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澤文
摘 要 績效考核指標的設定在企業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考核指標既是企業在接下來一個考核周期拼搏的目標,也是對企業在考核周期內經營效果的檢驗。因此,績效考核是企業高度重視的一項重點工作,也是經久不衰的探討和研究熱點。而績效考核指標中的財務指標,能綜合反映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等績效考核的關鍵內容,可量化程度和可比性都非常強,是績效考核指標體系中的主力軍。本文筆者根據工作實踐經驗對財務指標在績效考核中的作用進行了分析探討。
關鍵詞 績效考核 財務指標 作用
一、績效考核中財務指標作用不足的原因
在許多企業中,財務指標是績效考核的重中之重,考核政策的制定者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在財務指標的設置上,然而,我們發現仍然有許多企業的財務指標設置都存在一定的問題,財務指標在績效考核中的作用未得到充分體現。
(一)財務指標本身存在局限性
財務指標在績效考核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要可分為以下兩個方面:一是財務指標只能反映和評價企業績效的一部分,企業中許多關鍵的業務成果很難用財務指標來衡量,如市場占有率、創新程度等。這一局限性導致只用財務指標無法完成績效考核的任務。二是財務指標通常只能反映過去的績效,不能面向未來,而且財務指標是相對靜態的、短期的指標,容易鼓勵企業追求短期的利益,與企業股東的長期價值存在一定的沖突。有研究學者經過詳細的論證發現,財務指標需要搭配合適的非財務指標才能夠更好地衡量股東長期價值,揭示企業管理績效和長遠發展情況。然而,目前許多企業在設定績效考核指標時,往往只考慮財務指標作為衡量績效的標準,忽略了非財務指標在績效考核中的重要作用,未能將財務指標與合適的非財務指標結合使用,導致財務指標在績效考核時的作用未能充分發揮。
(二)企業財務指標的選取不合理
有些企業在選取財務指標的時候并沒有真正將企業自身的需求、不同部門之間的差異考慮進去,僅僅參照其他企業選取如銷售利潤率、凈利潤率、收入增長率和EVA等常見的考核指標。其實,不同的財務指標在不同企業的績效考核中扮演的角色是不一樣的,比如考核一個處于成熟期的企業,若將其收入增長率作為最重要的財務考核指標就無法有效評價其績效。對于成熟期的企業來說,最重要的并不是收入的增長,而是在現有市場份額下如何更多地獲取利潤。再者,同一個公司的不同部門,財務指標也不能一視同仁,比如處于成長期的某公司的銷售部門和綜合支撐部門,若用同樣的比重去考核其部門成本的增長率就是不合適的,因為銷售部門為了企業快速擴張、增加收入勢必要投入更多的成本,從而其成本的增長率是較高的,而綜合支撐部門在人員變動不大的情況下,成本的變動往往比較小。因此,若企業開展績效評價時選取的財務指標不符合企業實際,其作用是極其有限的。
(三)企業財務指標的考核比重不合適
多個財務指標共同納入績效考核時,容易出現過分關注部分財務指標而忽視企業整體利益的情況。比如企業為最大限度地拓展市場、占據行業銷量領先的地位,將收入增長率的分值比重設置過大,從而銷售部門為了順利達成指標,采用降價和促銷廣告等多種手段拓展業務,最終績效考核時發現,收入增長率的確順利達成目標,但銷售成本、管理成本也大幅上升,利潤不升反降,部分產品甚至虧本。因此,在設置績效考核的財務指標時,需要正確設置合理的分值比例,使不同的財務指標之間能夠互相有一個動態平衡的約束作用,過于重視或過于忽視部分財務指標并以此指導業務活動,都容易本末倒置,反而減損企業的利益。
二、提升績效考核中財務指標作用的對策
(一)財務指標需搭配合適的非財務指標
正如上述所討論的,財務指標本身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只能反映企業過去的績效,是相對靜態的、短期的指標,與企業股東的長期價值存在一定的沖突。同時,財務指標也不能代表企業的全部績效信息。因此,財務指標要想在績效考核中充分發揮作用,不能“單槍匹馬”作戰,要根據企業自身的經營特點和需求,結合反映業務經營狀況的一些重要非財務指標來綜合作出企業的業績評價和考核,如搭配戰略目標、顧客滿意度、創新程度、市場份額和經營風險等非財務指標一起來衡量績效。有些企業長期只使用收入、利潤等財務指標來衡量企業的業績,不知道如何搭配恰當的非財務指標,也很難量化某些非財務指標,此時,企業在績效考核時可以考慮引用一些績效考核工具幫助其設計,比如引入平衡計分卡幫助搭配財務指標和非財務指標,從財務狀況、學習成長、流程和客戶這4個角度來作出績效考核;引入等級評估法、德爾菲法等幫助量化非財務指標等,將成果通過專家打分劃到不同的等級,給每一個等級賦予相應的分數,實現指標的量化。
(二)選取與企業經營實際相匹配的財務指標
若要選取與企業經營實際、部門貢獻情況相匹配的財務考核指標,不能僅僅照抄其他企業常用的那些財務指標,應當首先全面梳理出財務指標的類型,如盈利能力指標、營運能力指標、償債能力指標、發展能力指標及現金流量指標等。盈利能力指標又包括總資產利潤率、凈利潤率和銷售利潤率等指標,將這些財務指標按照大類列出,每一大類再逐層細分就可以得到一個全面的財務指標樹。其次,結合所考核對象的特點在財務指標上選取合適的財務指標用于考核,比如資金容易短缺的企業在考核子公司時應選取一些現金流量指標,重點對子公司的現金流情況作出評估;企業在考核部門績效時,對財務部門、綜合管理部門這類負責綜合支撐的后臺部門,應當重點關注該部門管理成本的節約,而不是像銷售部門那樣考核其收入的增長,用管理成本增長率而不是銷售收入增長率來考核會更為合適。
(三)確保財務指標的比重設定合理
若企業在進行績效考核時,選取的財務指標搭配了合適的非財務指標,也與企業的經營實際、各部門的貢獻內容相掛鉤,但還是無法有效地衡量績效。可能的原因是其過于關注部分財務指標,財務指標內部的分值比重存在問題。因此,在上述兩條對策的基礎上,要想充分發揮財務指標在績效考核中的作用,還需要對財務指標內部的各項指標分值設定進行適當平衡。比如企業的首要目標是提升收入增長率且同時兼顧利潤增長率,那么兩個比率都應當納入財務指標中,考慮到主次,可以設定收入增長率的分值占比適當大一些,利潤增長率的分值占比相對小一些。在合理分值的財務指標下,業務部門將在制定決策的同時把相關的財務指標一并納入考慮,既實現了關鍵目標,也不會影響企業整體績效。
三、結語
在許多企業的績效考核中,財務指標的作用并沒有充分體現和發揮出來,基于此,本文探究了績效考核中財務指標發揮作用不足的原因,并對提升其作用提出了一些思考,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作者單位為河惠莞高速公路有限公司)
參考文獻
[1] 吳杰.企業績效考核中財務指標選擇與應用的思考[J].會計師,2017(19).
[2] 劉春艷.企業績效考核體系中財務指標的設計及運用[J].經濟師,20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