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小花
摘要:班主任作為小學階段學生的教育者和引導者,是學生除父母外接觸時間最長的人,可以說班主任的一言一行都會被學生潛意識的進行學習和模仿,對學生今后的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小學生具有很強的好奇心,并且思維較為活躍,注意力不夠集中,容易被其他因素干擾。因此,小學班主任在進行班級管理時,要結合學生發展的特點,加強與學生的溝通交流,及時了解學生所需,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用心去關愛學生。在工作中發現問題時要及時的解決,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正確的思想觀念,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本文就小學班主任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進行分析。
關鍵詞:小學班主任;管理工作;存在問題;解決對策
引言:
小學教育是學生接受義務教育的起始階段,也是學生學習和成長的關鍵時期。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開展,對小學班主任的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直以來,小學班主任受傳統教學理念的影響,只關系學生的學習成績,在班級管理中按照自己的主觀意識開展工作,師生之間存在巨大的距離,學生對班主任存在畏懼感,師生之間缺乏有效的交流,班主任對學生沒有深入的了解,從而無法滿足學生真實的需求,這樣的管理模式嚴重影響留學生的的健康發展。因此,小學班主任要及時的轉變管理理念,充分的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從學生角度出發,設計科學合理的班級管理措施,使學生快樂的健康成長。
一、當前小學班主任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1、管理觀念落后,缺乏有效的創新
在當前小學班主任管理工作中,仍有部分班主任受傳統的教育模式影響,教學觀念落后,班級管理方法陳舊,同時缺乏豐富的教學管理經驗,對管理工作不敢進行創新。班主任只重點關注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學習成績的好壞,將工作精力都放在了提高學生成績上,而忽略了對學生學習方法、學習能力的提升,忽略了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從而導致學生的學習效率不高,對學習缺乏持久的學習興趣[1]。
2、管理模式單一,缺乏針對性
班主任作為班級的“大家長”,其言行舉止都對學生有著重要的影響。部分小學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管理模式比較單一,缺乏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沒有深入的了解學生的真實需求,忽略了學生的個性發展,從而缺乏針對性的管理[2]。并且,在學生出現問題的時候沒有耐心的進行引導,對學生進行責罵甚至體罰,導致學生的自尊心受到傷害,對班主任產生厭惡的心理,抵觸班主任的工作,這嚴重影響了班主任工作的開展,導致班級管理效率低下,不利于學生的身心發展。
二、改進小學班主任工作的對策
1、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
陶行知先生曾經說過:“真的教育是心心相映的活動,唯獨從心里發出來的,才能打到心的深處。”小學班主任作為學生的“家長”,在進行班級管理時,要做到真心的關愛學生,做到以誠相待,加強與學生的互動交流,全面的了解學生的真實情況,了解學生內心的需求,尊重學生的想法,并融入到學生中去,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及時的幫助學生解決學習上和生活中的困難[3]。班主任要在班級管理中平等的對待每一位學生,不得對優等生和差等生區分對待,不得隨意的責罵學生,要發現每個學生身上的閃光點,不要吝嗇對學生的表揚和鼓勵,從而最終與學生建立公正、平等、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進而更好的進行班級管理工作。
2、制定科學的班級管理制定
班級是學生學習和成長的主要場所,一個積極向上的班風班貌有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養成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因此,為構建和諧師生關系,班主任要制定科學、合理的班級管理制度,注重良好的班風班貌的構建。例如:可以舉辦“光榮榜”和“花園墻”的小型活動,將學生的好人好事用各種花朵和文字記錄在班級的墻壁上,鼓勵學生積極向上,在日常生活中形成“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的良好班級風氣,對學生經常隨手丟垃圾和離開教室不關門窗和電燈的行為予以值日和打掃衛生的懲罰。最在潛移默化的影響下,形成良好的班級社會道德風尚。
3、在教育管理過程中注重德育教育滲透
小學正是學生思想價值理念形成確立的關鍵時期,因此班主任要注重對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培養,在管理和教育過程中進行德育教育滲透,幫助學生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同時帶領學生積極參與到社會實踐活動當中,無論是校園內的實踐活動還是校外的是社會實踐活動,班主任全程陪伴并積極的參與到實踐活動中,對學生進行講解和鼓勵,進行思想道德素質的培養和滲透,幫助學生樹立起積極向上的人生品格和態度[4]。許多家長和教師都認為學生年級過小,不適合參與社會實踐活動,應當將精力放到學習中來,這極大地限制了學生的成長和發展,班主任對此要及時的更新教育理念。例如在日常的管理教育過程中,教師可以為學生通過多媒體播放德育主題的影視資料、開展德育主題班會、組織開展辯論賽、和話劇及小品等形式,將德育教育主題深入其中,增強德育工作的趣味性和教育效果。
4、關注后進生的成長,對其轉化要有耐心
后進生是學習成績不理想,或存在不良行為習慣,不遵守紀律的學生,是每個班級都存在的,后進生的多少直接關系著班風班貌的建設。因此,對后進生的轉化是每個班主任的重點工作。首先,班主任要全面了解后進生的成因,了解其家庭背景和人際關系,只有這樣才能夠有針對性的進行轉化。此時,教師的態度決定著轉化的成功率。班主任要發自內心的關愛他們,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積極的進行鼓勵,幫助他們解決遇到的問題,從而有耐心的幫助后進生完成轉化,進而與學生形成良好的師生關系。
結語:
總之,小學班主任要與學生構建和諧關系,就要及時的轉變自身的教學理念,樹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加強與學生的溝通交流,全面深入的了解學生的真實情況,進而積極的進行引導,最終與學生建立平等、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
參考文獻:
[1]張麗.小學班主任工作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J].學周刊,2016(17):18-19
[2]丁袆.小學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問題及對策[J].西部素質教育,2016,2(10):194-195
[3]王玉花.小學班主任管理工作現存的問題及解決對策[J].西部素質教育,2016,2(05):194-195
[4]徐艷.小學班主任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探討[J].中國校外教育,2015(05):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