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卓玲
摘 要:本文首先對“微課程”的概念進行了簡單的介紹,接下來對其在地理課前預習、課堂講解與課后復習的價值進行了闡述,最后針對地理“微課程”的制作,以及設計時的選題、時長、內容和注意事項等進行了簡要說明。
關鍵詞:“微課程”;地理教學;運用
前言:
“微課程”通常是圍繞著重點、難點內容進行講解的,其在授課中具有很大的價值。高中地理課程包含人文、自然和區域等多方面內容,且在實際教學中又有交叉,教學難度相對較大。針對其中的重點、難點內容制作“微課程”是方便學生理解與學習的重要手段,對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與學習成果有很大的幫助。
1、微課程簡介
國內的“微課程”概念最早是由教育學者胡鐵生提出。“微課程”簡單來說就是時間較短的,以微型教學視頻作為主體,以在線學習或移動學習的形式,講解某些教學中的重點、難點內容的課程,其時長一般在十分鐘以內。因時長的限制,“微課程”所講授的內容呈碎片化特點,可以是知識點闡述、題目精講、考點歸納、實驗展示,也可以是學習方法的指導。
2、“微課程”在地理教學中的價值
由于高中地理課程所包含的知識范圍較廣,涉及到的知識內容較雜,尤其是地球運動、大氣運動等部分對學生空間思維能力、邏輯思維能力要求較高,學生往往在學習過程中感到困難重重。“微課程”通過視頻影像可以將地理知識、地理現象形象直觀且生動鮮活地呈現出來,更加利于學生接受。同時,“微課程”能更好地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學生可根據自身情況選取“微課程”內容,可查漏補缺,也可強化鞏固,是傳統課堂學習的重要補充和拓展。
2.1方便提前預習
“微課程”的出現打破了傳統的只能通過書本學習的局限性,借助了網絡的優勢,學生通過“微課程”進行預習,可以更好的掌握知識要點,去除書本中不重要的內容,這樣既節約了時間又提高了學習效率。同時通過更具趣味性、吸引力的“微課程”進行預習,增加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2.2提高課堂效率
地理教師利用“微課程”進行教學,通過簡短的小視頻進行重點及難點的講解,可以更加生動形象地將具體的情景呈現出來,避免了學生空想的尷尬,同時通過視頻將地球的自轉與公轉、大氣的運動、潮汐現象等知識點進行圖像展示,可以省去老師進行板書、板畫的時間,提高教學效率。同時影像及動畫視頻也會增加學生學習的興趣,避免學生在枯燥的課堂上溜號,提高學習的效率。
2.3便于課后復習
高中地理涉及的知識較廣較雜,且有一定深度,在課堂講解的過程中,學生難免會對老師的講解不理解,但由于要跟上進度還沒辦法及時充分地去思考。這樣“微課程”就起到了對課堂內容有針對性地進行復習的作用。對于不理解的地方,可以通過看相關的微課視頻自己進行研究,較難的還可以反復進行觀看。這樣通過自己研究習得的知識通常記憶也更為深刻。由此一來,學生們既強化了知識薄弱點、解決了知識疑難點,也不會對自己學會的部分重復學習而浪費時間。
3、地理“微課程”的制作
3.1地理“微課程”的設計要素
3.1.1選題設計
教師進行“微課程”選題時應充分考慮課程標準的要求與學生的基礎,針對一些較難的或者較為重要的知識點所展開,如課前導入,地理核心概念的解讀,地理重難點的掌握、疑點的突破,課后相關地理知識的擴展等。比如,講解“天氣系統”這一內容時,教師可通過形象的動畫演示將鋒面形成時大氣運動的狀態進行講解,并結合央視天氣預報的片段,引導學生進行學習研究。
3.1.2時間設計
由于“微課程”往往是針對某個知識點展開的,所以講解的時間較短,通常控制在十分鐘以內,大多為三到八分鐘。雖然時間短、容量小、內容少,但是其自主性強、質量高,且較短的時間也可以增加學生學習的新鮮感,有助于他們集中注意力。
3.1.3教學結構設計
在地理“微課程”中,要遵循教學步驟完整、明確教育對象等原則。地理 “微課程”的教學過程主要包括:地理問題的提出、教學活動的安排、解決并總結地理問題等環節。首先其內容應該直奔主題,“微課程”主要的優點就是教學時長較短,這樣就不該有那些價值不大的內容,應該直奔主題,先聲奪人,從一開始就吸引學生讓他們進入到學習狀態中。其次教學的思路一定要清晰,地理“微課程”的教學主要圍繞某一知識點展開,教師一定要幫助學生捋清關系,鼓勵學生建構知識體系,且對學生建立的知識結構進行指導。
3.2地理“微課程”中的注意事項
3.2.1重視師生間的有效互動
由于“微課程”從知識點的選取到內容的設計與視頻的制作都是由教師一人完成的,很難像傳統課堂那樣與學生進行實時互動,這樣的“微課程”若僅僅是課堂講授的錄制版,難以提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因此在制作的過程中要注重與學生的互動,可以通過一些小思考或實時的小反饋來實現。
3.2.2充分發揮“微課程”在課堂教學中的積極效用
簡單的來說“微課程”就是多媒體教學中的一種,但是其用途更加廣泛,作用也更加明顯,可以適應學生任何時間、任何地點的學習,因此除了在課堂進行應用的同時,也要充分發揮其在課前與課后的作用,讓學生在課前用其進行預習,課后用其進行復習,以此優化學生的學習效果,鞏固自身的知識構建。
參考文獻:
[1]邵志豪.研究性學習課程實施與地理學科能力培養的研究與實踐[D].東北師范大學:東北師范大學,2003
[2]陳海靜.基于高中地理微課資源開發與應用的“翻轉課堂”教學研究[J].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2014.
[3]程欣.微課在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中的有效應用[J].考試周刊,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