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由于經濟科技的進步,互聯網企業迅速發展起來,但面對經濟環境的不斷變化及其自身資產結構的獨特性,互聯網企業面臨更為復雜的財務風險。本文從分析互聯網企業的財務風險入手,探究其風險管控。
【關鍵詞】 互聯網企業 財務風險 風險管控
在互聯網不斷發展的二十一世紀,互聯網企業的產品為了滿足用戶不斷變化的需求而快速的更新升級優化,其盈利模式滿足用戶需求且無形資產比重高,其特有的資產結構讓管理者更加關注企業的財務風險及管控。
財務風險是由于企業財務結構不合理、融資不當導致企業喪失償債能力而導致投資者預期收益下降的風險。大型企業集團成為當今企業組織的發展的主要方向,從宏觀視角建立風險管理體系。傳統理論認為多元化經營會分散財務風險,然而事實證明多元化經營并不能分散財務風險。在注重資本化運作集團擴張的模式下,大規模的融資會導致財務杠桿上升,財務風險加劇。公司內部控制的缺陷會增加企業的財務風險,完善的內部控制會降低企業的財務風險。
一、互聯網企業的財務風險
1. 流動性風險。互聯網企業的現金流風險通常指企業處于不同的發展階段,貨幣資金出現緊缺或過剩的情況。本文介紹的流動性風險主要是指企業的資金無法達到企業運營所需資金需求而處于財務困境。當互聯網企業處于初創期時,會因企業規模、地位等原因出現貨幣資金緊缺的情況,導致企業陷入財務困境,甚至有破產風險。處于成長期至成熟期的互聯網企業貨幣資金相對寬松甚至過剩,如不能對過剩的貨幣資金進行合理有效的管理,將導致資金效率降低。這里講的流動性風險主要由貨幣資金緊缺造成。
2. 營運風險。營運風險主要是指企業在現金管理、應收賬款管理以及存貨管理等方面所面臨的不確定性。互聯網企業的營運風險會受到企業的人力資源是否充分、營運機制是否健全、經營策略是否準確等因素的影響。相比于傳統行業,不論出現有利的還是不利的市場環境,互聯網企業受環境的影響大,一旦某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可能引起企業的營運風險。當一個企業的存貨周轉率、營業周期、應收賬款周轉率、流動資產周轉率及總資產周轉率處于一個合理穩定的水平時,就會降低企業營運風險的發生。互聯網企業存貨率低,應收賬款周轉率也較低,當其中有一項變動幅度較大甚至偏離正常水平時,應及時查明原因并做好修正。
3. 成本風險。成本風險主要是指成本提高對企業的負向影響,會降低企業的盈利能力、償債能力,另一方面是指企業成本信息的失真,導致財務信息失真,使企業做出錯誤的決策。完全的互聯網企業具有成本低、費用高的特點,成本信息失真不會對此類企業造成重大的影響,但互聯網企業一旦與實體相結合(例如:樂視網),成本的上升必然會對企業的營運造成影響,降低企業的收益能力。
4. 償債風險。償債風險是指企業用資產償還長期債務、短期債務的不確定性,是否有能力在債務到期時及時償還。分析一個企業的償債風險從短期償債能力和長期償債能力兩方面入手。其中流動比率和速動比率能夠體現一個企業的短期償債能力,一般情況下流動比率以2為基準值,速動比率以1為基準值,比率越大,企業資產流動性越大,但比率過大時流動資產占用過多,影響企業經營資金周轉效率和盈利能力。互聯網企業的應收賬款比例較大,因此應收賬款收回存在較大風險,互聯網企業更應該時刻重視短期償債能力,防止發生償債風險。分析企業的長期償債能力時大多從資產負債率入手,即企業總負債與總資產比。當資產負債率過高時,企業將面臨償債風險。尤其互聯網企業資產負債率應相對較低,資產負債率受債務性融資影響大,而互聯網企業債務性融資低,主要依靠權益性融資。一旦資產負債率偏高時,企業要及時發現問題,避免發生償債風險。
二、互聯網企業的風險管控
這里所說的風險管控主要是財務風險管控,先要對企業經營過程中的財務風險進行分析識別,其次采用及時、合理、有效的方法對風險進行控制和處理,避免企業發生財務危機,保證后續的生產經營活動順利開展。互聯網企業由于與傳統企業不同,因此互聯網企業風險管理有其獨特性。
首先,互聯網企業在處于不同的發展階段,面對不同的流動性風險。因此互聯網企業為了降低流動性風險,通過提高預算管理水平,來降低貨幣資金儲備量,同時掌握資金使用期限,并且優化資本結構,拓寬融資渠道,利用“資金池”的模式盤活企業資金。
其次,互聯網企業通常存在較多的應收應付款,針對這一信用風險,通常是明確信用標準,確定信用期間,推出現金折扣,制定明確的收賬政策等。與此同時為了防范不確定的信用風險出現,通過購買信用保險和應收賬款保理使信用風險降到最低。
第三,互聯網企業與傳統企業相比成本低,費用高;傳統企業的產品價格大部分是成本導致的,但是互聯網行業成本低,大部分成本受人工費用和銷售費用的影響,例如樂視網購買版權、投資手機電視汽車等,資金入賬會進成本,此時互聯網行業在提高成本預算能力,加強戰略成本管理,實行績效激勵等措施來降低成本,提高收益。
第四,互聯網企業經常會面臨并購風險,針對這一風險,通常聘請實力雄厚的財務顧問來評估并購后的效應。通過并購前標的資產的研究,并購支付對價是否合理,并購后能否合理整合,整合后收益是否高于成本,這一系列的研究來降低降低并購風險。
總之,在整個財務風險管理過程中要以收益最大化、成本最小化為目標,通過全員執行企業管理層的決策,在每一環節控制風險的發生,選擇合理的財務風險防范措施,來實現控制風險提高收益的目標。
【參考文獻】
[1] 張繼德,鄭麗娜.集團企業財務風險管理框架探討.會計研究,2012,(12):50-54+95.
[2] 吳國鼎,張會麗.多元化經營是否降低了企業的財務風險——來自中國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中央財經大學學報,2015,(08):94-101.
[3] 李焰,陳財東,黃磊.集團化運作、融資約束與財務風險——基于上海復星集團案例研究.管理世界,2007,(12):117-135.
作者簡介:楊柳(1993—),女,漢族,河北人,碩士在讀;研究方向:財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