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艷 王強
摘要:醫學是一門創新性和實踐性相對較強的學科之一,而基礎醫學教育則是醫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主要是就以培養學生創新實踐能力為基礎的醫學教學模式改革進行了簡單的闡述和分析。
關鍵詞:基礎醫學;實驗教學;創新精神
1、觀念上需要堅持創新能力為主
由于基礎醫學教育注重的是學生對于現有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大多以書本現有知識的教學為主,而忽略了對學生分析解決問題能力以及創新意識的培養。雖然這種教方式從表面上看有助于學生基礎醫學知識的掌握,但是,由于大多數學生對其所學習的知識都存在著了解不深刻、認識不充分的問題,從而對其獨創性解決問題思維模式的形成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響。為了徹底改變這一現狀,醫學院校在開展基礎醫學教育教學時,應該樹立以科研創新為核心的人才培養觀念,根據基礎醫學學科的特點,統一的進行課程體系與學生培養方案的制定,將學生創新能力的考核納入到其綜合素質的評定中。同時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的力度,促進教師自身創新能力的全面提升,積極的鼓勵教師開展學術交流與科研活動,才能實現促進基礎醫學教育教學效率和質量全面提升的目標。
2、需要不斷的提升基礎醫學教學人員的整體水平
首先,有效人才培養與人才吸引機制的建立。為了促進基礎醫學教育效率的穩步提升,各個醫學院校不僅要重視多元化師資隊伍建設的重要性,同時要求教師必須具有良好的科學道德與修養,嚴格的按照教書育人的理念開展教學活動,才能促進基礎醫學教育教學質量的有效提升。其次,促進現有教師理論水平的不斷提升。醫學院校必須在加強現有教師培訓力度的同時,鼓勵教師積極的進行創新性教育模式的嘗試,為教師多樣化授課形式的應用營造良好的氛圍。最后,鼓勵教師積極進行科研項目的申請。醫學院校在開展基礎醫學教育時,通過鼓勵教師開展交流合作、參加學術會議、發表高水平論文的方式,促進教師自身科研創新素質與能力的全面提升,為醫學院校基礎醫學教育的順利進行奠定堅實的基礎。
3、實踐創新能力的培養需要多元化教學
根據基礎醫學教育教學的要求和特點,采取多元化的教學方法開展教學活動,不僅有助于教學內容的豐富,而且對于基礎醫學教育教學效率的提升也有著極大的促進作用。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采取的傳統的黑板教學已經無法將操作的要領詳細的講解給學生,而隨著多媒體技術的發展和應用,教師利用多媒體設備將文字、數據、圖像、音頻、視頻等緊密的融合在一起,不僅將整個教學過程立體化的展現在學生的面前,同時也促進了教學質量的進一步提升。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和進步,教師在基礎醫學知識教學過程中,利用現有的校園網絡將教學課件和相關研究文獻上傳至網路上,現要求學生自行下載和學習,然后教師通過開通師生網絡交流平臺的方式,就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難點和一點與教師進行交流與溝通,從而達到激發學生學習熱情的目的。師生互換教學模式作為目前醫學院校基礎醫學教育教學活動中常用的教學模式之一,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鼓勵學生自主的選擇授課的內容并走上講臺進行授課,這種師生互換教學模式的應用,不僅有助于學生學習自主性和積極性的充分激發,同時對于學生獨立思考與閱讀能力的提升也有著極大的促進作用。而在課外教學時,則應該采取成立興趣小組的方式,引導和鼓勵學生積極的進行學習內容的討論,確保學生掌握和理解課堂教學的知識和內容。也就是說,在教學目標明確的基礎上,沖破傳統授課模式的束縛,針對不同的授課對象制定與之相對應的教學內容,同時加強國內外優秀教材引進的力度,才能在進一步豐富學生專業知識的同時促進學生專業素養的全面提升,隨著醫學院校基礎醫學教育中多元化教學模式的推廣和應用,不僅實現了促進醫學院校學生科研創新能力的不斷提升,而且也為醫學院校基礎醫學教育教學模式的改革與創新指出了新的方向。
4、需要不斷優化基礎醫學的設計環節
醫學實驗教學不僅是幫助學生鞏固基礎醫學理論知識最常用的手段之一,同時其在培養學生掌握和了解科學知識以及專業技能不斷提升的過程中也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隨著實驗教學的開展,學生的專業知識分析能力以及實驗操作動手能力都得到了穩步提升,而這對于學生科研思維的開拓以及創新能力的提升都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經過深入的調查研究發現,醫學院校建立的基礎醫學研究室,不僅為教師各種類型科研課題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實驗場所,而且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通過加入教師科研項目的方式直接參與到整個科研項目的實驗中,也為其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提供了平臺。另外,學生在參與到教師的科研項目后,教師科研指導學生通過查閱相關文獻、撰寫實驗報告等方式,引導學生發現科研項目中存在的科學問題,然后要求學生自行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并設計實驗方案,最后再通過實際的實驗操作進行驗證。如果學生通過對實驗結果的整理發現自己的設計方案無法解決現有問題的話,則應該重新設計符合要求的實驗方法和實驗方案,直至問題得到徹底解決為止,學生通過這樣的過程,不僅自身的分析科研問題與解決科研問題的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同時也為學生科研創新能力的培養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結束語
總而言之,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和進步,基礎醫學教學也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作為醫學院校而言必須加強針對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力度,才能在充分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的基礎上,幫助學生加深對基礎醫學專業知識和實驗操作技能等相關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才能在推動我國基礎醫學整體科研水平不斷提升的基礎上,實現基礎醫學教學改革的目標。
參考文獻:
[1]李子平.基于創新能力培養的基礎化學實驗教學改革與實踐[J].山東化工,2018,4714:170-171.
[2]張晶.以培養學生科研創新能力為中心的基礎醫學教學的探索與實踐[J].繼續醫學教育,2017,3107:30-32.
[3]王愛琴.以創新能力培養為核心的基礎醫學實驗教學新模式的實踐研究[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7,829:5-7.
作者簡介:
林艷(1985.12--),女,壯族,助教,碩士,廣西中醫藥大學附屬瑞康醫院。
王強(1976.07--),女,漢族,副教授,碩士,廣西中醫藥大學附屬瑞康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