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景鳳
摘要:大數據是現代信息技術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必將推動教育模式產生巨大的變革,尤其是高等職業院校服裝設計專業。為此,本文在闡述高等職業院校服裝設計專業培養現狀基礎上,探討了大數據背景下對服裝設計的要求以及教學改革措施,以期促進服裝設計專業教學模式的創新。
關鍵詞:大數據;服裝設計;要求;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J523.5-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8)14-0231-02
一、引言
服裝設計屬于工藝美術范疇,是實用性和藝術性相結合的一種藝術形式。隨著科技的發展,互聯網技術已全面融入社會生活,大數據的出現,更是改變了傳統的經濟形態以及社會形態,對教育領域服裝設計專業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為了適應大數據時代的要求,高等職業院校服裝設計專業必須從教學改革入手,與時俱進,豐富和完善教學模式,以適應與滿足市場需求,為社會輸送服裝設計專業人才。本文對目前高等職業院校服裝設計專業培養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探討,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相應的教學改革措施。
二、高等職業院校服裝設計專業培養的現狀
第一,大學專業的增設與擴招讓我們的教育變成規?;摹芭拷逃?。大部分教師沒有創新意識,只求完成任務地遵循教學大綱來上課,學生也只是按照教師的要求完成設計即可獲得學分,而忽視了設計作品是否有創新性。一些學校的服裝設計專業是新開設專業,師資力量不足,或只是相近專業的教師來授課,所以授課教師的專業能力不強,只能在摸索中照本宣科地講授理論知識。這樣的教學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無法培養他們的創新技能。我院目前處于轉型發展期,向著創新創業的技術型人才培養模式發展。從當下的條件與培養目標看,服裝設計專業不僅要求掌握基本的理論知識,還要注重設計與動手能力。所以,從大二開始,在教學過程中應加大技能的訓練,要求學生運用各種面料設計不同風格的服裝,充分地認識面料的性能以及面料與人體的關系。只有自己動手做了大量的服裝后,加上大四實習期對公司流程的掌握,才能實現畢業后與企業的無縫對接,從而實現學院培養人才的最終目標。
第二,部分服裝設計專業的教材跟不上時代發展。服裝設計專業本是時尚與流行緊密相關的專業,如果教材與教育理念沒能及時更新,就很難跟上市場發展的節奏,也很容易脫離企業的發展需求。況且大眾審美理念不斷提升,服裝市場的流行日益更迭,大數據媒體時代的技術與觀念也不斷更新,舊的教材只能致使學生的學習內容和知識結構止步不前,無法掌握最新的技術,也限制了學生的技能提升與創新思維,使其作品跟不上時代的發展潮流。因此,服裝設計專業的教材應緊跟當下服裝產業的發展趨勢,要與企業的成長同步,并清楚市場和企業對設計人員的要求,及時更新教材,換舊用新、緊跟潮流,保證本專業講授理論與市場、企業成長密切相關,構建當代服裝公司所需的先進教育系統。
第三,教學理念和市場存在較大差距,專業教師大多缺乏實際企業工作經驗,無法傳授實用的經驗給學生。因此,專業教師要不斷提升和更新自己的知識儲備,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找機會到企業公司掛職學習,盡最大努力地讓學生學到有用的知識。
三、大數據背景下對服裝設計的要求
大數據背景下的服裝設計要注重大眾消費者的需求傾向,要全面解讀消費者對服裝的喜好程度、購買行為與能力,按照消費者的審美要求與消費習慣確定服裝面料、款式和價錢,力求以人為本;要汲取國內外優秀品牌服裝精髓,緊跟時尚流行趨勢,在面料造型、花紋細節、色調裝飾等方面進行大膽的創新設計,使服裝兼備藝術性與實用性的優點,以獲得購買者的普遍認可與喜愛,并牢牢抓住消費者。
服裝設計要遵循品牌經營模式,并體現品牌價值和情感認可。當代服裝設計在植入品牌文化成長理念的同時,更應讓消費者獲取品牌的認可和熱愛,提升品牌的額外價值。
大數據背景下,傳統實體店的銷售形式已經發生改變,營銷理念更看重消費者的體驗和品牌形象影響力,更注重憑借包裝吸引購買者目光,憑借網頁設計風格和清晰明了的服裝展示取得購買者的喜愛,憑借發達快捷、服務良好的物流吸引購買者。大數據背景下的服裝設計還應提倡環保性,在服裝設計的每個設計環節采用最新技術手段和高新科技原料,在保護環境的同時,提升服飾的舒適度和健康度,指引全人類保護生態環境,從而提升服裝的附加值。
四、大數據背景下高等職業院校服裝設計專業的教學改革
第一,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是當今服裝設計專業辦學的發展趨勢。
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注重校企深度融合與實踐基地建設,側重行業用人需求,培養方案需要校企雙方共同制定、實施和管理,既增強了學校利用社會資源的能力,又緊貼了行業企業的用人需求。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促進了“雙師型”師資隊伍的建設,促進了“準職業人教育”的實施,完善了學生實訓學習的管理制度,提升了高素質技術創新型人才教育的質量。
2018年起,我院服裝設計專業將會與企業合作,將服裝傳統教學形式和服裝設計工作室形式相結合辦學,采取“1+2”培養模式。學生入學后前一年在學校學習專業基礎知識、專業基本技能,后兩年在服裝工作室完成專業實訓實習和畢業設計。實踐學習主要是以賽帶學和工作室模式相結合的創新觀念教育模式,由工作室的教師帶領學生有計劃地參加各類專業比賽。這種參賽形式帶動了學生對專業的渴望與熱情,這一模式將為專業建設積累了更多的優質教學成果,也將提高了學生的設計熱情和自身綜合能力,同時將為企業和學校帶來良好的社會影響。
第二,改革傳統教學模式。
大數據背景下,高等職業院校培養的服裝設計人才要擁有大數據理念,在認真觀察當下的服裝市場、企業價值鏈和商業生態形式后,將大數據理念具體化,使服裝設計形成不斷成長的趨勢。高等職業院校培養的服裝設計人才還要掌握大數據硬件、軟件、應用等技能,如款式試衣CAD系統、款式CAD系統、面料CAD系統、衣片CAD系統、放碼排料CAD系統、衣片裁剪CAM系統、縫紉吊掛CAM系統等,又如運用3D打印手法來滿足服裝設計的個性化需求,以此滿足互聯網技術下定制服裝的批量生產。大數據教學理念培養了學生的大數據思維,使他們掌握扎實的大數據技能,有能力改變服裝行業的設計、生產、銷售等一系列過程,促進傳統服裝企業的轉型升級。
第三,加強師資隊伍的培養。
多數教師是畢業后直接從教而缺乏企業的實踐經歷,實際操作能力不強,這也是轉型發展中遇到的難題。因此,高等職業院校應支持教師輪流不定期到公司、企業進行短期實踐與產學研的深入探索,打造出專業領域的創新復合型教師。高等職業院校還應聘請本行業的企業精英擔任兼職教師,將專業教育和創業培訓結合起來,完善學生創新創業的知識結構,使其知曉本專業前沿的動態和本專業市場發展對人才的需求狀況,從而及時提高自己的綜合素養和實力。
五、結語
總之,大數據對人們的生活和社會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我們應抓住機遇,適時改革,使得高等職業院校服裝設計專業教育與時俱進,培養出更多的具備相應創新設計能力與市場意識的技能型高級人才。大數據背景下,服裝設計應該注重大眾消費者的需求傾向,遵循品牌經營模式,提倡環保性。為此,高等職業院校服裝設計教學改革必須要從服裝設計的實際出發,堅持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改革傳統教學模式,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只有這樣服裝設計專業教學才能得到有效地成長和壯大,培養出高素質的服裝設計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