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治江
摘要:自主探究式教學,指在教學中創設一種符合學生認知規律的、輕松和諧的研究氣氛與環境,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活動去探究、去發現知識,感受獲取數學知識的思想和方法,從而感受數學的美。
關鍵詞:數學;自主;探究式
新課程理念著力倡導教師的積極引導和學生的自主探究,其目的是充分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的主體精神,使學生通過自主探究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并從中獲取探求知識的方法。
1 初中數學自主探究式教學模式的研究背景
步入21世紀時,世界科學技術正在發生新的重大突破,以信息科學和生命科學為代表的現代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為世界生產力的發展打開了廣闊前景。基礎教育特別是初中教育面臨著難得的發展機遇,也面臨著嚴峻挑戰。然而,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中小學教育教學改革盡管取得了不小的成績,但是廣大教育工作者普遍反映整個教改并沒有取得很大的突破。原因在哪兒呢?主要問題在于,這些教改只注重了內容、手段和方法的改革,而忽視教學模式的改革。甚至將教學內容的改革、教學手段的改革、教學方法的改革混為一談。誠然,這些改革確實是很需要的,但是在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進行這類改革的同時,卻忽視了一個更為根本性的改革,這就是教學模式的改革。
所謂的教學模式,是在一定教學思想、教育理論的指導下,教學活動諸要素依據一定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及學生認識特點,所形成的一種穩定而又簡約化的教學結構。也就是按照什么樣的教育思想、理論來組織你的教學活動進程,它是教育思想、教學理論、學習理論的集中體現。教學結構的改變必然會觸動教育思想、教學觀念、教與學的理論等根本性的問題,可見,教學模式的改革是深層次的改革。以凱洛夫的五段教學模式(激發動機S復習舊課-講授新課-運用鞏固一檢查效果)為典型代表的傳統教學模式,長期以來一直統治著各級各類學校。它以教師為中心,由教師通過講授、板書及教學媒體的輔助,把教學內容傳遞給學生或者灌輸給學生。老師是整個教學過程的主宰,學生則處于被動接受老師灌輸知識的地位。在這樣一種結構下,老師是主動的施教者,學生是被動的外部刺激接受者即灌輸對象,媒體是輔助老師向學生灌輸的工具,教材則是灌輸的內容。不難想象,作為學習過程主體的學生如果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始終處于比較被動的地位,肯定難以達到比較理想的教學效果,更不可能培養出創造型人才,這就是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教學結構的最大弊病。
2 初中數學自主探究式教學模式的理論構思
現在已初步構建了將現代信息技術與初中數學課程加以整合,以培養學生的數學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創新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為宗旨,以數學實驗為主要教學方法,以學生自我評價為主要評價方式的,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自主探究為主線的,以建構主義“學與教”理論和認知工具理論為主要理論依據的,基于校園網網絡環境下的以自主學習為核心的“自主探究式”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模式:創設情境、提出問題、自主探索、網上協作、網上測試、課堂小結。
3 初中數學自主探究式教學模式的理論基礎
初中數學自主探究式教學模式以建構主義“學與教”理論、建構主義“學習環境”理論、建構主義“認知工具”理論為主要理論依據。建構主義“學與教”理論強調以學生為中心,要求學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動接受者和知識的灌輸對象轉變為信息加工的主體、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建構主義的教學理論則要求教師要由知識的傳授者、灌輸者轉變為學生主動建構意義的幫助者、促進者;要求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采用全新的教育思想與教學結構(徹底摒棄以教師為中心、強調知識傳授、把學生當作知識灌輸對象的傳統教育思想與教學結構)、全新的教學方法和全新的教學設計。建構主義“學習環境”理論認為,學習者的知識是在一定情境下,借助于他人的幫助,如人與人之間的協作、交流、利用必要的信息等等,通過意義的建構而獲得的。理想的學習環境應當包括情境、協作、交流和意義建構四個部分。
3.1 情境。學習環境中的情境必須有利于學習者對所學內容的意義建構。在教學設計中,創設有利于學習者建構意義的情境是最重要的環節或方面。
3.2 協作。應該貫穿于整個學習活動過程中。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協作,對學習資料的收集與分析、假設的提出與驗證、學習進程的自我反饋和學習結果的評價以及意義的最終建構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3 交流。是協作過程中最基本的方式或環節。比如學習小組成員之間必須通過交流來商討如何完成規定的學習任務達到意義建構的目標,怎樣更多的獲得教師或他人的指導和幫助等等。其實,協作學習的過程就是交流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每個學習者的想法都為整個學習群體所共享。交流對于推進每個學習者的學習進程,是至關重要的手段。
3.4 意義建構。是教學過程的最終目標。其建構的意義是指事物的性質、規律以及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系。在學習過程中幫助學生建構意義就是要幫助學生對當前學習的內容所反映事物的性質、規律以及該事物與其他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系達到較深刻的理解。
總之,自探究式教學給學生帶來的是無比的財富,它教會了學生如何去觀察、如何去思考、提出問題、解釋、合作交流、如何去解決問題等各方面能力。探究教學中,創設了多元、動態、開放的課堂環境,讓學生主動學習,有利于喚醒、發掘和提升學生的潛能,促進學生的自主發展,有利于形成現代人的終身需要及全面發展所應具有的綜合素養,促進學生認知、情感、態度、價值觀和技能等方面的和諧發展,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有利于關注學生生活世界和發展需要,促進學生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石長玉.初中數學自主合作反思教學模式初探[J].河南教育:基教版(上),2003,0(2):30-31.
[2]路金梅[1].初中數學自主合作研究學習淺探[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4,0(12):104-105.
[3]卞紅偉[1].淺談初中數學“自主合作探究”教學模式[J].山東教育:中學刊,2007,(7):7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