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戰民 馬艷玲
摘要:研究當前普通高校大學生的基本學習生活情況,并根據其具體情況,結合本科導師制的發展,提出導師團隊式的指導方法,并在實踐中摸索出更加合適的細節,發現存在的各種問題,并根據問題的特點研究出不同的解決方法,讓導師團隊式學習方式不斷發展起來。
關鍵詞:本科生;導師團隊式;實踐;問題;解決方法
為了適應社會需求的變化,教育的目標也在不斷的更新,新工科的需求越來越迫切,一陣大規模擴招及學校升格已經告一段落,作為普通院校來講,如何將學生培養成工程實踐能力強的畢業生,則是當前的一個主要任務。隨著信息的傳遞越來越快,當代大學生的三觀也在發生著巨大的變化,浮躁和急于求成在大學生中不斷蔓延,如何在這樣的環境下培養出優秀的畢業生,是我們應該長期研究的一個課題。
1、當前學生基本狀態
作為一個普通高校的老師,從事信息工程類教育十幾年,看到了學生們的一些發展和變化。首先不可否認的是,當前大學生入學時的知識水平以及見識已經遠遠的比十幾年前擴展了很多,當然,也是因為這個原因,大學生中各種不好的風氣也快速傳播開來。學生入學開始,就自然進入一個放松的狀態,而且是越放越松,從公共課到專業基礎課,再到專業課,就這樣慢慢的荒廢了整個學業,甚至無法畢業,最終形成了畢業生無法找到合適的工作,而用人單位也招不到可用人才的雙方尷尬局面,而現在社會的現實情況恰恰的是,信息工程類專業的社會需求量還是很大。如何改變這種現狀,老師的引導必不可少,學生之間的傳幫帶更加重要。多數學校開展過本科生導師制的探索,但不少學校都因無果而終,下面根據我們近幾年的研究來進行一下分析。
2、導師制的利與弊
在我國,本科生導師制已經推行了多年,很多院校也進行過各種各樣的嘗試,推行的結果也是有好有壞,不盡相同,好的院校還在持續,效果不好的則不了了之,下面就來分析一下導師制的利與弊。
導師制的初衷是好的,導師能夠根據學生的特點進行有針對性的和差異性的指導及管理,讓不同的學生有不用的發展方向,更大程度上提高了學生的成長速度,為培養優秀大學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同時,在輔導員不能照顧到的地方,導師也能在思想及生活上給予正確的引導,使大學生有一個良好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但是,導師制的推行過程中還是遇到很多問題的,具體如下:
(一)師生比過低,導致學生和老師積極性都不高,導師在管理學生中無法做到真正了解學生,學生同樣也沒有歸屬感,認同感,在這種情況下,導師制慢慢就成了一個形式上存在,但空無內涵的空殼,最后走向消亡。
(二)導師的部分指導工作會與輔導員重疊,但由于工作經驗、所在立場不同等因素,對學生的指導也會出現與輔導員思路的不同,導致學生在選擇判斷上出現不確定性,從而影響學生與老師之間的信任,對指導學生非常不利。
(三)如果導師對學生只是單純的學習、思想上的指導,而沒有一個有目標的團隊,時間一長,由于導師日常工作也比較多,不能長時間或頻繁的指導學生,學生也就漸漸的疏遠了導師,這也大大削弱導師的作用。
(四)制度是導師制中最大的問題,沒有良好的制度,再好的形式都難以維持,而高校間的各種差異使得難有標準制度可行,而對制度保障的各個因素也可能發生變化,從而導致導師制的未來不可預期。
3、導師團隊式
導師制發展到今天,雖然問題多多,但很多高校仍在不斷探索,一大批老師也在為此默默付出。在我校這幾年的發展中,針對一些問題,不斷摸索,不斷創新,取得了一些好的效果,有了一些小的收獲,最主要的一點是創建師生一體的團隊。
團隊是一個群體,是有著明確目標的一個組織。以導師為核心的學生團隊,首先一點是學生人數不能太多,總數最好控制在20人左右,但這20人不能是一個年級的,要各個年級的學生都有參加,每個年級最好控制在6人以內,團隊有良好的進入和退出機制。這樣的團隊建設需要一個長時間的過程,導師在此過程中要在人員選取、任務制定、學生培養中付出更多精力,達到穩定團隊的建設時間一般二到三年。有個穩定團隊后,導師要逐步培養高年級學生或高水平學生在團隊中的領導和帶頭能力,讓其逐步能夠勝任團隊管理、新加入人員培養等工作,逐步減輕導師在團隊中的工作量,并逐漸達到一種導師和學生的平衡,使團隊良性發展下去。
其次一點,導師在建立團隊過程中一定要有明確的任務目標及時間表,這種任務可以是導師的某個項目,更好的是學生的某一項賽事,如大學生程序設計大賽,藍橋杯賽等等,當然,也可以是開發一款簡單的小產品。初期的團隊建設建議以某項競賽為依托,目標和時間都清晰固定,容易實現。
4、培養中的問題及對策分析
本科生導師制的培養模式不同于專業班主任,更不同于碩士研究生的培養,它是一種更加自由、靈活的組織方式,所以,在發展過程中,也會遇到一些問題,下面就我校在發展中遇到的問題及解決方法進行總結。
團隊建設初期,找不到合適的目標,致使大家在熱情高漲之后沒有延續的動力,使團隊無法繼續發展。此時最好的方法是瞄準競賽,當前各個級別的競賽較前些年多了不少,可以選擇合適的競賽為目標,以賽促學,以賽促練,利用大賽的明確目標及固定時間節點,讓團隊能夠緊張而有序的結合在一起,從而能夠發展壯大起來。
參加競賽,有了目標,接下來遇到的問題就是資金問題,這是團隊建設最主要的問題。我們可以多方面解決,可以學校申請,可以某個教研項目支出,同樣也可以通過一些小的設計或社會上的小任務來換取,總之,只要堅持,問題肯定能解決。
導師如何指導學生,如果一位老師時間上不充足,我們可以采取教師聯合的形式,兩到三個老師共同指導一個團隊,只要老師在指導過程中思想統一,目標明確,加上同學之間的相互幫帶,同樣也會有非常好的效果。
當所有建設問題都解決的時候,最敏感的一個問題是:老師和學生需要被認可。學生參加競賽,如果獲獎,則是最大的被認可,而指導老師則更傾向于學校的認可,主要體現在評優評先、職稱評定中是否有用,是否有經濟上的補償等。我認為,想做事,不要老想事,既然要做,首先就不好考慮事情以外的東西,“只顧攀登莫問高”,當我們有了高度,自然就被別人看見了。
結論
通過幾年的實踐來看,本科導師團隊式指導方式能夠適應當前普通高校學生的學情,能夠帶動一批有理想、有目標的同學,讓大家在實踐中提高,在交流中成長,豐富課余生活,提高動手實踐能力,不但知識上豐富了自己,團隊意識也大大增強,從而自然的成為了優秀的大學畢業生。當然,老師在指導過程中也是一個進步的過程,在知識快速更新的今天,能夠不斷學習,保持思維清晰,走在科技的前沿。我相信,經過大家的共同努力,從專業到學院,在到學校,肯定會有一個豐碩的成果。
參考文獻:
[1]劉婷婷等.高校本科生導師制的探析與創新[J],教育教學論壇.2018.4
[2]孫美潔等.我國高校推進本科生導師制的難點與對策[J],教育教學論壇.2018.3
基金項目:河北地質大學教學改革研究項目:基于課外興趣引導式電子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研究,項目編號:2016J14。
作者簡介:
趙戰民,(1979.11-),男,漢,河北保定人,河北地質大學信息工程學院,碩士,講師,畢業于河北科技大學,電子信息工程專業,主要研究方向:傳感器數據采集,智能控制。
馬艷玲,(1980年5月-),女,河北藁城,碩士,畢業于遼寧工程技術大學,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專業,現就職于河北地質大學,研究方向:電子信息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