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燕霞
摘要:著名的外語教學專家H·S Chuman說過:“情感對外語學習的作用至少與認識技能同等重要,甚至更重要些。”因此,英語教師在教學中需要進行情感教學,使學生真正熱愛英語,從而提高英語學習效率。
關鍵詞:英語教學;情感教學;興趣
英語教學中情感教學是十分重要的,情感教學不但能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而且使學生能自主探究學習英語。那么,教師究竟如何在英語教學中進行情感教學,從而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素質水平呢?下面談談我的幾點看法。
一、消除學生消極情緒,交融情感
奧利弗認為,“教師并不是在‘轉讓知識或技巧給學生,他/她只是努力想讓學生進入自己的世界,讓自己進入學生的世界,因而和學生共享一個世界”。在課堂上,老師應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及時幫助學生克服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及由此產生的一些消極情緒,增強學生學好英語的自信心。比如要經常鼓勵學生,特別對那些回答問題感到緊張的學生,要多給些鼓勵性暗示,以增強信心,如:“Dont be nervous. Would you like to try again?”;而對那些表現積極,回答問題正確的學生,應給予積極評價,如:“Good, well done”。課堂上的這種正面情感交流容易讓學生接納老師,從而使他們喜歡上英語,這樣即便遇到困難也會迎刃而解。
二、運用得體教態,傳遞情感
教態,是教師面對學生最直接的表現,是學生得到的最直觀的認識。教師的良好教態可以消除學生的種種心理壓力,并將其帶入“角色”,營造和諧融洽的課堂氣氛;另外教師嫻熟地運用面部表情、嘴型、手勢以及其他形體動作進行教學,可以增強語言教學的表現力和影響力,以此達到以情感人的效果。例如,在學習表示情緒的單詞時,可通過面部表情happy、sad、angry、tense等來幫助教學,使教學更直觀,更貼進生活。
三、運用生動的教學語言,感知情感
教學語言是組織教學、開發學生智力、渲染情緒的重要手段。在英語教學中,如果教師說話生動形象,就會使內容變得直觀明了,這樣就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例如,在教“the other” 和“another”的區別時,教師可以利用生活中的例子去說明:去商店買鞋,試了一雙不合適你可以向店員說:“Please give me another pair of shoes.”意思是在眾多的鞋中任拿一雙;然后,試了一只鞋,你想試另一只,你可以說:“Please give me the other shoe.”這時是指一雙中的另一只,這樣一定比單單把“another”解釋為“三個或三個以上的另一個”,“the other”解釋為“兩者中的另一個”的意思告訴學生好得多。另外,如果教師說話聲音清亮,語調抑揚頓挫,語言豐富多彩,風趣幽默,學生在課堂上便會聽得如癡如醉,同時對老師產生一種親切敬佩的情感,這樣師生關系更加密切,更有利于情感教學的進行。
四、增強教學內容的趣味性,喚醒情感
任何具體的教學內容,教師都應從如何激發學生的興趣出發,做到寓教于樂,以情促情。那么為了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增強教學的趣味性,教師就要認真鉆研教材,熟悉課文的文化背景,以此來開闊學生的視野,使學生學得輕松愉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適當穿插與教學內容相關聯,能夠啟發人,令人產生興趣的課外知識,或者生活習慣,甚至是幽默笑話,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比如在學習“Somebody was doing something ... when …”和”see sb. doing something”時,可以講述一個幽默故事:
One day the mother was cooking when she heard a knock on the door. She came to the door and asked, “Who is it?” “FBI (聯邦調查局)!” The mother opened the door, only to find his husband and two sons standing at the doorway. “Where is the FBI?” The mother demanded angrily. “Here we are.” Replied her elder son, smiling, “Father,Brother and I!”
學生哄堂大笑之后,教師再點撥一下笑話中所用的句型,那么效果比一堂語法課要好得多。再比如,問及以O結尾的可數名詞復數加-es的名詞有哪些時,學生往往會出現差錯,那么老師就可以用一句順口溜來彌補,增強趣味性,加強學生記憶:黑人(Negro)英雄(hero)愛吃土豆 (potato)和西紅柿 (tomato),熬急了就吃蚊子(mosquito)。這樣學生既掌握了這個知識點,又不失教學趣味性,一舉兩得。
五、巧用多媒體,使教學內容形象化,升華情感。
愛因斯坦曾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美國當代著名的教育家和心理學家本杰明·布盧姆也說:“學習的最大動力,是對學習材料的興趣。”一旦學生對學習有興趣,就會產生強烈的求知欲,并且持續地專心致志地鉆研它,從而提高學習效率。傳統的英語教學,教師多是運用課本上的圖片創設情景,而且講授內容受條件限制,信息容量小,不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而計算機多媒體集聲音、圖像、動畫、文字于一體,使抽象的、枯燥的學習內容轉化成形象的、有趣的、可視的、可聽的動感內容,這樣不但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在這種形象有趣的教學模式下,教師與學生的互動更為密切,課堂氣氛更為活躍。
總之,在英語教學中進行情感教學,一方面使教師更加明白學生的需求,對教學更加精益求精;另一方面使學生對英語更感興趣,更激發其潛在的能力。因此,在英語教學中要重視情感教學,培養學生積極的情感態度,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劉偉.讓情感在英語教學中流淌[J].現代教育科學:教學研究,2012(8):51-51.
[2]汪霞.課程研究:現代到后現代[M].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