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蓉
摘要:新型城鎮化是指以城鄉統籌、城鄉一體、產業互動、節約集約、生態宜居、和諧發展為基本特征的城鎮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鎮、新型農村社區協調發展、互促共進的城鎮化。新型城鎮化背景下,注重民俗藝術的保護與傳承不僅有利于對我國傳統文化與藝術的保護,還有利于城鎮化更具有“人情味”與文化底蘊,使得促進我國和諧社會的發展,基于此,本文的研究就是對新型城鎮化背景下民俗藝術的保護與傳承的探究。
關鍵詞:新型城鎮化;民俗藝術;保護;傳承
中圖分類號:TU241.5;K892.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8)11-0218-01
一、新型城鎮化
1.新型城鎮化的目的。新型城鎮化的目的與核心在于不以犧牲農業和糧食、生態和環境為代價,著眼農民,涵蓋農村,實現城鄉基礎設施一體化和公共服務均等化,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實現共同富裕。
2.新型城鎮化提出的背景。我國在改革開放三十年的時間當中,城市空間擴大了二、三倍,城鎮化率也達到了53.7%,但是,空間城市化并沒有相應產生人口城市化,中國有2.6億農民工,戶籍問題把他們擋在了享受城市化成果之外,他們是被城鎮化、偽城鎮化的,如果擠掉水分的話,我國只有36%的城鎮化率。所以,在此基礎上提出“新型城鎮化”的概念實屬大勢所趨。
二、新型城鎮化背景下民俗藝術保護與傳承的必要性
城市體現了一個區域的文化特征,所以,城市的規劃建設不應對其進行徹底的改頭換面,而是應基于舊城更新的基礎上進行設計,只有這樣,才會延續的保留一個城市的區域文化特征,使城市擁有自己獨特的韻味與氣質,由此可見,一個科學合理的城市規劃與建設對于城市的發展是十分有必要的。新型城鎮化背景下民俗藝術保護與傳承的必要性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對民俗藝術的保護與傳承是具有促進居民身心健康的價值,我國一些民俗藝術中蘊含著眾多技術性、文化性、表演性強的文化價值,民俗藝術是組成人民業余生活的重要部分,在新型城鎮化的建設中注重對民俗藝術的保護與傳承,將有利于促進居民的身心健康。第二,新型城鎮化背景下民俗藝術保護與傳承將有利于我國民族文化的傳承與發揚,木雕、刺繡、陶瓷、剪紙、皮影等等都是我國優秀的一些民俗藝術,現今這些掌握這些民俗藝術的人少之又少,如果在新型城鎮化的過程中不注重對這些民俗藝術的保護,將不利于我國民族文化的傳承與發揚,對此,政府在推廣新型城鎮化的過程中應注重對民俗文化藝術的保護與傳承。第三,民俗藝術作為居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精神財富與精神寄托,在新型城鎮化背景下繼續注重對民俗藝術的保護與傳承,不僅有利于我國傳統文化的保護與發展,而且還可以增加當地居民的凝聚力與向心力。
三、新型城鎮化下民俗藝術保護與傳承的對策
1.出臺民俗藝術保護與傳承的相關政策。新型城鎮化背景下的民俗藝術的保護與傳承離不開政策的支持,相關的政府部門在推行新型城鎮化政策的同時,應出臺一些對當地民俗藝術保護與傳承的政策,其具體做法有如下兩點:第一,相關政府部門應明文規定,在推廣新型城鎮化的同時,不應對當地的特有的民俗文化造成破壞。第二,相關政府部門在推行新型城鎮化的過程中,應急加大對當地民俗文化保護的資金支持,使得可以順利的開展民俗藝術的保護與傳承的相關工作。
2.保護好城鄉傳統的文化建筑與遺址。由于傳統文化建筑與遺址是一些民俗藝術承載的載體,保護好城市傳統的文化建筑與遺址是新型城鎮化背景下對民俗藝術保護與傳承的主要方式,首先,城鄉規劃建設應該最大化利用舊城區豐富資源設施,巧妙搭配舊城區原有的相關配套設施,進行產業轉型升級或調整替換。其次,對于在傳統舊街居住的居民,在保護老街的基礎上,應繼續留住在此居住的居民,只有在此居住的居民才承載著隊舊街建筑最為深厚的文化底蘊,而這也是對保護傳統文化建筑最好的方式之一。
3.加大民俗藝術保護與傳承的宣傳力度。在具體推行新型城鎮化的過程中,對民俗藝術的保護與傳承,也可以加大民俗藝術的宣傳力度,使得城鎮的居民能夠理解保護與傳承當地民俗藝術的重要性,在加大民俗藝術的宣傳力度方面,相關政府部門可以利用當地的廣播電視臺來進行宣傳,或是可以利用城鎮中的信息公式欄來對民俗藝術進行宣傳,再或者也可以直接給居民發放對民俗藝術保護與傳承的宣傳手冊,使得讓居民在順應新型城鎮化建設的過程中,可以做到對當地民俗藝術的保護。
四、結語
隨著時代的發展,現今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從物質層面的追求轉移到了精神層面,新型城鎮化背景下,注重民俗藝術的保護與傳承,不僅可以有利于我國傳統文化與精神的傳承與發揚,而且有利于打造“有特色”的城鎮化,推進我國的城鎮化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