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明娟
摘要:民俗旅游是旅游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海南省民俗旅游業的發展正處于初級階段,急需大量的民俗旅游專業人才。如何讓學生掌握專業的民俗旅游知識,培養學生學習民俗旅游的興趣,掌握適應民俗旅游市場所需要的操作和服務技能,是該專業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必須解決的問題。通過豐富課堂教學內容、舉辦小型的民俗技能大賽、結合少數民族地區特色開展主題學習活動,課堂上多采用情景劇表演、大力開展校企合作辦學等方式達到提高學生學習民俗旅游興趣的目的。
關鍵詞:海南;民俗旅游;學習興趣
隨著《國務院關于推進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發展的若干意見》的頒布,將海南建設成國際旅游島正式上升為國家戰略。清新的海風,湛藍的海水,柔軟的沙灘,海南依托其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成為海內外游客休閑度假的絕佳選擇,游客在欣賞美麗自然風光的同時,也對當地獨特的黎苗文化產生興趣。黎錦、竹竿舞、船型屋、繡面紋身、三月三等民俗現象和活動都深深吸引住了游客們好奇的目光。
世代居住在海南省的民族主要有黎、苗、回、漢等族。千百年來,古樸獨特的民族風情使本島社會風貌顯得更加豐富多彩。其中最具有特色的便是黎族與苗族的生活習俗。近年來我省也在不斷加大民俗旅游的開發力度,尤其重視挖掘和培養懂得專業民俗知識的人才。職業院校作為為市場提供專業型旅游人才的主力軍,更要做好人才培養計劃,為海南本土民俗旅游市場的發展添磚加瓦。因此,如何提高學生學習民俗旅游的興趣,是值得每個旅游專業老師深思的問題。依據本人教學工作的積累,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教學,以提高學生學習民俗旅游的興趣。
一、豐富課堂內容
首先根據《中國民族民俗》課程標準的要求,我們要把各民族具有代表性的宗教世俗信仰、民族服飾、飲食特點、社交禮儀和傳統節日等知識介紹給同學們。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了解和認識中外民族豐富多彩的民俗現象,提高學生的旅游品位。授課過程中我們可以通過圖片和多媒體播放的方法,加深同學們的印象,同時也可以借用一些博物館和民俗文化館中的展品實物加強學生的感官感受。例如,在教授黎族傳統服飾—黎錦時,可以請學校黎苗文化展館的老師來講授織錦的技法;學習黎族的民樂表演吹樹葉時,也可以請音樂老師手把手地交我們演奏技巧;學習黎族的竹竿舞表演時,可以去形體室,在舞蹈老師的指導下學習竹竿舞的基本步法。通過各種豐富的課堂活動,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
二、舉辦小型的民俗技能大賽,培養學生的文化情趣,增強學生對民族民俗旅游資源的認識能力和開發、挖掘能力
例如在講解每個民族的聲樂文化時,可以教給學生一些耳熟能詳的民族歌曲,這要求授課教師課下要認真收集相關視頻音頻資料。音樂是沒有界限的,它通過人的聽覺審美功能可以把人們聯系到一起。我們海南本地的學生也有很多是黎、苗、族等少數民族,可以在課上讓他們展示古老的傳統民歌。課下可以布置一些學唱傳統民歌或練習、自編竹竿舞動作的比賽。舉行小型的民俗才藝演出,不拘泥于風格,不拘泥于形式,讓同學們自由發揮,這樣既滿足學生想要表現自我的愿望,又鍛煉了學生的膽量,增強了同學們的民族自豪感。
三、結合少數民族地區特色開展主題學習活動
例如,黎族重要的傳統節日 “三月三”。在講授這一內容時,我們可以將這將這個節日的由來講給同學們。相傳很久以前,聚居在昌化江畔的黎族遭受了一次特大洪災,人畜死亡,只剩下一對兄妹——天妃和南音,他們坐在一個葫蘆里,飄到燕窩嶺上被樹枝卡住,才幸得生存,兄妹二人長大成人以后,便決定分頭尋找伴侶,相約每年三月三再回到燕窩嶺下相會。以后每年三月三,鮮花爛漫紅棉爭艷的時候,南音和天妃娘子跟子孫們便在這里迎接春天,為紀念他們,黎家就稱石洞為娘母洞,三月三也就自然成了黎家的盛大節日。此外,我們可以參加一些慶祝和宣傳三月三的活動。節日期間各省市通常會舉辦海南黎錦苗繡技藝展示及比賽;全省性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競技比賽;全縣群眾性少數民族傳統趣味性民俗體育競技活動;閉幕式文藝晚會;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成果展及非物質文化遺產展;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月活動等。《中國民族民俗》的課程設計思想就是以校內課堂教學和校外實習實訓基地作為主要教學場所,采用啟發引導、實戰體驗等教學方法,做到在學中做、做中學,靈活運用民俗文化背景和文化內涵服務于民俗旅游這個行業。
四、課堂上多采用情景劇表演的方法
例如我們在講解黎族婚慶民俗時,可以先讓同學們先自學,大概了解一下黎族婚禮過程。然后讓同學們分組準備進行角色扮演黎族男女青年相親過程,小伙子與姑娘情意相投請媒妁說親過程、定親過程、結婚選日子、女方家宴請過程以及最后的結婚過程。表演之后,由其他同學記錄并點評演員的表現,表演過程中的遺漏忽略的細節等。在講解黎族宴席禮儀時,我們也可以把課桌拼成長桌表演主人向客人敬酒的禮儀及注意事項。通過情景表演不僅可以讓同學們充分掌握生動有趣的民俗知識,將這些民俗知識生活化有利于提高同學們運用這些民俗知識的技能,激發同學們宣傳民俗知識的潛能,有利于同學們深刻體會民俗旅游強大的參與性功能。
五、大力開展校企合作辦學
校企合作辦學的優勢在于可以立竿見影地檢驗教學的成果。民俗旅游資源帶給當地巨大的經濟效益,很多景區都開設了民俗觀光和體驗項目。學校可以以這些景區為依托,根據景區所要宣傳的側重點,來安排本課程的內容,使得參加實習的學生邊學邊用,不斷開發課程的實用性。同時,我們在授課過程中要注意加強參與性項目開發,提高游客體驗質量,符合現在旅游者的心理需求。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激發學校課改的動力和發揮師生對知識的靈活運用能力。
如今的海南島作為一個重要的旅游大省,面對豐富的民族民俗文化旅游資源和廣闊的市場前景,培養專業的適應市場需要的實用型旅游人才,勢在必行。合理地規劃民俗旅游這門課程,是我們每個旅游專業的老師光榮而艱巨的使命。相信日臻完善的人才培養方案必將為海南民族民俗旅游文化發展帶來新的助力。
參考文獻:
[1]黃麗華. 論海南民族民俗文化旅游開發. [J]. 瓊州學院學報, 2014,(3).
[2]黃宇, 羅艷菊, 畢華. 海南黎族民俗旅游開發探析. [J] .特區經濟, 2011,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