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凱 李穎
摘要:民族文化在當代傳承和創新是促進中華文化發展的需要也是促進文化產業發展的需要。民間美術作為中華文化的一部分也是藝術與生活的連接點,是設計的根源。本文主要以浚縣泥咕咕為例,對泥咕咕探源追蹤,分析其藝術特征,進行創新實踐探索,使其在工業文明和全球一體化的今天,能夠與時代融合,并以此來推動其在當代的傳承發展。
關鍵詞:泥咕咕;藝術特征;創新實踐;品牌塑造
中圖分類號:G712;J314.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8)11-0162-01
一、生生不息的“泥咕咕”
河南浚縣藝術豐富而深厚,享有“民間藝術之鄉”稱號。“泥咕咕”是對浚縣泥玩具的泛稱,其身體部分有孔,能用嘴吹出類似斑鳩叫的聲音,所以形象地稱之為“咕咕”。浚縣古稱黎陽,曾是非常重要的黃河古渡,地理位置也十分重要,是大河南北的交通要沖、戰略重地。歷史上名人在此來來往往,發生了很多重大事件,歷史殘痕、名人手跡也使這里成為文化底蘊深厚之地。泥咕咕出自浚縣城東的楊圮屯,相傳是隋末瓦崗軍將士所創,距今已有一千多年歷史。瓦崗軍在此潰敗后楊圮將軍帶著他的部下留這里養傷并定居于此,他們利用黃河邊上的膠泥,捏泥人泥馬,英雄人物等并在其上扎孔,使其象號角一樣能夠吹響以此來祭奠戰爭中犧牲的將士。經過歷代傳承泥咕咕也逐漸豐富起來,并與其他民俗融合發展,有了更豐富的內涵。在楊圮屯人看來“泥咕咕”并不是高高在上的藝術,而是可以維持生計的手藝,泥咕咕色彩鮮艷,還可以吹出聲來,深受深受孩子們喜愛,有“泥咕咕不響,立半晌”,可見泥咕咕非常吸引孩子們。也正是由于這種與人們自身生活息息相關,泥咕咕才會具有如此頑強的生命力。浚縣自古就有趕廟會的習俗,廟會一度發展的很興旺,甚至在明嘉靖年間成為華北地區最有影響的古廟會之一,這也為泥咕咕的傳承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泥咕咕歷經千年風霜,鄉土氣息濃厚,經過歷代傳承已經承載了豐富的歷史文化信息,具有濃厚的地域特色和象征意義。
二、泥咕咕的藝術特征
“泥咕咕”作為一種原生態的民間藝術,起源于民俗信仰,并非單純的觀賞、玩耍對象。泥咕咕作為黃河流域的民間藝術,不論從色彩,圖形,技術上來看都是值得人們去研究的,是傳承中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泥咕咕藝人們都有著深厚的泥塑功底和實踐經驗,最為常見的是手工捏制,他們運用靈巧的雙手信手拈來,制作出的作品形象生動、千姿百態。泥咕咕題材較豐富,可分為三大類,即人物、動物、禽鳥類,人物可分為傳統戰爭題材、戲劇人物、神話人物題材,如瓦崗英雄、唐僧師徒、三國人物、白蛇傳人物等。動物和禽鳥類題材馬、牛、羊、豬、猴、獅、燕子、雞、斑鳩(咕咕)等;制作泥咕咕的材料都很簡單,田野里都是黃河留下的黃膠泥,工具就是竹棍、竹管,用來刻畫。捏好的泥玩具進行晾曬后就可以進行涂色繪制了,以前的顏色也是自制的,如黑色是鍋底灰配松香、彩色是用植物的汁配制,白色是當地的白土,現在基本都改用廣告色了。泥咕咕具有造型渾厚的特點,如燕子、斑鳩等塑造并不拘泥于細節,其頭部略小,腿部短粗或被省略處理,身體部分被夸大處理,整體渾厚、飽滿;而在人物、動物塑造上又極度放大頭部處理,并對面部進行細致塑造處理,這種抽象、夸張的處理具有很強的裝飾美感和藝術表現力。泥塑顏色運用上大多為黑色或褐色底,運用大紅、大黃、大綠、大藍這些色彩對比強烈的顏色來繪制裝飾花紋,白色多作為調和色使用,這種大面積的黑底、艷麗的花紋及白色調和搭配,使得泥塑作品色彩艷而不躁、強烈的色彩對比下更顯得沉著和諧,具有濃厚的鄉土氣息和原始的神秘感。泥咕咕造型和題材都較貼近生活,人物造型都具有樸實親和的特點。禽鳥類造型生動多姿,鮮艷的色彩和花紋具有強烈的裝飾味道。
三、泥咕咕在當代的創新發展——“呢語”品牌的建立
我們知道,迄今為止本世紀最重要的變化是新技術的快速發展、社會巨變及新科技的出現對傳統手工藝和大眾產生了重要影響。泥咕咕作為傳統泥塑中的名牌產品有過輝煌的過去,然而進入當代確遭遇瓶頸,泥咕咕經過千百年來的漫長發展已經有了自己的語言,如何與當代融合,進行創新設計這也是當前民間美術發展的重要任務,對其進行探源追蹤,并對其本身特征及當地民俗、旅游市場進行大量研究后,我們嘗試進行以品牌重塑帶動產品進行創新實踐。
(一)進行品牌更新,“呢語”品牌的產生
“呢語”即泥語:有流年無痕,呢語有聲之意。標志以中文傳統字體與現代幾何圖形結合,整體具有沖突、并存、相融之意。標志中融入現代元素,并進行抽象的表達,讓傳統藝術為現代設計注入靈魂,現代設計為傳統藝術帶來生機之意。主要開發的項目包括品牌標志、品牌故事、核心圖形、文創產品及其旅游衍生品設計等。新的品牌形象嘗試把民間美術與品牌創新體系、國際創新理念相融合,讓傳統藝術與設計結合,使其逐漸走進大眾的視野。
(二)文創產品開發設計
文化創意產業作為新型高端服務業近年來在許多國家和地區發展起來,這些國家和地區將文化創意產業作為推動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的一個重要方面,而文化創意產品設計是文化創意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發展也越來越迅猛。我國隨著傳統企業的轉型,也掀起了文創產品發展的熱潮。文創產品是濃縮的文化精髓,大眾在使用產品時能夠輕松的解讀傳統文化內涵,靈活的運用現代設計表達手法,結合現代材料與工藝,從而設計出簡潔優美,富有情趣的創意產品,使其成為連接與消費者最直接的紐帶。在此基礎上深挖地方特色,靈活的運用現代設計表達手法,結合現代材料與工藝進行創新實踐。
“呢語”品牌根據泥咕咕的種類和特點選擇具有代表性的泥咕咕符號進行核心圖形設計,并應用于包括旅游衍生品在內的多種文創產品當中。如書簽、明信片、冰箱貼、鼠標墊、手機殼以及玩具、家居飾品等,在保持其傳統意義的同時,被賦予了新的品牌意義。這些產品因與市場結合緊密,具有易開發、受眾面廣、便于攜帶、具有實用功能和收藏價值的特點,通過系列衍生品開發重塑品牌力量。
四、結語
著名學家費孝通先生認為“需求決定命運”:“一個器物,一種行為方式,之所以成為今日文化中的傳統,是它還發生‘功能即能滿足當前人們的需要。”社會進步的趨勢無法阻擋,傳統手工藝所遇到的問題也是社會需求下的選擇。復興民間傳統藝術是我們當前面對的重要問題。在新的文化語境下,與當下融合,尋找新的表現形式,創造新的市場需求才能讓民間美術在當代煥發出新的生命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