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秀軍
摘要:初中數學教學中一個最重要的目標,就是培養中學生的創新能力。如何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找到培養和發展學生創新能力的有效途徑,在數學教學中愈來愈顯得重要。本文結合教學實際從提高意識、激發興趣、培養能力等方面談一些淺顯的認識。
關鍵詞:數學教學 興趣 創新能力
對學生進行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培養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一個沒有創新能力的民族,難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因此,創新教育已成為初中數學教學的一個重點,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已引起廣大數學教師的高度重視,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找到培養和發展學生創新能力的有效途徑,在數學教學中愈來愈顯得重要。本人在多年的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十分注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收到了較為滿意的成效,悟出了一些道理。下面談談一些粗淺體會。
一、建立和諳的師生關系,構建創連性思維的環境。
和諧的師生關系,寬松的學習氛圍,是營造創造性思維的環境。羅杰斯提出:“有利于創造活動的一般條件是心理的安全和思維的自由”。首先,心理上的安全才能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探求知識,思維的自由才是發揮創造性思維的源泉。比如:教師在教學設計時,可以運用生活中的實例,也可以運用數學中的趣味故事來創設問題情境,使學生都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活動中來。再比如:在教學活動中,當學生的思維方向與教師不一致時,教師不要限制學生的思維,大膽地放手學生,讓學生自己動手,充分嘗試,并通過各種途徑去思考、探索獲得結論,這樣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有利于學生通曉數學知識的發生和形成過程,從而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創造能力。
二、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和發展創新能力
1.創設情境教學,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創設問題情境來激發學生求知欲,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是數學的靈魂。課堂上,教師創設問題情境,以激勵學生解決問題的動機,通過探索解決問題,獲得積極的心理滿足,只有感受真切,才能人境。例如,在教學“三角形三條邊關系定理和推論”時,可要求學生每人課前準備一支術棒,教師自己準備兩支術棒,課上請同學們拿著自己準備好的木棒,與教師的兩支木棒圍成三角形,并把每支木棒的長度記下來,引導學生觀察分析這些記錄下來的數據,哪些長度的木棒可以圍成==角形,而哪些長度的木棒不能同成三角形。通過分析,研究,得出了這樣的結論:三角形兩邊的和一定大于第三邊,三角形兩邊的差一定小于第三邊。除創設問題情境外,還可以創設新穎、驚愕、幽默、議論等各種教學情境,良好的情境可以使教學內容觸及學生的情緒和意志領域,讓學生深切感受學習活動的全過程并升華為自己精神的需要,成為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重要手段。這正像贊可夫所說的:“教學法一旦觸及學生的情緒和意志領域,這種教學法就能發揮高度有效的作用”。
2.培養學生的好奇心,點燃創新能力的火花
好奇心是科學發現的巨大動力,是創新意識的顯態表現,美籍華人李政道說:“好奇心很重要,好奇才能提問。”而提出問題正是創造的前奏。教師的責任之一就是要保護和發展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實踐證明,教學中充分激發和利用學生的好奇心對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和提高教學效果是十分有益的,而這一結果又能使學生的好奇心理得到進一步強化。例如,在講三角形內角和定理時,可以這樣設置問題:①把課前剪好的△ABC紙片,剪下∠A、∠B和∠C拼在一起,觀察它們組成什么角?②由此你能猜出什么結論?③在拼圖中,你受到哪些啟發?(指如何添加輔助線來證明)這樣創設情境,使學生認識到∠A+∠B+∠C=180°,從而對三角形內角和定理有一個感性認識,同時通過拼角找出定理的證明方法,學生在動腦、動手、動眼、動口的實踐中,培養了觀察能力,提高了學習興趣。
三、豐富數學課外知識,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
1.聯系實際,延伸課堂
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要加強對學生應用意識的訓練,在教學中,選擇一些典型意義的問題,把它與學生較為熟悉的生活中的某些實際聯系起來,引導他們聯想有關知識,使實際問題“數學化”,再將數學問題進行分析、推理,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增加創新意識,培養實踐能力。從初一抓起,向初二、初三輻射,真正起到增強學生應用創新意識的作用。如初二幾何教材中四邊形這章中,配了好多有關對角線方面的習題,可以給學生編擬一個聯系實際的開放性問題:學校要設計一個四邊形ABCD草坪,當它滿足哪些條件時,這個草坪的對角線互相垂直?這樣把數學知識融入實際生活,培養學生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問題和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使學生思維能力、應用能力得到訓練和提高,通過對不同問題的觀察、分析、討論,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提高學生開放性解決問題的能力,體會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價值,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2.貼近生活,應用數學
在學生的實踐活動中,他們很少談數學、用數學,這正是我們教學的誤區。我們要努力引導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多談數學、多用數學,要深入到學生中去,同他們一起用數學解決問題,為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提供廣闊的空間。如在講利率時,教師讓學生做了如下的調查:當地銀行貸款的年利率是多少?對應儲蓄的年利率是多少?請你把100元錢按一年定期存入銀行,到期后本息是多少?用你的觀點分析一下,你若有一部分錢,是用來投資還是儲蓄?通過這樣的交流,使學生感到數學就在身邊,也慢慢養成了用數學的意識。課程改革已全面展開,如何探索一條適合學生主動發展,有利于學生創造能力培養的教學方式,成為課改中我們面臨的主要課題。這就迫切需要廣大數學教師在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主動探索、敢于實踐、善于發現的科學精神,將創新的教材,創新的教法有機地結合起來,把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真正落到實處。
參考文獻
[1]孫繼中,對初中數學創新教育的幾點思考[J],濰坊教育學院學報,2007(4)
[2]秦龍初中數學習題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2007(2)
[3]沈曉林初中數學教學與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J],科技信息(學術研究)2008(13)
[4]陳龍生,關于初中數學教學中四種能力的培養[J],中國農村教育,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