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鳳蓮
摘要: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社會公眾對于文化建設工作也越來越重視,我國政府也將文化建設工作作為政府重要工作內容之一,并根據社會發展的實際情況以及新的文化發展理念,全面部署和完善了文化建設工作全局。群眾文化建設工作是我國文化建設工作的重要內容,本文重點探究群眾文化對于社會發展的重要作用,并針對性地提出群眾文化優化策略,希望能夠促使群眾文化在我國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關鍵詞:群眾文化;社會發展;重要作用
中圖分類號:G24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8)11-0221-01
一、在社會發展過程中群眾文化的重要作用
(一)促進社會文明發展
在社會發展的過程中,人民群眾文化生活的豐富多彩,能夠在人民群眾之間搭建起良好的溝通橋梁,使得不同層次的人群之間可以互相交流、互相溝通、互相關心,這對于加強社會正能量的傳遞,緩解不同群體之間尖銳矛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同時,群眾文化還可以在社會上營造良好的文化環境氛圍,使得社會公眾可以不斷受到文化的熏陶,從而提升社會公眾的文化素養,使社會公眾都能養成良好的行為規范,樹立正確的價值體系。最后,群眾文化可以使得社會公眾享受到多種多樣的文化產品以及文化服務,豐富的文化社會避免了社會公眾去接觸到一些不良的風俗、封建迷信等,能夠有效地社會上的各類歪風邪氣,使得在社會上形成類似于誠實守信、團結友愛的良好社會風尚,促進我國社會文明不斷向前發展。
(二)提高人民群眾文化的素養
在社會主義發展過程中,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都有了明顯的提高,這就使得人民群眾對于精神方面的需求更加迫切。而多種多樣的群眾文化活動,正好就可以良好地滿足人民群眾在精神文化方面的多樣化需求。同時,群眾文化可以使得人民群眾更加全面、深入都理解和掌握當前黨和國家制定的發展方針、發展路線、發展政策等,人民群眾能夠正確地理解相應的法律法規,懂得利用法律的武器來保護自身的合法權益不受侵害,能夠大幅度加強我國法制社會的建設步伐。
最后,在社會主義發展過程當中,群眾文化建設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加快社會公眾的培養速度,特別是對于那些農村地區,群眾文化的發展可以大幅度解放農村剩余勞動力,對于農村經濟的發展、新農村的建設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三)傳承和發展社會文化
社會的發展來源于人民群眾的發展和進步,所以在某種意義上,社會文化的傳承與發展與群眾文化的建設存在非常緊密的關系。群眾文化的建設工作可以合理地整合當前社會各個地區已經具備的文化資源,然后各個地區再將其與當地的教育、旅游等多方面資源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可以形成地區性的文化產業。同時,群眾文化建設可以使得各個地區在發展過程中找到正確的發展方向,然后促使各個地區的人民群眾都能積極參與到社會文化的傳承和發展當中,從而有效地保護各個地區已有的特色文化,在社會發展和建設過程中更好地彰顯各個地區的特色文化。
二、在社會發展過程中群眾文化的優化途徑
(一)優化和完善地區文化基礎設施
各個地區想要切實推進群眾文化建設工作,首先應當建立多樣化的地區文化基礎設施,其對于地區文化活動的順利開展起到重要的保護作用。各地方政府也應當根據各個地區在文化建設方面存在的具體問題以及目前已經具備的文化基礎設施,進一步優化和完善地區文化基礎設施,在合理的范圍內擴大公共文化設施規模,同時加強對于文化基礎設施的檢修維護工作,為群眾文化活動的開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高度公共文化建設工作
在社會發展過程中,我國政府必須要根據我國的基本國情,全面、客觀地分析當前我國群眾文化的基本內涵、具體特征,然后制定科學的群眾文化建設工作方案。值得注意的是,我國要特別重視農村群眾文化建設工作,加大對于農村文化社會的財政投入力度,大力發展農村公共文化,以此促進我國農村公共文化服務質量的提高。
例如,在“三下鄉”活動當中,政府應當及時地為農村地區提供文化新產品以及文化服務,豐富農村群眾文化活動的內涵,然后吸引更多的人民群眾參與到農村公共文化建設中,不斷加快新農村建設中群眾文化工作的建設力度,進一步推進新農村建設工作進程。
(三)注重人民群眾文化隊伍建設
群眾文化建設工作其實對于文化人才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所以我國政府需要特別重視人民群眾文化隊伍建設工作。
一方面,各個地方政府教育部門可以對高校的文化人才培養方案提出針對性的要求,通過高校培養出大批高素質的文化專業人才。然后通過出臺各種優惠政策,鼓勵更多的年輕人深入到基層當中開展文化建設工作,推進各個地區的建設步伐。
另一方面,各個地區的文化部門要加強對部門內部的文化工作者的培訓力度,可以讓他們參與系統的培訓課程,全面提升文化工作者的職業素養,進一步壯大人民群眾文化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