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蘭清
摘要:班主任樹立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通過多種渠道深入了解學生的思想表現、學習情況和個性特點作為工作的基礎。通過班干職務激勵,制度激勵,愛心激勵,賞識激勵、談心激勵等措施,全方位激勵學生,讓學生親近老師,自覺遵守紀律,養成良好習慣,為班集體服務,發揮主觀能動性為自身發展努力拼搏,從而提高班級管理效果。
關鍵詞:以人為本;班級管理;構建;和諧班級
現代教育管理大力提倡量化管理,對學生的學習和行為表現進行量化。在實踐中,我們往往會有這樣的體會:雖然學校制度、條例及與之相配套的檢查等這些量化管理手段很齊備,但僅僅作為規章制度上從外力的限制進行量化考核,如果班主任從人內在的思想精神上激勵,發揮學生自我約束能力,進而管理自己乃至班級,管理效果就會提高。
斯賓塞在《教育學》中曾指出:“記住你管教的應該是養成一個能夠自治的人,而不是一個要別人來管理的人。”那么,我們是否可以多從學生本身特點出發,嘗試一種以“激勵”為主的軟管理手段,作為對量化管理的一個有效的補充呢?
一、了解學生,為激勵做足充分準備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不了解孩子,也不了解他的智力發展,他的思維、興趣、愛好、才能、稟賦的傾向就談不上教育。”在接到一個新班級時,適時地對本班學生進行觀察、談心,向家長、同學或以前班主任側面進行全方位了解。班主任可尋找機會與同學接觸:在早操、搞衛生、團隊活動,上周會課、品德課,上正課時,學生的一舉首,一投足,一眼神,看在眼里,記在心上,投射在心中的是學生的性格特點和興趣愛好和特長。也可以是討論會,民意調查,選舉活動,都可以了解學生的特點。如果有特殊的學生,可通過電話、微信與家長聯系,或與該學生以前的同學或老師了解。只有全方位了解學生,對激勵工作打下堅實基礎,才能做到有的放矢,箭不虛發!
二、創造機會,全方面激勵學生
蘇霍姆林斯基語:“每一個人都有一顆成為好人的心。”“只有激發學生進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有的學生在班集體中還未受到重視時,會做出一些出格行為,他不過是為引起班主任的重視而已。如果充分把握每一位學生特點,手握開啟學生心鎖的鑰匙,就能使學生的自我教育真正落到實處。如果激勵得好,腐朽就會化為神奇。作為班主任何不創造機會,全方面激勵學生?適度地進行“激勵”這種“軟管理”,無疑如春日的一縷陽光,能溫暖學生的心田。
(一)多任班干,職務激勵
在學生心目中,班長真是個不小的“官”,這個職務無疑代表信任、能力、榮譽、權力。但一個班中班長只有一個,尤其是那些調皮學生更是只能望“長”興嘆。我們不妨在這些學生中選五個值日班長,每天紀律由一人負責,這樣既可以讓他們加強自制力,產生心靈上的激勵,又可使學生進行自我管理。每組選兩個組長,分別管理學習和紀律。每六個同學分為一個小組,小組中設管理組長、學科組長,表達好的為發報組長,書寫好的板書組長,語言組織好的撰稿組長……還可以讓他們輪流當值日班干。可以說,每人都有一職,每人都有責任與擔當,并與班長形成管理網絡,縱橫結合,橫到邊,縱到底,每人有事做,既使管理達到精細化,又能起到職務激勵作用。
(二)健全制度,措施激勵
班主任在日常的管理中,成立班干機構,分工合作,責任到人,每天落實,檢查、督促。如值日實行“三區”總控制。總控制,就是在對“三區”的檢查中由每天的值日班干部作宏觀的管理,從抽查得分情況或值日班長的登記情況來對每一天進行量化打分,一周一統計,每月一表彰。教室區,實行“班干部值日”制相結合;衛生區,實行組長承包制;宿舍區,實行寢室長負責制。管是為了不管,如何持續好的現象,我們在制訂制度過程中,減少扣分制度,增加加分制度,小結后掛流動紅旗,發獎狀,設光榮榜讓小組進階公示。月結中作為評選優秀小組或宿舍的依據,學期總結中表彰優秀,記入檔案。表彰時可以大張旗鼓地搞表彰儀式,拍照、發家長群,發朋友圈等。讓同學們在制度的框架下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并不斷追求卓越。
(三)熱愛學生,寬容激勵
對后進生只有寬容信任還是不夠的,還要對后進生有愛心。因為愛是人的一種基本需要,是師生心靈溝通的橋梁。丁有寬老師把成功的教育經驗凝鑄成“沒有愛就沒有教育”的名言,深深地啟發了我:要做好學生思想教育工作,必須讓學生感受到老師是愛他的。老師只要把愛融化于日常生活中,化作涓涓的暖流,滋潤每一位學生,尤其是后進生,就會產生陣陣熱浪,形成一股強大的動力。后進生在愛的力量感召下,一定會朝著老師所期望的教育目標邁進。
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教育技巧的全部奧秘就在于如何愛護學生。“愛心”的力量是多么巨大。愛,是轉化后進生的潤滑劑。陶行知老師用三顆糖果教育犯錯的學生,就是用愛,用寬容的心來換得學生改過的心。
(四)找尋亮點,賞識激勵
美國心理學家威譜·詹母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則就是希望別人對自己加以賞識。”而賞識的本質就是激勵。詹母斯還發現,一個沒有受過激勵的人僅能發揮其能力的20%-30%,而當他受過激勵后,其能力的發揮是激勵前的3-4倍。因而,在教育過程中,班主任巧妙地運用激勵手段,不僅能滿足學生的心理要求,而且對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自立自強,形成良好的學風至關重要。
很多學生需要班主任的肯定,班主任不可吝嗇對學生的夸獎,不但要體現在口頭上,還要體現在行動上,我們可對表現好的同學在量化評分中獎分,可對優秀的或成績提高的學生張榜表揚,或作為學習標兵相片與學習經驗一起張貼等等。
(五)親近學生,談心激勵
細節也是教育資源,我們面前不是沒有金子,而是缺少發現金子的眼睛。班主任如果親近學生,找準那些看似普通的生活細節,帶上“放大鏡”乃至“顯微鏡”,在與學生談心時,充分肯定學生的做法是正確的,并把它發揚光大,用激勵性的語言,使其受到心靈的震撼,這樣的效果會令人驚喜不已。老師的談心激勵,像一股春風,使他們倍感舒暢;又像化學反應的催化劑,催活了他們渴求進步的心。
激勵的方式還很多,但不論哪種方式,都要適時、適當、適度,這樣才能使之為班級管理服務,使班級能按著所期望的目標發展。總的來說,班主任通過多渠道,全方位的激勵,著力打造一個積極向上、團結合作、師生關系和諧的班級人文環境,在這種優良的班級環境中,學生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充分發揮主動能動性,不斷追求卓越,逐步養成自覺學習的習慣,完善健全人格修養,提高班級管理效果。