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些年來我國政府基于社會建設和經濟發展的需要提出“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和就業率“的主張,這成為互聯網浪潮中許多高職院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和創新創業教育的既定導向。如何增加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如何使創新創業教育更加高效開展是高職院校一線教育工作者一直思考的問題,在”以生為本“教育理念的引領下,思想政治教育對雙創教育有著分類指導的協同作用,推進二者的協調統一和有機融合,方可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互聯網+;高職;思想政治;創新創業
引言:
順應現階段信息技術的的時代潮流,國務院在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了“互聯網+“的大戰略,在國家層面的政策指引下,我國各行各業的發展必然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當然也包括教育行業。現階段高等職業院校在轉變教育理念,實施教學改革方面做了許多工作,積極探尋在“互聯網+”的大背景下,將思想政治教育和創新創業教育有機結合的方法和途徑,以期為培養適應社會發展和擁有良好競爭力的人才創造更加有利的條件。
一、“互聯網+”背景下,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和雙創教育的發展現狀
我國的高等職業教育起步比較晚,作為國家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著力于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和應用操作能力,以便為各行業提供對口的高等職業技術人才[1]。在傳統的教學工作推進中,思想政治和創新創業教育在高職院校的教學中處于較為邊緣的位置,未能引起足夠的重視。在互聯網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高職院校的思政教育和雙創教育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挑戰。從背景上來講,隨著信息傳播成本的降低,傳播渠道拓展,各種爆炸性的消息內容對教學實踐活動產生了巨大影響;從學習主體來說,新一代高職大學生成長于改革開放紅利發放、成效凸顯的時代,還處在象牙塔之的中他們對互聯網浪潮裹挾的理念有時會出現盲從的現象,自媒體功利化觀念碎片性的沖擊使他們在學習上易出現一些不當傾向,比如專業技術基礎知識掌握對畢業有利,學生便投入極大關注熱情,而對思政等公選課學習他們卻比較隨意馬虎,很多都是單純為積學分而混課;就兩種教育內在關系而言,思想政治教育和創新創業教育都是基于“選擇做什么樣的人和怎么去做“的主題開展的,它們的教育目標一致,在教學內容上有一定的相融性[2]。思想政治教育為雙創教育提供有效的理論指導基礎,雙創教育旨在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思維,反過來也要求思政教育緊密聯系時代,關注學生實際發展需求,增強思政課程本身的實效性,為學生今后進入社會的創新創業活動提供源源不斷的精神助力。
二、“互聯網+”背景下,促進思想政治和創新創業協同發展的途徑
有統計數字顯示,由于教育方向的特殊性,高職學生的創業率是普通本科院校的兩倍,高職學生的雙創熱情遠遠高于普通本科院校大學生。創業活動的開展需要學生樹立良好的三觀和創新創業意識,而高等職業院校在這個過程中扮演著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角色[3]。隨著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新技術業務的廣泛應用,創新創業教育的實踐渠道得以拓展,要在學習和實踐中都有效地發揮雙創精神,必須重視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入開展,充分發揮思想政治教育分類指導的協同作用。
(一)實行以創新創業為導向的思想政治教育
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使得信息傳播的速度、密度、質量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這就要求學生學會在復雜紛繁的環境中有效提取整合各種資源。傳統高等院校職業教育的專才培養往往被所學的專業所限定,未能夠給學生多方位、多角度認識了解周邊的環境提供有效保障。高職院校教師作為教學的主要承擔者和引導者,要切實轉變教授理念,把雙創教育融入到思想政治的講授中,圍繞著培養學生創新創業意識的小目標,結合社會的形式和政策,把思政教育和當前熱點時政聯系起來豐富課堂內容,比如把年下的就業形式、就業概況作以介紹,比如借助在線教育及時解決不同學生的思想困惑,幫助學生拓展視野,讓他們學會用辯證發展的眼光看待自己。豐富思政教育的內涵,加強其實用效能可以幫助發展學生的創新創業思維,增強自主意識。
(二)構筑完善雙教育相融合的實踐平臺
思政教育和雙創教育要想實現協同育人的理想效果,作為一種教育形體和理念,要接受實踐的檢驗。在平臺的構建過程中,我們要秉持開放的心態,以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體系為依托,建設校內大學生網絡信息服務平臺或者創業輔導群,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擇創觀,讓學生在未來發展中有良好的心態和價值導向。比如學校充分了解高職學生的年齡特質和發展特點,基于其興趣點組織宣講論壇,在信息平臺投放相關資訊,加強典型人物的對學生教育的引導作用。像筆者學校一般會請畢業了幾年在創業領域有了一定發展的本校學生和在校生交流實際創業經歷體驗,讓在校生感受同齡創業者良好的價值觀和實踐取向,為學生今后在社會競爭打下良好的基礎。當然,為鼓勵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意識,啟發其產生良好的創新創業認知,學校也可以用互聯網思維優化人才培養方案,完善平臺信息交互,鼓勵學生積極投入實踐,比如建立學分轉換制度,鼓勵學生在校企合作平臺上實習,開展一些涉及創新型社會公益項目的擬創孵化工作,及時記錄校、企、生三方的課程互動實踐日志,用項目成效轉抵課時學分的方式推動學生自主探索。
三、結束語
總之,在“互聯網+”背景下,高職院校要把學生放在主體地位上,切實重視思想政治和創新創業教育,切忌把這兩種教育邊緣化,避免出現把思想政治教育泛化成素質教育,把創新創業教育窄化成專業教育,二者割裂的狀況[4]。有效促進高職教育中思想政治和創新創業的協同發展,可以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建立積極的人生目標,在樹立全局觀的同時增強學生創新意識。在“一體多面”的思路指導下,通過教育實踐高職大學生提升自身素質和個體能力,讓自己成為適應社會發展的全能型人才。
參考文獻:
[1]黃瓊珍.“互聯網+”視域下創新創業教育融入高職思政教學研究[J].領導科學論壇,2017(7):93-94.
[2]姚瑜瀅.基于協同創新理論的民辦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探析[J].青少年研究與實踐,2017,32(1):85-91.
[3]劉冬雪,張君.創新創業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沈陽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10(3):197-200.
[4]劉釗.新媒體時代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協同創新機制探析[J].陜西職業技術教育,2017(2):30-32.
作者簡介:
吳會會,1988.12,女,漢族,遼寧沈陽,中級,本科,遼寧經濟職業技術學院,思想政治教育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