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龍 蔣誠
摘 要:在“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的大環境背景下,嘉興汽車零部件產業尋求創新發展需要先了解自身現狀,再進行轉型升級。本文通過產業創新關鍵要素體系的設置,以問卷的形式獲得企業的基本數據,為企業評估自身及政府搭建創新平臺提供參考。
關鍵詞:汽車零部件;創新要素;創新平臺
一、嘉興汽車零部件產業創新關鍵要素體系
根據嘉興汽車零部件產業情況,設計如下關于嘉興汽車零部件產業創新指標體系,剔除了一些定性要素,使得體系容易直接通過問卷獲得數據,并緊緊圍繞創新關鍵要素展開(見下表)。
表 創新要素評價體系
(備注:高增長新型零部件產品數量A23--指高于新車整車產量增長,例如汽車新配置)
二、嘉興汽車零部件產業創新能力分析
通過向嘉興市93家規上汽配企業發送調查問卷,在一個月內收回有效問卷93份,收回有效問卷100%,從中獲得目前嘉興市汽配企業的一些發展情況。
1.企業擁有人才情況
嘉興汽配企業擁有人才情況如下,目前汽配企業共有技術人員1720名,具有中級職稱的398名,高級職稱的144名,擁有碩士學位99人(浙江科博達工業有限公司,嘉興敏惠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浙江戴德動力機械有限公司,德西福格汽車配件(平湖)有限公司這四家企業分別擁有十位以上的碩士研究生),僅有6名博士(浙江坤博機械制造有限公司1名,嘉興四通車輪股份有限公司2名,浙江戴德動力機械有限公司2名,德西福格汽車配件(平湖)有限公司1名)。其中嘉興敏惠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擁有全市最多的中高級職稱技術人員,中級職稱115人,高級職稱82人。
2.創新機構設置
在創新機構設置方面,嘉興一共有兩個國家級實驗室,分別設在浙江德鵬機械有限公司,浙江歐迪恩傳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同時浙江歐迪恩傳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還擁有一個省級實驗室。嘉興設有6家省級實驗室,還有5家分別在海鹽管件制造有限公司、海鹽雙贏管件制造有限公司、浙江坤博機械制造有限公司、浙江科博達工業有限公司和嘉興敏惠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其它還有市級實驗室15個。
3.產學研情況
在產學研合作方面,有4家企業采取共建研發機構,有18家企業申請項目開發,有13家企業落實人才培育,其中浙江戴德動力機械有限公司與同濟大學、合肥工業大學、浙江大學三所院校達成合作關系。
4.專利申請和獲得
在嘉興被調研的67家汽配企業中,近三年共申請發明專利106項,申請實用新型567項,獲得發明專利58項,獲得實用新型487項。
5.企業智能化情況
有23家企業擁有處于國內外領先水平的裝備,有36家企業不同程度的使用了機器人或者機械臂,有41家企業選用了1-4個智能設備,從而提高了生產效率和精度,但普及率不高。
嘉興擁有較好的人才引進政策,和內部環境,雖然相對周邊城市上海杭州在汽車零部件發展上起步晚一點,但前景很好,空間很大,汽配企業可以多關注政府出臺的一些新政,從而使企業從中獲利。
三、產業創新平臺組織主體及其功能
汽車產業創新平臺是一項涵蓋基礎研究、應用研究、開發研究與產業化的大系統工程,因此,需要針對不同創新主體的特點,調動各方積極性,充分發揮其主體的創新功能。
1.政府推進體制創新
一是給予政策和資金上的支持,鼓勵汽車企業提供研發能力和技術創新能力,建立技術研發聯盟組織和合作創新機構;二是以項目為核心的管理,建立一套系統化、科學化的項目決策管理與組織管理體系。
2.高校突出知識創新
汽車產業創新平臺課加強與國內外其他具有汽車專業特色、學科優勢的高校合作,在專利產品、汽車技術與專業知識等方面進行多學科集成研究和交叉突破。
3.研發機構重在技術創新
研發機構在專業技術領域具有獨特的創新資源、創新人才、創新能力的優勢。通過建立聯合研發機構、簽訂框架協議和承擔項目等方式,與重要的客戶建立長期穩定的產學研戰略合作關系。
4.企業強化管理創新
企業作為市場經濟活動的主體,在產業創新活動過程中將知識創新、技術創新的成果最終轉化為產品,推向市場,是創新成果工程化和產業化的重要實施主體。
除了以上四大主體外,產業自主創新平臺建設也需要其他相關主體的支持與參與,如金融機構、行業協會以及信息媒介等,各主體在不同的領域發揮著各自的功能,并協同推進。
參考文獻:
[1]唐杰,楊沿平.中國汽車產業自主創新戰略[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9.
[2]曾春花.中國汽車產業技術創新發展路徑研究[D].衡陽:南華大學,2011.
[3]Annabelle Gawer,Michael A. Cusumano. Industry Platforms and Ecosystem Innovation[J] .J Prod Innov Manag . 2014 (3).
[4]董建平.自主創新是提升我國汽車零部件行業競爭力的關鍵[J].現代零部件,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