發展過程。
1.發揚教學民主
教學民主,是進行啟發式教學的重要條件,它要求學生關系民主、平等。教師要鼓勵學生提問題,說出不同見解,特別是奇異的、新穎的想法,鼓勵學生主動地把自己的想法口頭講出來,善于引導學生去解決問題,并時刻注意向學生學習。倘若教師做到了這些,學生就會心情舒暢,認真鉆研教師提出的問題,開動腦筋,積極、主動地發揮出他們的水平,使整個課堂氣氛和諧、生動、活潑,這樣啟發式教學就能獲得最佳效果。
2.教會學生怎樣學
在現代教學大背景下,小學階段就開始搞“題?!睉鹦g也是很常見的,但是作為新時代氣息下的小學教師,應該把時間的大部分用在講解基本原理及數學問題處理的思維過程、基礎方法上來。學生經常問教師:“你為什么想到這個題目這樣解呢?”要學生聽懂一道題目的解答往往不是困難的事,而要學生弄懂為什么這樣解,并在尚未動手解答之前,說出解題計劃、弄清解題思路,更是不易的。這需要教師在實踐工作中不斷摸索、總結經驗。
教師不但要教學生“學會”,更要教學生“會學”:不僅使學生掌握知識,還要使學生學到獲得知識的本領。也就是說,要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讓他們掌握這把打開知識“寶庫”的“鑰匙”。培養自學能力是教與學的辯證要求,也是學生自己解放自己的要求。學生有了自學能力,不僅在上學期間,就是在畢業之后也能不斷的獲得更多知識,運用知識,從而使智力得到不斷地發展。多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換位思考,這樣才能很容易與學生產生共鳴,進而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為課堂的啟發教學打基礎做準備。
總之,通過以上的論述,我們不難得出:啟發式的教學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盡管當前注入式教學較啟發式教學顯得更為流行,并且被大多數教師采用。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隨著社會實踐的不斷發展,人們將越來越發現啟發式教學的優越性,筆者認為啟發式教學終究會沖破舊思想、舊觀念的束縛。隨著國家素質教育的全面推進,進而真正取代注入式教學法,建設一個真正平等、民主、和諧的數學課堂,讓數學課程在啟發式教學的氣氛中,被每位學生所想學、愛學、樂學、學會、會學。
參考文獻
[1]小學數學《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版),
[2]《遼寧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年第37卷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