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光英
摘要:學生頭上籠罩著父母的期許光環,承載著社會與國家的希望。他們是未來的天之驕子,肩負著實現祖國偉大復興的重任。學校、社會、家庭應當認知自己的歷史使命,各司其職,努力將學生培育成德才兼備的全面型人才,其意義不可輕視。班主任是學生學習生活中的管理者,如何做一名合格的管理者一直是教育者熱議的話題。班主任應當保持清醒的頭腦,明確自身的管理地位,以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為己任。
關鍵詞:教育教學 愛心教育
真快,為人師表已然二十余年,回顧與學生的交往中,酸甜苦辣樣樣都有,通過這十多年的摸索和實踐,讓我不時地回想起自己的小學時代,做好一名學生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也明確了現在的我已是一名老師。亦師亦生的角色認知,讓我明白一名成功的老師是經過不斷地千錘萬鑿才鑄就的,成為一名好老師不容易; 更深刻的體會到轉化學困生是班主任教育工作中的一個難題。在教育教學過程中,通過學困生轉化工作,使我認識到要做好學困生轉化工作,必須讓自己要明確學困生到底想要什么?
一、尊重人格,保護學困生的自尊心
學困生主要是指道德品行差或學業成績較差甚至兩者均差的、在班里經常造成不良影響的學生。但他們在一定條件下是能夠轉變的??墒?,在傳統觀念中,人們常把后進生當成“壞學生”,說是“朽木不可雕”,“頑石不成材”,嚴重地傷害他們的人格和自尊心。其實學困生同一般學生一樣,具有強烈的自尊心,當其受到某種傷害,為了采取保護措施往往形成某種異常心理和畸形表現:有的存在對立情緒,不聽管教;有的產生自卑心理,消極沉悶;有的采取疏遠集體,回避教育;甚至有的故意違紀,離校逃學。凡此種種,根本原因在于缺乏愛的溫暖而使心靈蒙受創傷,正常成長遭到壓抑。因此,在轉化學困生的教育中,只是簡單批評和處分是不能奏效的,必須對他們傾注愛心,十分尊重他們的人格,用民主、平等的方式對待他們,堅持“五不”的教育方式:不厭惡、歧視;不當眾揭丑;不粗暴訓斥;不冷嘲熱諷;不變相體罰。用愛心融化學困生冰凍的“心理防線”,在師生間架起一道情感交流的橋梁。
二、認識自己,對癥“喝”藥
育人也如此,同一件事發生在不同年齡段孩子的身上,方法是完全不同的,隨著年齡的不斷增長,我們給予的知識和方法從規范到鞏固直至深化、提高。小時候,孩子們會毫不保留地表達自己想要的,即使得不到滿足也會因為替代品的出現很快忘卻;長大后,雖然有了自己的想法卻不愿意說出來,壓在心底,“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也就是我們擔心的叛逆個性。
我們班有個女同學,各科成績都差,平時沉默寡言,不喜歡參加集體活動,從對她幾次談話中了解到,她認為自己特別笨,智力不如人,老師、同學會看不起她,上課不敢接觸老師的眼光,平時不愿與同學接近,學習上有困難也不問老師、同學。針對她的思想,我提出同她交朋友,對她講一些名人成才的故事,使她懂得“聰明在于勤奮”的道理,課堂上有意對她投送親切的目光和友好的微笑,并讓她回答一些較容易的問題,答對了便進行表揚、鼓勵,還在課余時間耐心地幫她補習基礎知識。通過這些行動使她感受到“老師關心幫助我,愛我”的溫暖,從而恢復了自尊心,對老師從“戒心”變為“貼心”,從“疏遠”變為“親近”,學習成績有了明顯進步,人也變得開朗起來,在班里也聽到了她和同學玩耍時發出銀鈴般的笑聲。
三、熱情鼓勵,激發學困生的上進心
學困生不過是缺乏肥水的禾苗,沾著污垢的玉石,既有陰暗的消極面,又有潛在的閃光點,他們同優秀生、中等生一樣渴望進步,也能成才。作為施教育人的教育工作者,要善于從學困生身上了解他們的志趣和個性特征,觀察發現他們時隱時現的閃光點,作為教育轉化他們的突破口和推動其前進的動因。事實證明,學困生并不是一無長處、各方面都差的“壞孩子”,更不是智商低下、不可教育的“低能兒”;相反,在一定意義上,淘氣、調皮的孩子聰明。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下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因此,在課堂中,我對學困生有所“偏愛”:課堂上能夠舉手發言就加以鼓勵;學習上有所進步就給予贊許;品德上做點好事就進行表揚,讓學困生品嘗到受贊許、表揚的歡樂。為了及時了解、掌握學困生的內心世界和行為表現,激發其上進心和積極性,我努力做到“五多”:多個別談話;多溝通家長;多表揚鼓勵;多正面疏導;多指明方向。在贏得了學困生的信任,成為他們的知心朋友之后,轉化工作就容易多了。
四、換位思考,聽聽心聲
在換位思考的基礎上,更要聽他們說。孩子要的是什么?為什么這么做?一般是以自己的思維方式去看待他們,而不是站在他們的立場上去思考問題。理由可以有很多,但每個孩子的理由卻是單一、與他人不同的。一次,一個孩子做眼保健操扣分了,問他“是不是不小心,下次注意點”,并讓他在課間重新做一遍,可接下來的情況依舊不樂觀,該認為的種種情況都替他找過了,實在沒理由了。后來觀察聊天后得知,他在第一次“偷眼時,只是想整理東西,結果被班干部發現了報告給了老師,而我自以為是的替他“開脫”,結果反而讓他不自在,想再次引起注意。找到了真正的理由,告訴他應在眼保健操結束后整理,他心甘情愿,自然也就順利解決了。有時候,原因很簡單,耐心聽聽他們真實的想法。
五、一視同仁,改變方式
“做優秀老師的要素是眼睛永遠看著學生并一視同仁?!弊鳛槔蠋煟斘覀儽磺楦杏绊憰r,就需要改變師生溝通的方式,溝通對事不對人,這能使我們更冷靜,少問“為什么”,多問“怎么辦”。當事情發生時,習慣性就會脫口而出“你為什么要這么做?”孩子不愿意開口,軟硬兼施得到了答案卻不是我們真正的目的。
轉化學困生需要一個過程,要抱著滿腔熱忱,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則,進行反復、耐心地教育;還需要學校、家庭和社會的密切配合,共同形成一體化的教育網絡,才能獲得良好的教育效果。轉化學困生的方法千條萬條,核心就是多給學困生奉獻愛心,讓愛的陽光溫暖學困生的心靈,讓愛的雨露滋潤學困生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